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52例乳腺肿块患者(25例良性,27例恶性),采用百胜Technos DU8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获取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开始~90 s平均强度.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恶性组的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及开始~90 s平均强度均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的病理微血管密度也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上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最佳(r=0.89,P<0.001).结论 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估乳腺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45例乳腺癌患者45个肿瘤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区域、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上升时间( RT)、峰值强度( PI)、达峰时间( TTP)、流入斜率( WIS)以及平均渡越时间( MTT)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病理标本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比较不同MVD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和血流灌注参数。结果45个乳腺癌MVD平均(47.6±14.2)个/高倍视野,其中高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1个(46.7%),低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4个(53.3%)。45个乳腺癌超声造影后除2个(4.4%)无增强外,其余43个(95.6%)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强。其中25个(55.6%)不均匀增强,27个(60.0%)有血流灌注缺损;37个(82.2%)增强形态不规则;25个(55.6%)向心性增强;32个(71.1%)有穿支血管;34个(75.6%)增强边界不清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与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相比,RT、TTP均缩短[(9.3±3.3)s vs (11.1±3.7)s,(25.3±5.9)s vs (27.5±6.4) s],PI 增高[(12.1±4.6) dB vs (9.2±2.8) dB],WIS 增大(1.0±0.4 vs 0.8±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1、-4.785、6.987、5.438,P均<0.05);肿瘤边缘区域与肿瘤中心区域相比,TTP缩短[(22.2±6.0) s vs (25.3±5.9) s],PI增高[(15.4±5.1)dB vs (12.1±4.6)dB],WIS增大(1.3±0.5 vs 1.0±0.4),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9、3.194、3.151,P均<0.05)。高MVD组乳腺癌不均匀增强、血流灌注缺损发生率均高于低MVD组乳腺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179、7.2024,P均<0.05);两组肿瘤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及穿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MVD乳腺癌PI高于低MVD组乳腺癌[(18.2±5.6)dB vs (12.9±3.1)d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8,P<0.05);而2组RT、TTP及W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分布特征,有可能作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与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测定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癌49例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量参数,所得参数与术后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测得的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始增时间、峰值时间与VEGF表达负相关(P<0.05),但与MVD无相关性(P>0.05),曲线上升支斜率、平台持续时间与MVD、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与MVD、VEGF表达显著相关,可以作为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肿瘤超声彩色像素密度、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病理切片微血管密度相关性。方法对5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获得超声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超声造影增强强度,术后病理标本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肿瘤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EI、彩色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CPD及微血管密度MVD高于良性组(P0.01),EI、CPD与MVD均呈正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r_(CPD)=0.576、P=0.005,r_(el)=0.886、P=0.000。结论与超声多普勒彩色像素密度相比,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微血管密度有更高的相关性,能更客观评估乳腺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CEUS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37例胃癌患者行术前CEUS,分别记录胃癌病变区及正常胃壁TIC曲线的峰值时间(TTP)、增强时间(E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计数胃癌病变及其旁正常胃壁的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变区TIC的ET、TTP低于其旁正常胃壁(P均<0.05),WIR、MVD高于其旁正常胃壁(P<0.01);胃癌病变区的ET、TTP与MVD呈负相关(r=-0.70、-0.59,P均<0.01),WIR与MVD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对术前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行CEUS,可以直接显示并评估肿瘤血流灌注状态,从而间接评价新生血管生成程度,可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卵巢肿瘤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物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常规超声发现卵巢肿瘤但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其中29例(良性组14例,恶性组15例)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41例卵巢肿物组织均行病理免疫组化CD34染色,MVD计数测定微血管密度;对两组卵巢肿物超声造影PI、AUC与MVD计数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1例卵巢肿物经妇科手术、腹腔镜或超声引导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良性20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5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纤维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例,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7例,卵巢脓肿1例),病灶最大径1.5~6.8cm,平均(4.0±2.3)cm;恶性21例(26个肿瘤,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纤维肉瘤1例,转移癌5例),肿物最大径1.7~9.3cm,平均(4.6±1.8)cm。超声造影显示:(1)良性与恶性组肿物超声造影PI值分别为(13.5±8.3)及(20.3±5.2)dB;AUC分别为(8.2±5.9)及(17.5±5.0);恶性组肿物PI及AUC超声造影测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组MVD计数值(65.3±22.3)高于良性组(43.1±20.4),两组肿物MVD计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物PI、AUC测值与MVD计数值间有显著相关性(r=0.595,r=0.533,P=0.002)。结论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PI、AUC与其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有显著相关性,超声造影及病理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测值分析有助于术前对卵巢肿物良恶性作出诊断性提示。  相似文献   

7.
