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规律。方法使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4~12d时间段内,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第6天时达到峰值。这些BrdU阳性细胞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可诱导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细胞再生水平在一定时间内上调。  相似文献   

2.
王卫东  王津存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64-2865,F002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规律。方法:使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4-12d时间段内,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第6天时达到峰值。这些BrdU阳性细胞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可诱导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细胞再生水平在一定时间内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康复训练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成年大鼠脑梗死 2 4h后 ,将大鼠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 ,制动组于网状笼内固定。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脑梗死后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 成年大鼠脑梗死后 6~2 4d ,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1) ,其中第 12天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梗死后康复训练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梗死对照组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均明显增加 (P <0 .0 1) ,而梗死后制动组大鼠与梗死对照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康复训练帮助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 (5-bromodeoxyuridine, BrdU) 标记细胞有丝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 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弥漫性脑损伤后4~8 d 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第6天时达到峰值.弥漫性脑损伤大鼠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 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可诱导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在一定的时间窗内上调,外源性bFGF可促进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的显示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溴化脱氧尿核苷(BrdU)显示细胞增殖的可靠性、灵敏性,以及寻找BrdU给药的合适剂量。结果BrdU25mg/kg剂量组与50mg/kg、100mg/kg组相比,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差异明显(P<0.05),50mg/kg和100mg/k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rdU25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不易与周围细胞区分;50mg/kg剂量组和100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较易识别。且BrdU阳性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结论BrdU标记法可以准确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出现增殖及分化,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对其增殖及分化的调控。方法:制作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bFGF,NT-3及人工脑脊液(artii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分别于伤后灌注侧脑室1,3,7和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5溴脱氧尿苷(5’Bromodexyuridine,BrdU)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脱氧尿苷(Gial fibrillary acidic Drotein/5’ Bromodexyuridine,GFAP/BrdU,双标免疫染色)的表达。结果:同aCSF组相比较,应用bFGF于伤后3~14d明显促进BrdU阳性细胞、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GFAP^-/BrdU^+-单阳性细胞增多(P均&;lt;0.05);NT-3于伤后3~7d减少BrdU阳性细胞和GFAP^+/BrdU^+双阳性细胞增多(P均&;lt;0.05),而对GFAP^-/BrdU^+单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P&;gt;0.05)。结论:bFGF促进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NT-3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向非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水平的变化 ,从分子水平探讨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大鼠DBI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方法观察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1~ 1 2d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弥漫性脑损伤后 4~ 1 2d时间段内 ,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 ,其中第 6天时达到峰值。②弥漫性脑损伤后 1d时NGF表达水平迅速达到峰值(P <0 0 5 )。其后 ,在DBI后第 4~ 1 2d时间段内 ,NGF表达水平再次明显上调 (P <0 0 5 ) ,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脑损伤诱导的迟发性NGF表达水平上调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卫东  王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02-1902,1907
目的 评价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的显示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溴化脱氧尿核苷(BrdU)显示细胞增殖的可靠性、灵敏性,以及寻找BrdU给药的合适剂量。结果 BrdU 25mg/kg剂量组与50mg/kg、100mg/kg组相比,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差异明显(P<0.05),50mg/kg和100mg/k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rdU 25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个易与周围细胞区分;50mg/kg剂量组和100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较易识别。且BrdU阳性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BrdU标记法可以准确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出现增殖及分化,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对其增殖及分化的调控。方法:制作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bFGF,NT-3及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cerebrospinalfluid,aCSF)分别于伤后灌注侧脑室1,3,7和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5溴脱氧尿苷(5'Bromodexyuridine,BrdU)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脱氧尿苷(G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5'Bromod-exyuridine,GFAP/BrdU,双标免疫染色)的表达。结果:同aCSF组相比较,应用bFGF于伤后3~14d明显促进BrdU阳性细胞、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GFAP-/BrdU+-单阳性细胞增多(P均<0.05);NT-3于伤后3~7d减少BrdU阳性细胞和GFAP+/BrdU+双阳性细胞增多(P均<0.05),而对GFAP-/BrdU+单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bFGF促进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NT-3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向非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司银楚  成龙  朱培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16-7018,i005
