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菌斑是引起牙齿疾患的重要因素,是牙周病、龋病的始动因子。邻间隙区是人们刷牙时容易忽略的部位,菌斑易于堆积,清除这些部位的菌斑十分重要。正确的刷牙与使用牙线能够去除软垢与菌斑,促进牙齿的血液循环和牙周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上皮的角化程序,增强牙龈自身的抵抗力,对彻底清除牙齿间隙残留物、防止菌斑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观察国产可降解性胶原膜和非降解性膨体聚四氯乙烯膜、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GT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5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63处病变区,随机分三组每组21处,分别置上述三种膜行GTR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萎缩(RES)、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动度(TM)和摄X线牙片。结果:三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PD、AL、T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X线牙片分析,63处病变区骨密度增强为58.7%,三组的临床参数PD、AL、RES、GI、SBI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GTR技术中,使用三种国产生物膜治疗牙周病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镉对生物膜体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湛 《毒理学杂志》1991,5(4):269-271,277
  相似文献   

4.
丁一  文钦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94-396
牙周病是人类最古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我国是牙周病高发的国家,80%~90%的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研究显示牙周病不仅危害牙周健康、口腔健康,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也影响着全身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牙周疾病,普及和提高广大民众对牙周病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与留的利弊是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就3年来收集的在门诊就诊的2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邻牙的影响及治疗方法作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常见的阻生牙中,以近中阻生牙对自身及邻牙的危害大,对机体危害风险随年龄递增而上升,所以应及早拔除。垂直阻生牙是急性冠周炎的主要病源牙,应当拔除。40岁以后,垂直阻生牙呈可萌出趋势且对机体危害风险下降,应予保留。水平阻生牙虽然对邻牙危害不大,但因萌出困难,为避免并发症,应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6.
7.
研究表明,妊娠期龈炎(Pregnancy gingivitis)的发病率和严重度上升,对孕妇的口腔健康造成损害,并且存在将来发展成牙周病的潜在危险。口腔菌丛的构成随着宿主的生长和成熟而发生变化,妊娠期对牙周菌丛的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无机氟对大鼠生物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ANS,DPH为荧光探剂,用荧光偏振技术观察氟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体外实验,终浓度1~128mmol/LNaF对大鼠脑突触体上DPH的荧光偏振度(P值)无明显影响(P>0.05);而ANS的P值增大,即膜表层流动性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内以每日20mg/kgNaF腹腔注射染毒50天,观察大鼠脑突触体膜,肝细胞膜和红细胞膜的平均流动性变化,发现3种膜中DPH的P值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体内代谢导致生物膜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培养2d的标本分别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的形成情况;荧光探针SYT0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图形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ISA)分析纳米银离子作用后1d、2d组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 2d组生物膜经SEM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相比空白对照组,细菌变得稀疏,结构明显受到破坏,多糖产量减少.CLSM下观察可见经纳米银离子干预后生物膜菌落变稀疏,孔道变多: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d时空白对照组与0.1%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17.55±2.08和10.80±1.68:3.56±0.54和1.85±0.06;5.29±0.57和2.72±0.39(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 AP)为0.90±0.02和0.98±0.01(P<0.05).0.05%纳米银离子组其作用效应没有0.1%纳米银离子组明显.1d组生物膜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 纳米银离子可破坏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结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牙周翻瓣植骨结合生物膜治疗后牙根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70例牙根分叉病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牙根分叉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牙周翻瓣植骨结合生物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牙龈翻瓣刮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牙根分叉病变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牙根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牙周翻瓣植骨结合生物膜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牙周新附着形成,还能有效改善牙周袋深度,减少牙龈炎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对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畸患者120例,根据有无上颌第3磨牙分为有8组和无8组,每组60例;根据矢状骨面型每组又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拍摄锥形束CT,分别测量釉牙骨质界、根分叉、距根分叉2、4、6 mm及远颊根根尖水平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结果 在有8组和无8组中,骨性Ⅰ、Ⅱ、Ⅲ类组的SNA角和ANB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即骨性Ⅱ类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Ⅲ类组(P<0.05);骨性Ⅰ、Ⅱ、Ⅲ类组在各测量层面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均有统计学差异,即骨性Ⅱ类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Ⅲ类组(P<0.01);有8组在各测量层面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大于无8组(P<0.01)。结论 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有一定差异,骨性Ⅱ类患者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推磨牙治疗。第3磨牙的存在有助于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对眼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用0.22μm微孔膜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测定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银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构,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生物膜(BF)可在7 d内稳定形成,1/16MIC、1/4MIC浓度罗红霉素显著减少单用环丙沙星组中的BF活菌数(P<0.05),乙酰螺旋霉素没有明显作用。结论:罗红霉素能显著提高环丙沙星对BF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测定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等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低于MIC药物作用菌株后反应孔的吸光度(A)值,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耐药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的MIC分别是64,64,128,256 μg&#8226;mL-1;大黄素32 μg&#8226;mL-1、黄连素32 μg&#8226;mL-1、苦参碱64 μg&#8226;mL-1、黄芩苷128 μg&#8226;mL-1时,共聚焦显微镜下生物膜形成明显较少。结论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耐药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50%MIC能明显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患者,经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牙周病伴游离端缺损欲行套筒冠修复的患者,分为洁治组和非洁治组,记录修复时、修复后1、3、6个月4个时段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采用产黑菌及具核梭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套筒冠修复后,牙齿松动度逐渐变小,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洁治组基牙PLI,GI及产黑菌与具核梭杆菌的检出率在修复后3个月与修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洁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经套筒冠修复后,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对提高修复体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药五倍子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五倍子水煎液、氢氧化钙和洗必泰三种根管消毒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作用效果。方法:在96孔培养板底形成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用XTT减低法定量分析生物膜形成过程及三种药物抑制生物膜内细胞生长80%的药物浓度。结果:48h细胞代谢水平最高,细胞活力及耐药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对氢氧化钙耐药,对洗必泰敏感,五倍子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初期阶段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碳酸酯过滤膜或聚丙烯酰胺膜制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计数滤膜菌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大环内酯类及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药物作用的滤膜菌落计数比较,阿尔霉素2mg/L和红霉素2mg/L可使生物膜内细菌由10^10CFU/cm^2降至10^3.3和10^3.7CFU/cm^2;阿奇霉素(2mg/L)分别与头孢他啶(0.0625mg/L)、亚胺培南(0.5mg/L)、美洛培南(0.25mg/L)、阿米卡星(0.0625mg/L )、环丙沙星(0.004mg/L)合用后,生物膜内细菌降至10^1.5-10^3.8CFU/cm^2;红霉素与上述药物合用后,生物膜内细菌降至10^2.8-10^5.5CFU/cm^2;麦迪霉素32mg/L、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单用或两者联合应用,菌量为10^8.1-10^11.5CFU/cm^2。扫描电镜观察与菌落计数结果一致。表明红霉素、阿奇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生成;麦迪霉素及五种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对生物膜的形成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死菌与活菌荧光染色技术,对比不同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 随着赤藓糖醇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各层活菌百分比减少,厚度变薄,细菌密度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生物膜是临床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下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已受到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关注.事实上,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生物膜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常因抗生素和菌株的不同表现各异,有时甚至诱导生物膜生成,因此亚抑菌浓度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尚需大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什么清洗流程可以有效祛除生物膜,以保证清洗质量。方法将回收的污染器械400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执行手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机的清洗程序,观察组执行手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喷淋消毒清洗机的清洗程序,比较两组的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放大镜及潜血试验合格率:对照组91%和88%,观察组96%和95.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喷淋消毒清洗机的清洗程序,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