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48例,共计51个病灶,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组24个、恶性组27个,应用超声造影测量评价两组血流灌注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对其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及MVD计数,分析各造影定量参数与M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IMAX及AUC分别为24.72±5.15、1940.97±565.96,高于良性组(7.53±5.90和397.57±29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MVD计数为32.5±10.4,明显高于良性组(1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MAX及AUC分别与MVD呈正相关(r=0.42,P=0.009;r=0.57,P=0.008),其他参数无相关性。结论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存在相关性,可术前无创性评估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HCC的24例患者HCC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增强时间、上升斜率、相对峰值强度、峰值增强率、下降斜率),同时检测肿瘤的MVD,分析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结果 中低分化HCC组MVD大于高分化HCC组(P<0.05).HCC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与MVD计数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50. 结论 HCC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对峰值强度、下降斜率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不同分化程度HCC的MVD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特点,分析CEUS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并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获取肿瘤组织及瘤旁肠壁的定量参数。通过术后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CD34染色,测得MVD,分析CEUS定量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 CEUS示19例患者肿瘤均可见不同程度增强,以高增强为主。肿瘤组织与瘤旁肠壁的达峰时间(TTP)分别为(24.4±6.4)s及(31.3±7.6)s,绝对增强强度分别为(11.5±2.9)dB及(6.1±2.3)dB(P均<0.05)。16例患者肿瘤的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2例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1例时间-强度曲线呈双峰。病灶的MVD值为(29.1±8.3)条;峰值强度(PI)及始增-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of ATP)均与MVD呈正相关(r=0.80、0.74,P均<0.01)。结论 CEUS可以动态显示结肠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定量参数中PI、AUC of ATP与肿瘤MV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乳腺肿瘤新生血管,探讨不同微血管密度(MVD)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7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7例。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按照MVD均值将患者分为高MVD和低MVD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7例乳腺肿瘤患者MVD均值为(44.51±10.11)个/高倍视野(×200)。高MVD组肿瘤区PI值高于低MVD组(P<0.05);高MVD组和低MVD组肿瘤造影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后PI值较高、呈不均匀增强的肿瘤,其恶性可能较大,MVD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超声造影过程,并用Tom Tec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获得定量参数。对术后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并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病灶中23例表现为与周围甲状腺实质等增强,4例高增强,3例低增强,内部增强区回声多均匀。其TIC曲线各定量参数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影参数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峰值强度(IMAX)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等增强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重要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免疫组化染色为超声造影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了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共68个病灶。经上肢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观察病灶造影剂灌注特征。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所存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乳腺良恶性病灶之间以及乳腺单纯性增生与重度非典型增生性病变之间在造影剂灌注初期、灌注峰值特征、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TTP[造影剂开始注射到达到峰值强度的时间(s)]、PI[峰值强度(dB)]、AT[到达一个明显增强的时间(s)]、TTP-AT、曲线上升支斜率等参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单纯性增生性疾病与非典型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裸鼠卵巢癌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M)密度、微血管密度(MVD)及其CEUS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建立生长21天组、28天组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组10只,对两组移植瘤模型行CEUS检查,分析各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应用CD31及PAS双重染色检测卵巢癌中VM表达及MVD。对两个时期移植瘤造影的峰值强度(PI)与相应的VM密度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移植瘤模型。CEUS显示,21天组、28天组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持续时间(T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检测显示,21天组、28天组VM密度、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天组PI与VM密度、MVD均呈正相关(r=0.657、0.652,P均<0.05);28天组PI与VM密度无相关性(P>0.05),PI与MVD呈正相关(r=0.687,P=0.03)。结论 不同时期卵巢癌CEUS与VM密度或MVD密切相关,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与MRI诊断乳头溢液性病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MRI检查在乳头溢液性病变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超声造影和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和MRI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1.81%、86.67%、81.81%、86.67%、84.62%以及63.64%、80.00%、70.00%、75.00%、73.08%。结论超声造影和MRI对乳头溢液性病变性质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2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经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并高脂喂养12周后,常规超声检测到32个斑块,测量斑块的大小、管腔面积狭窄率及斑块厚度,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32个斑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ACQ分析软件脱机进行声学定量分析,获取斑块的始增时间(AT)、到达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基础强度(BI),计算增强强度(EI,EI=PI- BI).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抗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造影参数的相关性,根据病理结果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型斑块.结果 易损斑块组(13个)的EI和MVD均高于稳定型斑块组(19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I:(26.36±1.44)dB对(23.90±2.92)dB,t=-3.243,P=0.001; MVD:(5.23±1.16)/mm2对(2.47±1.12)/mm2,Z=- 4.378,P<0.001].两组间斑块大小、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厚度及超声造影参数PI、A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EI值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676,P<0.001).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EI值能较好地反映兔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情况,有望作为临床评价斑块稳定性的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上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均有较大发展.本文将阐述超声造影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10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62个良性,66个恶性)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除边界特征外,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均与MVD、VEGF显著相关(P<0.05).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灌注缺损、明显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均多见于高MVD组和VEGF高表达组.恶性肿瘤的达峰时间较良性快,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肿瘤(P <0.05).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与MVD显著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与MVD的相关性最高(r =0.81,P<0.001).所有造影参数中只有曲线下面积与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与病理MVD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成为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