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喂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城市、城镇、农村384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月龄母乳喂养率75.6%、纯母乳喂养率36.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06±3.37)月、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60±2.00)月;4个月内主要喂养方式是混合喂养,占50.8%;母乳喂养儿的乳类添加率达91.9%;②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3.8±1.75)月龄,41.7%婴幼儿早于4月龄添加辅食,城镇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较为突出;添加辅食的种类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农村婴幼儿蛋类添加率从4月龄、肉类添加率从6月龄开始显著低于城市和城镇;6月龄后婴幼儿从辅食获得能量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推荐量。【结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改善添加辅食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 【结果】 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现状,为开展婴儿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成都市3~12月龄婴儿580名,对其看护人相关婴儿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得分不及格率为39.9%,优秀率为12.3%;获取辅食添加知识的实际和期望来源均主要是儿保医护人员(70.7%、63.8%);6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和其他肉类的添加率分别为95.7%、83.6%、84.5%、31.9%、30.2%;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婴儿看护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低,婴儿辅食添加不尽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婴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加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两中心进行儿童保健的0~12月婴儿母亲或看护人进行婴儿喂养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影响因素。 【结果】 <4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6.56%,纯母乳喂养率占45.63%。4~6月婴儿喂养方式以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为主,分别为52.8%、42.23%;7月~和10~12月,婴儿喂养方式以人工喂养为主,分别占69.66%、87.00%。辅食添加基本从4月龄开始,米粉/米糕和菜泥/果泥添加率分别在5、6月龄达到最高,分别为84%、84.5%;到7月以后粥/面条、碎菜/水果、蛋类和肉类添加率逐渐增加,到12月时基本能达到90%左右。辅食添加顺序大致为米粉/米糕、菜泥/果泥、碎菜/水果、蛋黄、粥/面条、蛋羹、肉类。 【结论】 该区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有待改善,辅食添加情况可观。妇幼保健等相关部门应做好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人群母乳喂养意识,从而改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和辅食添加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区婴儿辅食添加情况,比较不同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12月出生并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体检的婴儿资料,纵向监测其体重、身长等各项指标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91.78%的婴儿在4~6月龄时添加辅食;78.6%的婴儿家长选择了谷类食物为添加的第一种辅食; 4~6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指标在4、6、12月龄时均高于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小于4月龄添加辅食组婴儿在生后4个月内身长、体重的月增值小于4~6月添加辅食组。【结论】 成都市城区婴儿存在部分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第一种辅食选择不正确的问题,辅食添加时间与体格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婴幼儿喂养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市婴幼儿喂养情况,为合理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昆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有关喂养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昆明市城、郊4月内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5.17%、69.87%,4~6月婴儿辅食添加率城郊分别为76.00%、66.00%,各类辅食添加郊区多晚于城区。婴幼儿喂养情况城郊差异仍然明显,与1995年相比,婴幼儿喂养改善不明显。【结论】昆明市婴幼儿喂养主要问题是母乳喂养率较低,城郊婴儿辅食添加存在过早现象,改善的关键是广泛、深入地宣传科学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 [方法]利用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四川省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获取2岁以内共783名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状况调查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婴幼儿开奶时间的中位数为5 h,其中出生后2 h内开奶的比例为37.3%;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8.3%、36.7%和5.0%;婴儿平均断奶时间为7.6个月;27.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4月龄前已经添加辅食;6~8月龄的婴幼儿中还有12.6%尚未添加辅食;1岁时添加婴儿配方奶、普通奶、谷类、蔬果、蛋类、肉类、肝脏及血、豆类及其制品的比例分别为35.9%、65.5%、86.6%、69.8%、65.4%、69%、10.2%、25.9%. [结论]四川省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应普及母乳喂养观念,实时添加辅食,转变不良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探讨适宜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随机抽取42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对6~35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D(Vit D)测定。 【结果】 36月龄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8.5%,低体重率为3.6%,消瘦率为3.1%;过去两周腹泻发病率22.2%,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4.5%。6~35月龄儿童贫血率为25.1%,Vit D缺乏率为15.2%,边缘缺乏率为34.8%。 【结论】 镇安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尚可, 但贫血和以 Vit D为代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建议对该地区适龄儿童进行适当补充富含铁和Vit D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有效的纠正该地区婴幼儿Vit D缺乏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9.
