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肥胖现状,探讨儿童肥胖与其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家长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儿童母亲孕期相关情况以及儿童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儿童肥胖与其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调查问卷的成功收回率为96.13%。受访的儿童中,肥胖发生率为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 kg(OR=2.139,P0.05),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是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OR=0.528,P0.05)。结论指导孕妇孕期注意体重的增加,鼓励婴儿出生后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的喂养方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降低儿童肥胖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所在区域内的4家幼儿园中的951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及母亲的孕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的身高、体重、婴儿喂养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与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51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84%。受访儿童中肥胖的发生率为10.00%(94/9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的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孕期体重增加未超过15 kg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肥胖率低于未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和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应引导孕妇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鼓励产妇采用纯母乳喂养婴儿,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肥胖现状,探讨儿童肥胖与其母亲在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东莞市康华医院所在区域的3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家长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情况,调查儿童母亲孕期的相关情况,以及儿童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肥胖与其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发放调查问卷的成功收回率为97.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5 kg(OR=2.144,P0.05),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是婴儿6个月龄内纯母乳喂养(OR=0.531,P0.05)。结论指导孕妇孕期注意体重的增加,鼓励婴儿出生后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肥胖发生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策略。 【方法】 回顾调查522名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儿童,按其0~4个月喂养方式不同分成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月龄(3、6、9、12、18及24个月)时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并纵向观察3月龄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月龄增长超重及肥胖的转归情况。 【结果】 人工喂养组儿童各月龄肥胖发生率、超重加肥胖发生率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母乳喂养组则呈现随月龄增加递减趋势。其中18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12、24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超重加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两组中3月龄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在后期各月龄肥胖发生率逐渐下降,以母乳喂养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早期母乳喂养对2岁以内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母乳喂养对早期超重及肥胖儿童后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影响婴儿早期发育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婴儿发育的早期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在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行为发育门诊进行盖泽尔发育测试的6月龄婴儿共518例,从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早教方式、营养状况、定期检查、主要抚养人等15个方面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比较对婴儿发育水平的影响。 【结果】 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母亲文化、喂养方式、早教方式、孕母营养等12种因素影响婴儿的早期发育水平。经多元回归分析,母亲文化、喂养方式、早教方式、孕母营养、营养状况、主要抚养人6项因素与6月龄婴儿的发育商呈正相关。 【结论】 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乳喂养、早期教育、孕期营养、主要抚养人以及婴儿营养状况对6月龄婴儿的发育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在婴儿发育的早期促进中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贫血的影响因素,为防治早期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1 477例6月龄儿童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资料,调查6月龄婴儿贫血的临床资料和影响因素。结果 1 477例6月龄婴儿中,符合IDA诊断的共271例,IDA患病率为18. 3%;母亲孕后期贫血129例,患病率为8. 73%;纯母乳喂养率为43. 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庭户口类型、不同母亲学历及不同母亲孕后期贫血状况的婴儿间,其6月龄IDA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足月儿6月龄时IDA患病率低于早产儿,正常出生体质量的婴儿6月龄时IDA的患病率低于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纯母乳喂养婴儿6月龄时IDA患病率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学历低、母亲孕后期贫血、早产及混合喂养是6月龄婴儿IDA的危险因素。结论缺铁性贫血仍是目前我国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6月龄婴儿的IDA与母亲孕晚期贫血密切相关,需在孕期加强母亲营养状况的监测,并关注早产儿、混合喂养婴儿营养状况,应大力推进纯母乳喂养,促进婴儿健康和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6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与婴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中全部6月内婴儿为研究对象,对母乳喂养信息和身长、体重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1)4月内母乳喂养率87.6%,纯母乳喂养率57.4%,部分母乳喂养率30.3%,人工喂养率12.3%,4~6月分别为76.4%、13.5%、62.9%和23.6%;喂养方式城郊差异仍然存在;纯母乳喂养率较10年前下降。2)纯母乳喂养组1~4月婴儿的年龄别体重大于部分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纯母乳喂养是北京市4月内婴儿喂养的主要方式,4~6月内婴儿多数采取了部分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养方式与儿童早期体重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0~6月龄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陕西彬县、长武两县随机抽取健康单胎新生儿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体格测量方法评价婴儿营养状况。【结果】1 249例婴儿及其家庭参加调查,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7.28%,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65.49%;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身长、上臂围在1、3、6月龄时均显著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P<0.05);纯母乳喂养婴儿各种疾病患病率在1、3、6月龄时均显著低于非纯母乳喂养婴儿(P<0.05)。【结论】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食品,能完全满足4~6月内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提倡母乳喂养,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婴儿的体格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与儿童期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儿童期肥胖和超重的影响。 【方法】 抽取北京市 6~ 8岁学生 10 2 2 1名 ,测量身高、体重。其中 9712名学生家长完成了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和职业等内容的调查问卷。肥胖的判断标准根据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值 ,凡超过标准值的 110 %~ 119%为超重 ,超过标准值的12 0 %为肥胖。 