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CT扫描中为了显示某些病灶,需要注射造影剂进行强化扫描,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本人从事CT工作十年来,强化扫描病例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离子型造影剂如复方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少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如优维显、欧乃派克。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3500多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400多例,均采用快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8年—1990年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下肢静脉造影90例病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了两种造影剂的副反应、反应情况、程度和片子显影质量,并作了比较。讨论了副反应的原因及分类(即特异质反应与物理化学反应)。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价格较高,考虑到效用/价格比例的原则,参照国内近年召开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临床试用研讨会关于非离子型造影剂选用原则建议,对四肢血管造影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原则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70例肾功能正常或肾功能轻度抑制(血清肌酐≤2.0mg/d1或≤175μmol/L)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双盲法随机抽样以研究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用非离子低渗性造影剂(iopamidal)对肾脏功能的有害作用是否低于离子高渗性造影剂(so-dium,diatrizoate)。研究排除了有影响肾功能因素的病人。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前和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测定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水平。低渗  相似文献   

4.
5.
6.
由于非离子造影剂具有毒性小,造影反应发生率低,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离子造影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正是因为非离子造影剂不需要作皮内试验,造影反应发生率低,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罕见,因此常引起CT室工作人员的麻痹。现就我院近几年发生的非离子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护士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对鉴别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价值 ,我们对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疾病181例尿液红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81例中 ,肾性血尿组 12 0例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 3 5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5 5例 ,肾病综合征10例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例 ,肾盂肾炎 8例 ,肾结石2例 ,肾结核 3例 ,肾肿瘤 5例 ;非肾性血尿组 61例 ,其中输尿管结石 2 5例 ,膀胱炎 14例 ,膀胱癌 5例 ,急性下尿路感染 15例 ,尿道炎 2例。1 2 方法 所有病人均取清晨新鲜尿液 10ml。对无肉眼血尿者尿液以 15 0 0r/min ,离心 10min …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腹腔和盆腔CT检查中进行了三种造影方法的比较。90例病人(48例男性和42例女性),依静脉注射方法分为三组:(1)单次团注强化(150或175ml),当扫描至膈顶水平时开始用压力注射器注射(2 ml/秒)。(2)分次/团注技术,当扫描到膈顶水平时开始团注100或125ml,当扫描到髂棘水平时再团注50ml(2 ml/秒)。 (3)当扫描到膈顶水平时,初始手推团注100或125ml,随后马上快速静脉滴注50ml(输液器在病人上1.8m)。所有病人用60%泛影葡胺。注射造影剂30秒后开始扫描,以保证在强化的非平衡期间完成肝脏扫描。层厚1 cm,从膈顶到耻骨联合部  相似文献   

9.
10.
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有些CT平扫不易辨认或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列造影剂应甩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将我院的1999年-2002年6  相似文献   

11.
囊性肾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囊性肾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基础 ,提高对囊性肾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2 7例肾恶性肿瘤中 2 5例囊性肾恶性肿瘤的CT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5例囊性肾恶性肿瘤中肾盂移行细胞癌 8例 ,肾细胞癌 16例 ,肾胚胎癌 1例。本组 2 5例囊性肾恶性肿瘤的壁均显示较厚 (厚于 3 .0mm) ,且厚薄不均 ,占 10 0 %。囊变区有不规则的分隔或囊内有实性成分 2 0例 ,占 80 %。增强后囊壁、囊内分隔及实性成分均有强化。囊变区内CT值较单纯性肾囊肿高 ,P <0 .0 1。结论 :囊性肾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了解这些特征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阑尾炎,根据手术结果将其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21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1例)。分析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之间的CT表现。 结果 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是阑尾炎的直接 CT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性阑尾炎组的阑尾肿大较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更为明显(P<0.05)。间接CT征象中肠壁增厚、腹水、回肠壁强化、阑尾腔内积气以及积气合并阑尾附近大肠炎在穿孔性阑尾炎组中出现的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 结论 直接CT征象可用于判断阑尾炎是否伴有穿孔,间接CT征象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151例,并按照手术及病理结果分为穿孔组(66例)和非穿孔组(85例),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对诊断阑尾炎穿孔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为诊断阑尾炎穿孔的特异性征象;阑尾周围炎、盆腔炎改变在穿孔组发现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组(P<0.05),穿孔组阑尾直径明显大于非穿孔组(P<0.05),对诊断阑尾炎穿孔有一定价值;阑尾位置、阑尾腔内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穿孔性阑尾炎有效、快速的方法,其中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为诊断穿孔性阑尾炎较为特异的CT征象,阑尾周围炎、盆腔炎改变、阑尾直径增大对于诊断阑尾炎穿孔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随机选择Iohexol(350mgI/ml)或Iopamidol(370mgI/ml)对62例先心病的6周至10岁的患儿行心导管和血管造影检查。每组各31例。对每个儿童要记录年龄、体重、造影剂首次注射量。在造影前、注射造影剂期间和注射造影剂后1分及3分分别描记10秒心电图、记录注射部位压力。为了测量血浆渗透压,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前和注射后1分及3分抽取血样。作者见到,两组平均年龄、体重、造影剂注射量、注射部位均无明显统计学区别。两组之间注射造影剂前心率无明显区别。注射造影剂后iopamidol组无明显改变。iohaxol组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坤  张明华  安鸥 《武警医学》1998,9(1):26-27
尿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电泳在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的临床意义武警吉林总队医院检验科王坤,张明华,安鸥(长春130052)关键词肾小球疾病,非肾小球疾病,尿红细胞形态,尿红细胞电泳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鉴别血尿来源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用一般常...  相似文献   

18.
腹腔脏器包括实质性器官,如肝、脾、胰、肾等和空腔性器官,如胃肠道。实质性器官大多周围脂肪组织少,而空脏性器官是运动的器官,其内常含有食物成份、液体和发酵产生的气体,因此常分界不清。腹部CT扫描常常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胃肠道准备不好,而这常导致将充满肠内容物的肠曲误认为是“肿块”,不能清晰分辨腹内结构和器官,同时由于肠管运动而产生的运动伪影也可影响CT图象质量。为了解决胃肠道的密度问题,在CT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CDK)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MCDK患儿的CT及MRI表现,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12岁,平均4.4岁,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患儿行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检查。结果:11例中MCDK位于右侧者3例,左侧8例;异位MCDK1例,位于L4~L5椎体左侧缘;左肾节段性MCDK1例。MCDK合并同侧输尿管畸形3例。1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未发现MCDK,行MRI检查发现病变。MCDK的主要CT表现为肾床内无正常肾组织,被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肿影所代替,且囊间互不相通;MRI表现为肾区多个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囊性病灶,CT及MRI增强扫描示囊肿均无强化,间隔可见中度强化。结论:MCDK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MRI可发现细小病变,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小肠的X线诊断纵然有不少困难,但它是唯一以较少的费用而获得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方法。一些方法上的改进使其比过去惯用的口服胃肠造影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