灾后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陕西受灾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以宁强县8个乡45个村327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49.9%,生长迟缓率为9.8%,低体重率为6.4%,消瘦率为4.6%;母乳喂养率达89.9%,但仅7.1%的婴儿在出生后1 h内开奶;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主要以谷类食物为主,但豆类、鱼类的添加较少。 【结论】 宁强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水平较低,辅食添加食物较单一,需要对婴幼儿采取必要的营养干预措施,对其看护人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获取调查地区0~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情况,为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长治、黄冈、苏州和南宁为研究地,在五地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婴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受访婴幼儿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为55.2%,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降至19.0%.断奶月龄中位数是8个月,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家长认为应该断奶了"和"母亲上班".未满6月龄即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占69.1%,6月龄时添加的为20.5%,10.4%的婴幼儿6月龄后才添加;城市婴幼儿在水果(χ2=4.366,P=0.037)、蔬菜(χ2=6.562,P=0.010)、肉类(χ2=10.812,P=0.001)和鱼虾类(χ2=20.208,P<0.001)4种辅食的添加率上显著高于农村.结论 调查地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辅食添加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效果与干预周期的关系。 【方法】 按照干预措施实施的时限将婴幼儿分组,分别比较不同时限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婴幼儿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Height-for-age Z-score,H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 -Height Z-score,WHZ)以及血红蛋白的差异。 【结果】 干预0~2.9月组、3~5.9月组和6~8.9月组的WAZ分别为0.37±1.25、0.07±0.97、0.07±1.02,与未干预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0~2.9月组、3~5.9月组和6~8.9月组的WHZ分别为0.55±1.11、0.43±1.00、0.32±1.26,较未干预组有显著增加(P<0.01);干预0~2.9月组(P<0.01)、6~8.9月组(P<0.05)的HAZ较未干预组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本研究存在“0~9个月”的敏感干预周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发放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地震灾区宁强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添加辅食营养包、对婴幼儿看护人开展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在干预措施实施18个月前后,分别抽取327名和300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WAZ(Weight-for-age Z-score)、HAZ (Height-for-age Z-score)、WHZ (Weight-for -Height Z-score)、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以及贫血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平均体重较干预前增加0.90 kg(t=-9.94,P<0.01),平均身长增加3.40 cm(t=-7.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WAZ(-0.48 vs 0.09,t=-6.95,P<0.01)、HAZ (-0.73 vs -0.25,t=-4.63,P<0.01))、WHZ(-0.15 vs 0.30,t=-4.90,P<0.01)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后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94 g/dL提高到11.70 g/dL(t=-7.97,P<0.01),贫血检出率由49.5%降至23.9%( χ2=43.72,P<0.01)。 【结论】 通过18个月的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的患病率并进行IDA相关的饮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为幼儿IDA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90例幼儿为调查对象,经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证实为IDA,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儿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选取同期就诊的非IDA患儿作为对照组,调查相同资料,从饮食行为方面查找本地区幼儿患IDA的危险因素。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 在抽取的690例幼儿中,IDA的平均患病率为7.0%。其中13~24月龄组IDA患病率为9.7%;25~36月龄组IDA患病率为4.3%,不同年龄组间ID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月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不同性别儿童ID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了IDA组及非IDA组13个危险因素,其中偏食、挑食(OR=9.639, 95%CI 2.241~41.465)、吃饭慢、对食物不感兴趣(OR=4.640,95%CI 1.025~21.014)、两餐间吃零食(OR=16.306,95%CI 1.749~151.982)对IDA的患病率有显著影响(P均<0.05)。 【结论】 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正确指导小儿饮食行为,能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对改善贫血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汉区0~18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及食物转换现状,为制定改善婴幼儿喂养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江汉区两个社区,将常住的0~18月龄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抚养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情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 <4个月、4~6月、6~9月、9~12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0.95%、66.67%、45.46%和26.61%;断乳的首要原因为母乳不足(74.29%);<4个月、4~6月、6~9月、9~12月婴儿的食物转换率分别为:12.70%、58.82%、99.09%和99.08%;在已引入辅食的婴儿中,60.39%的婴儿首次引入时间在4~6月;动物性辅食的引入频率较低。 【结论】 婴儿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食物转换方面存在转换时间不合理及动物性辅食引入频率较低的问题,应进一步开展母乳喂养及食物转换的宣传教育,指导抚养人进行科学喂养,以促进婴幼儿健康。  相似文献   

17.
辅食添加时间对婴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城市婴儿辅食添加的种类、质量及其对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对合肥市423名12月龄婴儿各类辅食添加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并测量了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和Hb含量。结果表明,在0~4月龄添加蛋类、水果类和乳类的婴儿较多,而在5~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豆类和粮谷类的较多。虽然各类辅食添加的顺序较合理,但开始添加的时间较早,在0~4月龄添加蛋类、乳类、蔬菜、水果、谷类的婴儿均占被调查婴儿的3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