【结果】 有母乳喂养史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 14 .8%,从未母乳喂养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 18.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母乳与非母乳喂养儿童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7%和 12 .1%,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从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来看 ,肥胖率没有随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下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确定出生体重、父母BMI、性别和母乳喂养在儿童期肥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结论】 生后前几个月的母乳喂养对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作用弱于出生体重、父母BMI及性别对其肥胖发生的危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对2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专人负责,统一表格、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规定的儿童体格检查和母亲喂养方式的1人1表问卷调查。【结果】小于4月龄儿童母乳喂养率为66.69蹦,纯母乳喂养率为46.5%,混合喂养为12.4%。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营养状况,哺乳方式,习惯,哺乳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有无缺乳家族史。母乳喂养组的~6月龄婴儿体重以及女婴身长均明显大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或0.01),母乳喂养婴儿独坐,叫爸妈的发育时间明显早于人工喂养儿(P均〈0.01);母乳喂养组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数,婴儿独走发育时间,婴儿感冒、腹泻、佝偻病的发病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早期的体重身长、运动和语言发育优于人工喂养,且有利于婴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的防治,应大力提倡科学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绍兴市0~2岁婴幼儿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 985名婴幼儿,以WHO身高标准体重为肥胖的判断标准。 【结果】 0~2岁婴幼儿总的肥胖检出率为2.64%,男童2.99%,女童 2.24%,总的超重检出率为9.83%,男童10.50%,女童9.06%,男女童之间肥胖超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肥胖=4.424,χ2超重=4.687,P均<0.05)。1岁以内婴儿年龄越小肥胖检出率越高,18月以后随年龄增加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之间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肥胖=173.627,χ2超重=161.542,P值均<0.01)。肥胖影响因素有高出生体重、家庭人口多、父母BMI、家长对子女肥胖的态度。 【结论】 绍兴市婴幼儿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出生体重、家庭人口多、父母BMI、家长对子女肥胖的态度是本次调查婴幼儿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抑郁情绪对儿童早期气质的影响,为完善孕期保健服务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孕妇在孕32~34周时进行测试,采用中国4~8月婴儿气质量表(Chinese Infant Temperament Scale,CITS)以及自制的婴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孕妇所生的婴儿在6个月时进行气质评定和基本情况调查。按照母亲孕期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及程度将婴儿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方面的差异。 【结果】 母亲孕期有抑郁情绪组的婴儿中,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的比例明显偏高,且抑郁情绪程度越重比例越高(χ2=13.99、21.36,P均<0.01),而无抑郁情绪组的婴儿中平易型的比例偏高(χ2=11.89,P<0.01)。母亲孕期抑郁情绪对婴儿气质因子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和注意分散度的得分有影响,且与抑郁程度有关(P<0.01或<0.05)。 【结论】 母亲孕期抑郁情绪对儿童早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城市婴幼儿家长在喂养动机、喂养环境、营养知识、喂养实践等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方法】 通过自填式调查问卷对全国15个城市(区)的0~18个月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营养与喂养现状及需求。 【结果】 0~6月龄儿童中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1%,43%已添加辅食。6月龄时一半儿童已断母乳,12月龄时均已断母乳。儿童添加的第一种辅食以米粉和蛋黄为主。适龄儿童进食蛋类较多,肉类较少。家长常给儿童吃的营养补充剂以鱼肝油和钙制剂为主。家长对儿童的进食较有耐心,且会关注对进食行为的培养和训练。家长喜欢的育儿宣教方式是“面对面咨询指导”、“书报杂志”和“讲座”。除“儿童营养需求”和“常见病防治”外,家长需要的育儿宣教内容随儿童的不同月龄有所不同。 【结论】 城市婴幼儿家长在儿童营养与喂养方面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家长对正确科学的营养与喂养知识有所需求,应根据家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教育对6月龄婴儿气质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婴幼儿心理及智力发育。 【方法】 采用Carey的儿童气质问卷对100例早教组6月龄婴儿及100例对照组6月龄婴儿进行气质测评。 【结果】 两组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学历低和家庭收入低对婴儿气质有消极影响,早期教育可以使难养型气质婴儿减少。 【结论】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气质良好发展,确保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母亲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type α1,2 fucosyltransferase,FUT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母乳喂养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及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对新生儿及母亲进入课题,产后2周收集母亲唾液用于提取DNA行SNP检测。每周记录小儿喂养及疾病情况至12个月,于小儿4、13、26、52周时行体格测量。【结果】 本组小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与文献相比明显降低;AT基因型母亲与AA、TT型母亲相比,小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更快,13、26周及52周体重,26周及52周身高,52周头围Z分均较高(P<0.05),且中重度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低(P<0.05);母亲SNP基因型不同的小儿在12月龄内湿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亲均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小儿湿疹发病率高于双亲无过敏史者(P<0.05)。【结论】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小儿12月龄内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AT基因型母亲的母乳更利于小儿早期生长;家族遗传风险会影响小儿湿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患者子代3岁时的血压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获取28例HDCP患者及其子代和34例正常妊娠妇女及其子代,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基本情况。母亲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并计算BMI等。实验室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尿酸。对子代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 【结果】 两组子代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血压、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子代3岁时的血压无相关性(P>0.05);母亲目前的血脂异常、尿酸异常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等亦未见对子代血压产生影响(P>0.05)。儿童体重增加与儿童收缩压正相关(P<0.05),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子代体重增重未见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子代3岁时的血压无相关性,但发现其收缩压与生后体重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追踪调查孕期父母的心理因素对出生后1个月婴儿气质的影响,促进婴儿身心健康成长。 【方法】 募集在上海某中心城区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孕28周孕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孕期父母的心理因素,追踪出生后1个月的婴儿气质特征,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 【结果】 小婴儿的气质维度中仅适应性有性别差异;准爸爸在妻子孕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程度、准妈妈的心理健康状态、准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个月龄小婴儿的气质特征。 【结论】 孕期父母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婴儿气质,应注意加强孕期准父母的心理健康保健,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