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硬化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门脉高压病人断流、分流术后的再出血 ,则更是棘手的临床问题。我科常规对此类病人术后 2~ 3周行食管镜检查 ,其治疗标准以日本评判标准为原则 ,针对性进行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 ,疗效甚佳。我院自 1 986年至 1 999年收治 1 5 1例患者 ,现将治疗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86~ 1 999年共收治 1 5 1例 ,男 99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3岁 (7~ 74岁 )。全组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者 ,行脾切 断流术 1 2 0例 ,脾切 分流术 31例 ,均于术后 2~ 3周行食管镜检查 ,其中 1 2 …  相似文献   

2.
喻森明  张啸 《浙江医学》1989,11(5):276-277
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疗法已在临床使用且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两家医院1987年5月至1989年4月对24例患者作了硬化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4例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5.2岁(32~68岁).曲张静脉的内镜分级按Michael推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  [病例报告 ]将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 16 4例分为硬化组 79例和药物组 85例 ,分别给予内镜下 5 0 g/L鱼肝油酸钠静脉内硬化治疗与一般传统药物治疗 .结果 ,6个月 ,1,3,5年内硬化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药物组 ,而硬化组生存率高于药物组 .[讨论 ]内镜下硬化疗法在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4.
我科1991年6月~1998年开展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EVS)治疗7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9例中,男62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7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布加综合症(Buddch饲ri)2例;2例在作硬化治疗中确诊为肝癌。60例经纤维胃镜及电子胃镜证实及I度以上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排除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出血。79例患者的心电图、肺功能检查均正常。反复消化道出血66例,并发脑水腹水及工~且期肝昏迷均在胸腹水及肝昏迷症状消失后进行治疗。有65例脾切除。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20例;B28例,C级对…  相似文献   

5.
于中麟 《吉林医学》1994,15(3):132-135
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于中麟(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内镜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起始于1939年Raschke及Paquet用硬式食管镜进行治疗,当时由于硬化剂不过关和临床上正热衷于开展分流术而未被人们重视。直至80年代后,逐渐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34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5%鱼肝油酸钠硬化疗法,曲张静脉形态改变者32例,占94.12%,红色征消失者24例,占70.59%;紧急止血成功率为88.89%。  相似文献   

7.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硬化疗法护理孙春玉石惠淑(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133000)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是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手段。现将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术前准备1.1物品准备:除做常规胃镜检查准备外,还需准备①导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愈率.方法 采集病例22例,应用5%鱼肝油酸钠与5%乙醇胺油酸脂进行胃镜下观察治疗.结果 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26.6%.出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只是发热和胸骨后烧灼痛,且不需任何处理.结论 应用鱼肝油酸钠与乙醇胺油酸脂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择期硬化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硬化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5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化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5例护理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敏华(柳州545001)硬化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使用静脉内加静脉周围注射硬化剂的方法,使静脉内血栓形成,静脉周围粘膜凝固坏死形成纤维化[1],从而防止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1.
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肝硬化无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浆NO、ET水平与门静脉直径(PVD)、食管静脉直径(EVD)和食管黏膜红色征("R-C"征)的关系,探讨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15例肝硬化无出血患者,并选择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用比色法分别测取血浆NO水平,用放免法测取血浆ET水平,并对3组人员用彩色多普勒测取PVD,用胃镜测量两组肝硬化患者EVD并观察记录食管黏膜"R-C"征,比较各组间血浆NO、ET水平的变化,分析 NO、ET水平和PVD、EVD、"R-C"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SPSS V 10.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血浆NO、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出血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P<0.01); PVD>1.3 c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PVD≤1.3 cm组(P<0.01);EVD>5 m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EVD≤5 mm组(P<0.01),"R-C"征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R-C"征组.结论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价值的二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后对胃静脉曲张(gastricvarices,GV)及其出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本科收治8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根除治疗,根据治疗前是否合并胃静脉曲张分为2组,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B组无胃静脉曲张。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以上,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根除后胃静脉曲张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60例,B组无胃静脉曲张22例。A组4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type 1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1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2例(48.9%),未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1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GOV2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例(13.3%),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2例(13.3%);B组22例中未发生胃静脉曲张18例(81.8%),继发胃静脉曲张4例(18.2%),无继发性胃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EVL术根除食管静脉曲张后对不同胃静脉曲张类型的影响不同,近一半GOV1型胃静脉曲张会发生消失,GOV2型胃静脉曲张不会消失,未消失的胃静脉曲张会增加出血风险,而80%左右患者不会发生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伴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0例分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观察组)和奥曲肽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12、24、72 h止血率(69.39%、89.80%、93.88%)高于奥曲肽组(49.02%、74.51%、80.39%),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平均止血时间(5.4±1.2)h,明显短于奥曲肽组(12.2±1.3)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是理想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指标或模式。方法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有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34例。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全套项目、凝血因子,同时行B超与胃镜的检查。结果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胆碱酯酶),门脉宽度,脾脏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ogitP=12.280×门脉宽度+2.901×脾脏厚度-0.145×PTA-17.746,P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概率,预测准确率为68.0%,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66.6%。Child-PughA级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PTA,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Ⅸ,血小板,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可能有助于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肝硬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2例,其中出血组112例,未出血组9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e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出血的关系,同时评价北意大利内镜协会出血风险指数在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病程、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红色征以及食管静脉曲张Grad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期间再出血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未再出血组(P〈0.01),再出血组出血风险指数和未再出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红色征是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指数在预测出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化剂注射方法改良后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传统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58例次作为对照组,经改良的硬化剂注射方法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268例次作为改良组,对比分析两组止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结果:改良组止血率98.5%,对照组止血率97.6%,两组止血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17.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3.4%,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并发症相关病死率0.6%,对照组并发症相关病死率7%,改良组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技术改良后操作更成熟,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方法 478例次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采取内镜下套扎、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466例次。结果 413例次止血成功(88.6%),硬化、套扎、组织粘合剂注射的止血率分别为87.8%、89.8%和90.8%。死亡23例,病死率4.9%。结论针对不同出血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镜下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为  陈伟庆 《重庆医学》2011,40(16):1582-1584,1587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硬化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13例行EVL术肝硬化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VL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Kaplan-Meier(K-M)法估算肝功能Child-pugh各级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共156例患者完成食管曲张静脉根除治疗。肝功能A、B、C级患者的曲张静脉复发率分别为15.2%、30.8%、53.3%,C级与A、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0%、5.1%、8.9%,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9%、54.94%、28.71%,且其生存曲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EVL术后曲张静脉的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肝功能越差,曲张静脉复发率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19.
郭易娟  曾健  梅浙川  吕琳 《重庆医学》2016,(25):3520-3526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与内镜治疗(ET)预防肝硬化曲张静脉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CBM、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建库至2015年7月以前发表的关于预防肝硬化曲张静脉再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高质量RCT,其中TIPS组659例,ET组64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ET相比,TIPS能更好地控制肝硬化曲张静脉再出血率及因再出血所致病死率(RR=0.41,95% CI:0.35~0.49,P<0.01;RR=0.38,95% CI:0.24~0.59,P<0.01).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T(RR=1.62,95% CI:1.35~1.95,P<0.01).TIPS和ET就总体病死率、住院总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83~1.23,P=0.93;MD=0.84,95%CI:-1.33~3.02,P=0.45).结论 TIPS术后肝硬化曲张静脉再出血率低于ET,但并未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率,且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高.TIPS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预防肝硬化曲张静脉再出血治疗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