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增强高出生体重儿成人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地区1993-1995年出生的1 435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巨大儿按出生日期±2个月及性别一致的原则匹配一个对照。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并从中抽取300名儿童采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巨大儿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13.10%,2.86%)均高于对照组(9.69%,1.61%)(P<0.01);巨大儿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分别为1.35和1.78,AR值分别为3.41%和1.26%;两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偏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之间各生化指标、胰岛素和C肽异常的检出率及胰岛素抵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和肥胖有关,对高出生体重儿童未来生长情况的变化应给予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2.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取北京市四个城区35所小学1-2年级学生10221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其中9712名学生家长填写了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和职业等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肥胖超重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低出生体重组(BW<2500g)肥胖的发生率为12.8%,正常出生体重组(BW=2500-3999g)为14.7%,而高出生体重组(BW≥4000g)则高达23.3%,并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早产低体重儿的肥胖发生率为18%,明显高于足月小样儿(8.8%)。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低体重儿较宫内生长迟缓儿易发生儿童期肥胖。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区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3~6岁幼儿出生体重与目前超重及肥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幼儿超重及肥胖情况,并调查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3~6岁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1707名幼儿中超重及肥胖幼儿检出率分别为16.17%和7.15%。女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P〈0.01);出生体重正常者占89.63%,低出生体重者占1.86%,巨大儿占8.51%。与出生体重正常者比较,巨大儿在幼儿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出生体重与幼儿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结论巨大儿是幼儿期超重及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BW)与儿童肥胖的关联性,为儿童肥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数据库(PubMed,Elsevier和中国知网)检索BW与儿童肥胖发病相关的文献,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BW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32篇研究,共包括548 348名研究对象。与BW参照组(2 500~4 000 g)相比,高出生体重(≥4 000 g)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OR=1.77, 95%CI:1.66~1.89)。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W的增加,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加,且BW每增加100 g,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大约增加1.1%。当BW达到3 575 g时,与儿童发生肥胖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46,OR=1.08,95%CI:1.00~1.17)。且当BW>3 575 g时,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BW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存在明显的J型剂量反应关系,且当儿童BW超过3 575 g时,儿童肥胖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配对χ2检验结果表明,高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危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9倍(P<0.01);低出生体重儿肥胖发生的危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00倍(P>0.05)。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体质指数(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U”形分布(P<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低出生体重均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时期超重/肥胖间的关联。方法 使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基线调查的<18岁双生子人群(共8267对),采用双生子对内对照设计方法,探索出生体重与儿童青少年时期BMI及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结果 调整性别和卵型的影响后,出生体重每增加0.5 kg,超重/肥胖的风险:幼儿及学龄前期(≥ 2且<6岁)儿童增加0.87倍,学龄期(≥ 6且<12岁)儿童增加0.69倍,青春期(≥ 12且<18岁)青少年增加0.28倍。结论 双生子出生体重与幼儿及学龄期超重/肥胖存在正向关联,但在指导实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时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早期体重指数(BMI)增幅跨度与儿童期生长水平及发生超重肥胖的关联度,为指导低出生体重儿适度追赶生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温州市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期间出生的儿童,将其分为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进行研究。采集两组儿童满月、1周岁及5周岁时的体重、身长,并分别计算BMI。根据WHO《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标准》BMI界值点划分BMI分布区间,获取满月至1周岁BMI增幅跨度。分析不同BMI增幅跨度其5周岁时生长水平及超重肥胖发生概率。结果 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在3个及以上跨度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高出近1/4;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0个跨度与1~2个跨度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各增幅跨度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出生体重儿BMI增幅与生长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满月至周岁BMI处于同一区间的其5周岁体重、身高及BMI均未能达到WHO参考中位数,当BMI增幅达到5个及以上跨度时,体重和BMI高出WHO参考中位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多数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出生体重儿生长关键期BMI增幅跨度更大,BMI增幅跨度在1~2个区间的对今后生长及超重肥胖的控制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期慢性病相关指标与超重肥胖关系,为预防和减少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江苏省无锡市3个地区的10~14岁儿童共2 870人,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并从中抽取300名儿童采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39%和2.2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14.77%和2.41%,高于女生的4.24%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超重和肥胖组收缩压为(102.64±10.36)和(104.05±12.80)mmHg,均高于正常组的(99.72±10.