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收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27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9例行手术治疗,8例行DSA检查。结果27例患者均单发,MSCTA发现动脉瘤24个,其中大脑中动脉10个,大脑前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2个,椎动脉1个。3例颈内动脉瘤漏诊。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5—22mm。手术及DSA所见与CT动脉造影CTA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入我院诊疗的20例主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为据,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显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本组患者中发生脾门处假性动脉瘤8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7例,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合并脾门处假性动脉瘤5例.结论: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把原始图像传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脑血管成像技术,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患者50例,动脉硬化、狭窄20例,正常10例。MSCTA表现与手术、DS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MSCTA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部位、瘤体、瘤颈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的关系,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对5mm以上的动脉瘤能完全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并可作为术后随诊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玉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16-47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油田总医院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S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发现45例患者中共34例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其中颅内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16例,大脑前交通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MSCTA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78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动脉瘤8例,其中大脑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约3—16mm;6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闭塞或颅内多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8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53例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A检查,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并在术后行CTA复查。通过2次结果比较,评价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共检出64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10例;术前M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后CTA显示动脉瘤夹的位置及数量、动脉瘤体残留情况和载瘤动脉与动脉夹之间的关系。结论 128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重点分析MSCTA检查结果及其与手术或DSA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22个(1例左颈内动脉瘤漏诊),其中颈内动脉7个,大脑前动脉6个,大脑中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2个,后交通动脉2个。MSCTA上显示动脉瘤直径3~20mm。MSCTA所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窄颈或宽底)与DSA或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结论:MSCTA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特异度较高,可显示清晰颅内动脉瘤,可作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cm,最小0.5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 SM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M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A表现。结果 6例共检出SMAA 6个,瘤体大小0.7 cm×0.6 cm×1.2 cm~3.0 cm×2.5 cm×5.0 cm。其中4例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2例位于回结肠动脉分支;3例瘤体钙化,4例血栓形成,1例瘤体破裂伴腹腔积血。结论MSCTA清晰地显示SMAA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肾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PCNL术后并发肾出血患者的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的患者(造影结果详细列出:单纯动脉损伤5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0例),动脉栓塞前均行床边彩超检查,其中床旁彩超诊断出4例肾假性动脉瘤,最终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CNL术后继发肾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对肝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与肝移植术中所见对照,客观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肝动脉路径显示的准确度。方法31例肝移植病人均于术前进行了MSCTA并以此评价肝动脉路径,其后随访肝移植术中所见肝动脉解剖,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肝移植术中所见为对照的31例患者中,MSCTA准确诊断了30例。本研究对肝动脉路径评价的准确度为96.8%,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此外,MSCTA清晰显示了腹部其它大动脉情况。结论MSCTA对肝移植术前肝动脉评价的准确度较高,同时能了解腹部其它大动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CT及MRI特征,评估CT及MRI在脑膜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脑膜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脑膜瘤患者,MSCT平扫诊断率70.37%,MSCTA清晰显示肿瘤相邻的动脉与骨性解剖标志之间的三维关系;MRI平扫27例定位为颅内脑实质外肿瘤;MRI增强扫描诊断率96.30%,其中15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清晰显示肿瘤与静脉窦的相邻关系及静脉窦受压闭塞程度。依据MRI增强扫描及MSCTA定位诊断结果制定手术入路及方式,其中1例鞍旁脑膜瘤包绕颈内动脉虹吸部,另1例视神经管区域脑膜瘤包埋视神经部分予以残留;2例与矢状窦关系密切行脑膜瘤大部切除;余23例脑膜瘤完全切除。