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治疗是通过静脉滴注或者皮下给药的方式连续脉冲式给予GnRH类似物,兴奋垂体产生接近生理性的促性腺激素脉冲,进一步促进性腺发育,合成性激素并维持生殖细胞发育及成熟。GnRH脉冲治疗尤其适用于下丘脑病变,且垂体功能正常而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GnRH脉冲治疗方案最接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生理调节机制,可以模拟正常的生理模式产生内源性的正、负反馈调节。GnRH脉冲治疗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满意方法,也是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笔者拟就GnRH脉冲分泌的特点,GnRH脉冲治疗的应用、治疗剂量和频率、影响因素、优点及缺点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GTH)分泌,从而调节性腺功能。自1971年 Schally与 Guillemin 阐明其结构并人工合成以来,曾试图用它治疗因缺乏 GnRH 而引起的下丘脑性闭经和不育症,并为此合成了数以千计的 GnRH 激动性类似物。但临床工作表明,反复给予大剂量 GnRH 或其激动剂不仅不能使 GTH 低下的患者恢复垂体功能,反能导致正常性腺功能的抑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对 GnRH 及其激动剂的异相抗生育作用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垂体性腺轴的启动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促使GnRH脉冲性地分泌到垂体门脉,从而影响垂体的促性腺细胞。阻断或损伤恒河猴下丘脑中央隆起弓状核,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停止,性腺功能也受到抑制。Knobil及其同事首先证实了GnRH的脉冲信号的间断性。损伤下丘脑,使内生GnRH消失,代之以脉冲性而非连续性的GnRH灌注,可使LH、FSH分泌重新恢复。本文将用GnRH脉冲源(GnRH pulse generator)这一术语来阐述有关问题。GnRH脉冲源似乎是整合了神经的、激素的、也许还有代谢的信息,以影响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性腺分泌。如青春期前,吸吮乳头引起的哺乳性闭经及节食期间GnRH脉冲性分泌受到抑制。此外,GnRH脉冲源也是性腺激素行使其对促性  相似文献   

4.
饮食和营养与生殖轴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食和营养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3个水平上影响生殖,最终的作用通路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产生 糖被认为是营养与生殖之间连接的代谢要素;而瘦素将体内脂肪储存的信号传导到中枢,该信号对GnRH分泌也是必须的 影响GnRH脉冲和促性腺激素产生除代谢物质和激素信号外,另一条通路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而且营养不良对性腺本身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下丘脑-垂体已发现脑β-内啡肽(BEP)的最高浓度在下丘脑中部。BEP在促性腺激素水平抑制该激素,尤其是LH的分泌。给与纳洛酮显著增高血清LH水平,健康男子静注同类拮抗剂后24小时累积LH浓度及脉冲频率和幅度增高。但BEP的作用似非直接在垂体而是在下丘脑水平,其抑制紧张作用通过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发生。LH对GnRH的反应不因给与纳洛酮或吗啡而改变。快速给与GnRH释放不足的雄性大鼠吗啡,使其下丘脑中GnRH含量增加。此  相似文献   

6.
张一帆 《健康》2021,(1):60-61
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激素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激素。各器官分泌的各类激素相互调节、相互影响,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又对下丘脑-垂体系统有反馈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饮食和营养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3个水平上影响生殖,最终的作用通路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产生.糖被认为是营养与生殖之间连接的代谢要素;而瘦素将体内脂肪储存的信号传导到中枢,该信号对GnRH分泌也是必须的.影响GnRH脉冲和促性腺激素产生除代谢物质和激素信号外,另一条通路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而且营养不良对性腺本身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饮食和营养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3个水平上影响生殖,最终的作用通路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产生。糖被认为是营养与生殖之间连接的代谢要素;而瘦素将体内脂肪储存的信号传导到中枢,该信号对GnRH分泌也是必须的。影响GnRH脉冲和促性腺激素产生除代谢物质和激素信号外,另一条通路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而且营养不良对性腺本身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玉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9-344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是介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下丘脑中天然10肽GnRH由丘脑弓状核合成和释放,以脉冲形式分泌,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与垂体促性腺细胞上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刺激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合成与释放,调节卵巢和黄体的正常发育,维持正常生殖功能。子宫内膜是对性激素最敏感的效应组织,受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子宫内膜呈现周期性的改变。此外,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也受到GnRH的直接和/或间接的作用,GnRH与其作用部位的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其作用的大小与作用部位受体的…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启动以及生殖功能的维持主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的调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神经元脉冲式分泌GnRH是青春期启动的标志。Kiss1基因编码的kisspeptin是GnRH神经元重要的上游调控元件,是生殖轴成熟的重要调节因子。下丘脑中影响和调控kisspeptin的因子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对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氨基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神经肽(神经激肽B、强啡肽)如何调控kisspeptin进而影响青春期启动以及生殖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验性地消除调节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的下丘脑-垂体功能,已有三种灵长类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切断垂体柄的猴、切除垂体的猴,以及经放射和电损伤的下丘脑内侧基底部被离断的猴。但根据上述外科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进行临床推断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给予一种GnRH 拮抗物取消内源 GTH 分泌,达到可逆性的“药物性垂体切除”。GnRH 拈抗物与 GnRH 受体有高度亲和力,但不具有 GnRH 所固有的生物学活性。为了减少垂体 GTH 分泌,达到接近药物性垂体切除的 GTH 低下状态,作者用了强有力的GnRH 拮抗物:[乙酰基-pCl 苯丙~1,pClD 苯丙~2D  相似文献   