背景:脑缺血、癫痫等损伤可刺激成年海马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去大脑皮质血管状态下引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增多是否是刺激SG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呢?目的:探讨去皮质血管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SGZ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去大脑皮质血管状态下bFGF的表达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试验中心。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18只)。干预:采用去Wister大鼠脑皮质血管脑缺血模型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海马齿状回溴化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Tuj-1,Vimentin,Nes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neuclear antigen,PCNA),bFGF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海马齿状回的BrdU,Tuj-1,Vimentin,Nestin,PCNA,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去大脑皮质血管后成年大鼠SGZ中BrdU,Tuj-1,PCNA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多。模型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去在脑皮质15d为(46.667&;#177;6.614)个/脑片,去大脑皮质30d为(14.111&;#177;3.408)个/脑片]与正常组[9.556&;#177;1.236)个/脑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模型组大鼠齿状回Tuj-1阳性细胞数目[去大脑皮质15d为(18.778&;#177;2.224)个/脑片,去大脑皮质30d为(31.333&;#177;2.646)个/脑片]与正常组[(6.778&;#177;1.481)个/脑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齿状回bFGF表达上调,相反Vimentin阳性细胞减少。结论:成年大鼠海马SGZ神经干细胞在脑缺血情况下,通过上调bFGF的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方式作用于其受体,促进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后肠道防御素-5(RD-5)变化。方法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n=8),弥漫性脑损伤组(n=24),再分成3个亚组(24h、3d、7d)。观察回肠RD-5mRNA的表达,回肠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液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弥漫性脑损伤后24hRD-5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伤后3d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回肠肠黏膜损伤,血液内毒素伤后24h最高(P<0.01),3d至7d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早期RD-5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所起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在Marmarou创建的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取不同时点大鼠脑组织、匀浆后测量NO,观察外伤后NO的时程变化,结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NO水平即刻升高(P<0.01),于外伤后12hNO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4h,48hNO水平再次升高,与12h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形成脑组织内NO表达的二次高峰。结论:外伤后即刻便有NO水平的升高。同大多数脑缺血模型研究相似,NO在弥漫性脑损伤动物脑组织中亦有中晚期(外伤后24h,48h)的升高,其产生的NO可能参与脑外伤后期的继发病理改变。外伤后不同时程的NO可能参与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不同周期糖尿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与血浆一氧化氮(NO)变化的关系.方法: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I/R模型.分别用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用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代表细胞生存信号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STZ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D+I/R)心肌梗死面积比相应周期对照组(2WC+I/R)明显缩小,STZ处理后16周(16WD+I/R),梗死面积比相应对照组(16WC+I/R)增加;血浆NO水平在2周糖尿病组中较对照组增高,但是在16周糖尿病组中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Akt在心肌的表达在2WD组比2WC组增加35%,在16WD组比16WD组明显减少.结论:STZ诱导的急、慢性期糖尿病对心肌I/R损伤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急、慢性期糖尿病相反的NO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在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的变化,探讨了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NO及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NOS活性,分别测定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NO和NOS变化,并行健康对照,结果:颅脑损伤后NO及NOS脑脊液中浓度第1天即增高,NO第3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第10天仍高于正常对照,NOS于损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至第10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NO和NOS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提示NO可能和颅脑损伤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Rho激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12只)、B组(模型组,24只)和C组(法舒地尔治疗组,24只),术后1 h、12 h、24 h及72 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进行Rho激酶表达的检测,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B组、C组各时间点Rho激酶表达均高于A组(P<0.05),术后72 h最为明显,C组Rho激酶各时间点表达较B组减少(P<0.05)。结论 Rho激酶的表达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密切相关,法舒地尔可有效抑制弥漫性轴索损伤后Rho激酶的激活,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在内毒素所致兔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探讨超短波对内毒素性肺损伤、肺组织NOS阳性染色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D组 ) ;内毒素注射后不做任何处理连续观察 30min(C组 ) ;内毒素注射后不做任何治疗连续观察 1周 (B组 ) ;内毒素注射 30min后进行超短波治疗 1周 ,每天 1次 (A组 )。观察各组肺组织NOS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C组和B组 ,肺组织内小动脉、小静脉NOS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而细小支气管、肺泡则明显降低 ,与D组比较 ,P值分别为 <0 .0 1和 <0 .0 5。A组在超短波治疗 1周后肺组织内NOS阳性染色细胞数趋于正常 ,与D组比较 ,P >0 .0 5。结论 一氧化氮 (NO)在肺损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超短波对NOS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主要探讨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及大黄对其影响。方法 在雄性Wistar大鼠利用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ALI动物模型,动物分为4组:LPS组,对照组,大黄治疗组,地塞米松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以及生物学标志: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血管通透性和肺泡通透性指数。同时测定血浆NO和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