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者共28例,占77.78%;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完整切除病灶,同时切除病灶外缘1~1.5 cm正常组织。结论 切口瘢痕处出现肿块,并伴有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的疼痛,可以作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项重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个月至4年,病灶位于皮下16例,侵犯前鞘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仔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13,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收治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潜伏期一般为1~3年,平均(21.5±13.8)个月,以单个病灶多见,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约占76.2%),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后均一期愈合,一次性痊愈。出院后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预防复发;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预防子宫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梁利云 《北方药学》2014,(7):136-136
目的: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疤痕处发现肿块,多位于皮下。B超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诊1~3年,均未复发,所有患者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好。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开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关系,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标,从而减少剖宫产手术率,从根本上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术中见12例肿块位于皮下,18例位于腹直肌前鞘,6例肿块累及腹膜。术后有5例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其余患者未用药。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中应加强无茵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6.
慈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275-27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06至2010年收治的3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2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后给予3周期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是关键,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小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69-3269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3例,占61.9%;有效8例,占38.1%;无效0例。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出现1例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诊断能及早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和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术中见12例肿块位于皮下,18例位于腹直肌前鞘6,例肿块累及腹膜。术后有5例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其余患者未用药。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病因及治疗方式,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资料。结果 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月~5年,病灶位于皮下10例,肌层2例,1例侵入腹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入院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所见:7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1例病灶累及腹直肌,1例病灶累及腹膜。术后行病理检查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予以抗感染治疗,切口Ⅰ期愈合,治愈率为100%。术后所有患者随诊12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较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及盆腔,可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18例剖腹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腹壁切口下方及两侧脂肪层,5例病灶累及筋膜及腹壁肌肉,1例病灶累及腹膜。结论手术是目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唯一有效的办法,将聚丙烯网片应用于手术中严重腹壁缺损的修复,提高了手术的根治率。  相似文献   

13.
黄涛  刘娟  张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8-2889
目的 探讨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4例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79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4.05%);5例为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95%).发病潜伏期1~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83例完整切除病灶,未加用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病灶少见,会阴病灶切除相对困难,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可不加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15例 ,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15例 ,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 ,年龄 2 6~ 5 5岁 ,平均 38.5岁 ,病灶大小为 1~ 6 cm,均为单发病灶。1.2 病史 :15例均有手术史 ,其中 10例为剖宫产史 ,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史 ,2例剖宫手术史。1.3 临床症状 :15例均有腹壁切口外肿块 >1.5 cm,且逐渐长大 ,均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 ,一般能忍受 ,不需止痛治疗。 15例病理检查显示 :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相似文献   

1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分析(附1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405医院2001年至2008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顺利,切除的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提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来随访1~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壹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6.
将我院7年间诊治的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8~52岁,平均42.6岁。病灶大小为0.5~4.5cm,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6月~4年,病灶位于皮下3例,肌层3例,2例侵入筋膜,手术切除后复发少。结论手术切除是腹壁切口内异症最佳治疗方式。剖宫产手术应减少宫腔操作,保护腹壁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腔,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灶位于皮下8例,位于腹直肌筋膜前鞘6例,达肌层4例,侵犯腹膜1例,侵及子宫切口瘢痕1例.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患者体征为主,B超协助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为手术切除病灶,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剖宫产术时腹壁切口的保护,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21例患者均进行病灶一次性切除治愈。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增生纤维结构组织中,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分化良好。术后6年的随访时间里,21例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凭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切除了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