12.
生殖轴内分泌网络的因子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轴内分泌活动是重要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并有许多研究表明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联接的调控枢纽,在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关系中。下丘脑的GnRH(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生殖内分泌的关键因子,GnRH作用到脑垂体上,影响脑垂体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和LH(lutuneizing hormone。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调控卵巢E2(雌激素)和P(孕激素)的分泌。下丘脑β-EP(β-Endorphin,β-内啡肽)参与调节GnRH的分泌,如心理应激情况时,下丘脑β-EP增高能抑制GnRH分泌,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导致卵巢内分泌失调。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一氧化氨(NO)是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与释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就NO对下丘脑GnRH释放的调控作用及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因子,通过垂体性腺轴控制女性的发育、生殖功能,同时还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垂体外组织。近年来已在多种肿瘤组织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中发现GnRH及其受体的表达,许多研究证实GnRH类似物可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年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下丘脑弓状核在生殖轴系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丘脑弓状核(ARC)不仅参与调节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和许多代谢过程及复杂的行为活动,而且对生殖与性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最多的下丘脑核团是正中隆起和ARC。在调节GnRH以脉冲式释放中,ARC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中缝基底部和ARC中能脉冲式释放或调节GnRH释放的神经元是性激素反馈调节GnRH的靶细胞,性激素可能通过影响ARC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功能来反馈调节GnRH释放。ARC中的神经肽Y(NPY)神经元能通过调节GnRH神经元功能来影响LH分泌。ARC中的NPY可能是联系能量营养与生殖功能的”桥梁”,从而协调生殖与物质代谢的稳定。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女性衰老时ARC总神经元数量并不减少,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的生殖能力不能用生殖中枢神经元减少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下丘脑弓状核(ARC)不仅参与调节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和许多代谢过程及复杂的行为活动,而且对生殖与性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含量最多的下丘脑核团是正中隆起和ARC。在调节GnRH以脉冲式释放中,ARC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中缝基底部和ARC中能脉冲式释放或调节GnRH释放的神经元是性激素反馈调节GnRH的靶细胞,性激素可能通过影响ARC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功能来反馈调节GnRH释放。ARC中的神经肽Y(NPY)神经元能通过调节GnRH神经元功能来影响LH分泌。ARC中的NPY可能是联系能量营养与生殖功能的“桥梁”,从而协调生殖与物质代谢的稳定。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女性衰老时ARC总神经元数量并不减少,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的生殖能力不能用生殖中枢神经元减少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一、下丘脑内分泌概况:1955年Saffsan等首次报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1969年Guillemin等人工合成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并于1971年确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结构。以后,应用凝胶滤过,层析技术分离提纯并鉴定的下丘脑激素,不下十种,每种垂体前叶激素至少有一种释放因子或促进和抑制两种因子。下丘脑是内分泌、行为和植物性神经的整合中枢,下丘脑激素是指下丘脑产生的具有内分泌活性的神经肽,通过与垂体的密切联系调控内分泌机能,并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制者对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发挥影响作用。二、下丘脑激素的产生及分布:已知下丘脑有肽类激素合成酶和GnRH、TRH降解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已涉及几乎全身组织或细胞。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Gn)脉冲分泌激活是启动卵巢轴功能的关键。其与4个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存在复杂的联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营养调节网络也影响GnRH-Gn脉冲分泌或卵巢配子生成及性激素合成。介绍全身主要内分泌疾病对女性生殖的影响,并通过介绍一个心理神经内分泌失调疾病——功能性下丘脑性无排卵(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novulation,FHA),阐述应激对全身及女性生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是主要分布于垂体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蛋白,在月经周期中有周期性变化,GnRH自身及性甾体激素、抑制素、激活素等对GaRH受体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义拟对近年来有关GnRH受体及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调节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两组重要的调节器官。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组织构成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反馈性调节机制。这种反馈性调节,一方面是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控制着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垂体促激素又控制着周围靶腺的分泌;另方面,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