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为(1.30±0.20)mmol/L,低于正常组的(1.57±0.33)mmol/L,肥胖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 B、胰岛素、C 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25±0.60)mmol/L(0.83±0.22)mmol/L、(17.97±8.44)mU/L、(0.75±0.43)pmol/mL、(3.96±2.22),均高于正常组的(0.80±0.31)mmol/L、(0.68±0.11)mmol/L、(11.19±6.04)mU/L、(0.35±0.20)pmol/mL 和(2.36±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OR值为5.77(95%CI=1.41~23.69),而超重OR值为1.03(95%CI=0.36~2.97),肥胖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结论 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处于中国富裕乡村和中小城市之间,肥胖是引起儿童血压偏高、影响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为控制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收集关于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2000年1月-2014年11月。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研究,共17 44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高出生体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危险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1.90~2.30,P0.000 01];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低出生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41~2.06,P=0.84]。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第一种肥胖(obesity-1)筛查指标,以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第二种肥胖(obesity-2)筛查指标,分析出生体重与两种肥胖相关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3所初中和3所小学3 960名7~18岁在校学生。遵循自愿原则,对所有合格入组学生(共3 687名)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学生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每增加1 000 g,其儿童期发生obesity-1的危险性增加1.3倍(OR=1.32,95%CI:1.1~1.59,P=0.003);发生obesity-2危险性增加1.22倍(OR=1.22,95%CI:1.0~1.47,P=0.041)。 结论 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增加,发生两种肥胖危险性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中国母乳喂养与儿童体质指数(BMI)、超重及肥胖关系,判定母乳喂养能否预防儿童肥胖,为制订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 388名>5岁儿童的相关资料,对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二分为有与没有、≥6个月与<6个月、≥8个月与<8个月和≥12个月与<12个月;对每一种二分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评分,比较BMI与母乳喂养状况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较高BMI百分位的儿童中结合分位数回归进行判断。结果 在调整倾向得分后,并未发现母乳喂养对减少体重有任何显著的影响,相反,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肥胖的风险(OR=1.42,95% CI=1.07~1.89,P=0.02);分位数回归显示,母乳喂养在拥有极端BMI的儿童中未发挥有益作用。结论 母乳喂养在降低BMI或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未发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的母亲妊娠期及围生期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3个地区的3 230名10~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母亲妊娠期及围生期的相关资料则由当地妇女围产保健数据库获得。 【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 870份,有效应答率88.9%。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62%,其中男生检出率为11.67%,女生为1.95%,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及妊娠初期BMI较高的儿童易超重肥胖(P<0.05),而未发现母亲其他妊娠期及围生期因素如妊高症、胎儿窘迫、孕龄等与儿童超重肥胖存在关联。在调整了性别、出生体重、饮食习惯、户外活动等可能影响BMI的因素后,母亲妊娠初期BMI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仍然存在(P<0.05),母亲妊娠初期BMI每增加1 kg/m2,儿童BMI增加0.05 kg/m2,而未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 【结论】 母亲妊娠初期BMI可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适当控制母亲妊娠初期BMI,可能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的关系,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将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均完整的1 28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结果 父母一方和双方均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19.8%。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及其聚集性(2项和≥3项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在父母不同体重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与父母均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父母一方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2.00)和1项代谢指标异常(OR=1.47)的危险性较高(P<0.05或<0.001),而双方均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3.08)、血压偏高(OR=1.74)和代谢异常指标聚集(OR=1.64~4.60)的危险性更高(P<0.05或<0.001)。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和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存在关联。这提示应该对有父母超重肥胖史的高危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