术后均无明确偏瘫、失明、失语等神经系统医源性损害症状。术后观察或随访1~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CT及MRI在脑膜瘤诊断、评估手术入路、保护肿瘤相邻动脉及静脉窦、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4例进行了MR检查,16例行MSCTA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2D TOF MRA);血栓信号及软组织的观察选用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FAST序列。MSCTA检查14例患者采用间接法MSCTA,2例患者采用直接法MSCTA。40例患者均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RA和MSCTA的检查结果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7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4例)。以DSA为诊断标准,MRA诊断符合率为95.65%。血栓信号:急性血栓(18例):血栓在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AST序列上多为等信号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6例急性血栓可见血管周围水肿;慢性血栓(6例):血栓在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AST序列上多均为低信号或等信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SCTA表现有:静脉充盈缺损(8例);静脉闭塞和中断(5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10例)。结论MRA和DS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任选其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钝性胸主动脉损伤的CT血管造影(CTA)征象,为CTA诊断钝性胸主动脉损伤积累经验.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诊治的37例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证实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CT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钝性胸主动脉损伤CTA的征象特点.结果 37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部位分别为主动脉峡部83.8% (31/37)、主动脉弓5.4% (2/37)、主动脉降部8.1% (3/37)、主动脉升部2.7% (1/37).钝性胸主动脉损伤CTA征象表现为内膜瓣34例(91.8%),主动脉轮廓改变或腔异常37例(100%),动脉收缩17例(45.9%),主动脉夹层10例(27.0%),假性动脉瘤21例(56.7%),血栓1例(2.7%).结论 CTA征象是诊断钝性胸主动脉损伤的重要依据,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Over a 24-month period, 21 patients underwent duplex Doppler evaluation for arterial injury secondary to catheterization. There were seven pseudoaneurysms, one arteriovenous fistula, eight hematomas, and one true aneurysm. Duplex ultrasound was 100%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detection of pseudoaneurysms and 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e real-time examination alone was unreliable. The only necessary criterion for diagnosis of a femoral pseudoaneurysm was the presence of pulsatile flow in a cystic collection separate from the common femoral artery. This could be determined rapidly. Arterial flow in the femoral vei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n arteriovenous fistul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4例外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均在动脉造影确定诊断后经动脉重建术治愈。并对外伤所致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P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TTE和MSCTA资料,对比两者对PA位置、动脉水平分流、房室间隔完整性、三尖瓣及右心室发育情况、大动脉位置及其与心脏连接关系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手术结果,26例PA患者中室间隔完整型PA6例、室间隔缺损型PA20例。肺动脉瓣闭锁13例、肺动脉主干闭锁11例、左/右肺动脉起始段闭锁2例。肺循环由动脉导管单一供血22例、由动脉导管和体一肺动脉侧支双重供血4例。TTE和MSCTA对PA及其位置的诊断与手术一致。TTE漏诊体-肺动脉侧支2例、主动脉骑跨3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MSCTA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闭锁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MSCTA、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9/35)、100%(35/35);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9/49)、86%(42/49);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8/84)、92%(77/84)。MSCTA和TTE诊断心内、心外畸形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5、0.012),但两者对心内、心外畸形总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结论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优于MSCTA,而在大动脉位置关系及体.肺动脉侧支评价上存在局限性,联合MSCTA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塞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特点,总结诊疗经验,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收治的26例白塞病血管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男21例,女5例;白塞病基础症状依次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症状、皮肤损害等,31%的患者针刺试验阳性;动脉受累21例,静脉受累2例,动静脉同时受累3例;动脉扩张性病变25处,动脉闭塞性病变12处,静脉闭塞性病变10处。就诊过程中4例外院曾误漏诊,均于血管外科手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得以发现。本组确诊后均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动脉病变行腔内手术12例,开放性手术4例,杂交手术1例,非手术治疗7例;静脉病变2例未行手术干预。全组手术成功率94.1%(16/17)。平均随访26个月,2例出现手术部位动脉栓塞,再次手术后恢复;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拒绝服用糖皮质激素,术后8个月因支架近端再发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白塞病血管病变临床易误诊为普通血管病,治疗不当可出现假性动脉瘤。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疾病活动基础上,行开放性及腔内手术处理此类血管病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