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位伟  侯华丽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32-183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不确诊糖尿病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二甲双胍和谷维素装入相同的胶囊进行编号,按就诊顺序抽取编号.治疗组二甲双胍250 mg,3次/d;对照组用谷维素10 mg,3次/d.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收缩压由(150±9)mm Hg降至(130±7)mm Hg,舒张压由(91±11)mm Hg降至(75±9)mm Hg,(P<0.01).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空腹血糖由(5.9±0.8)mmol/L降至(5.0±1.6)mmol/L,餐后2 h血糖由(9.1±2.1)mmol/L降至(8.2±1.9)mmol/L,(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胰岛素抵抗(IR)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具有IR抵抗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依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MI、体脂含量、血糖、 HOMA-IR、 C肽、 HbA1c和脂质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BMI、体脂含量、 FPG、2hPG、 HOMA-IR、 C肽、 HbA1C、 TC、 TG和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具有IR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有效改善体重及BMI、 IR,改善脂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2周,采取自身对照,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雄烯二酮(A2)、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继发闭经13例中,7例恢复有排卵月经;月经稀发17例,10例恢复有排卵月经,不孕症16例,用药期间妊娠4例。用药后两组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均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中雄激素水平并恢复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翟军  姜秋慧  刘春喜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9-462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影响,为PCOS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47例肥胖PCOS患者、37例非肥胖PCOS患者应用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d,连续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分泌、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前,肥胖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P<0.01),而非肥胖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肥胖组患者(P<0.05、P<0.01)。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组中24例患者恢复了月经,非肥胖组中19例患者恢复了月经,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组患者BMI、腰臀比(WHR)、LH、雄激素(T)、FINS、IAUC明显降低(P<0.05、P<0.01),ISI明显提高(P<0.05);非肥胖组患者WHR、LH、T、FINS、IAUC明显降低(P<0.05、P<0.01),ISI明显提高(P<0.05)。肥胖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下降(P<0.05、P<0.01);非肥胖组中,只有ApoB下降(P<0.01),余无明显改变。结论: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内分泌特征不同,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LH、T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均有效,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6.
吴英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9-294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胰岛素型疗效。方法:将28例PCOS高胰岛素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二甲双胍和妈富隆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胰岛素(H I)水平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体重指数(BM I)、H I水平、OGTT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PCOS的临床症状,通过降血胰岛素的作用,能纠正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HA)血症,改善卵巢的排卵功能,是对由胰岛素抵抗(IR)所致的高胰岛素型PCOS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病理状态。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该文回顾总结近年来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病理状态。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甲双胍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文回顾总结近年来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确切指征,根据肥胖及非肥胖患者对其反应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以1997年10月~1999年12月就诊于巴西Federal大学妇科内分泌门诊的34例PCOS患者为对象,以高雄激素血症及糖、脂代谢参数为指标,研究肥胖和非肥胖患者对1.5g/d剂量二甲双胍的反应。病例入选标准为①初潮后即出现的月经稀发或闭经。②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⑧无其他不排卵病因。④近3月未服用降血脂、血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对肥胖及非肥胖PCOS妇女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肥胖及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特征,探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类患者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指标的影响。方法:按体重指数(BMI)将43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23例,非PCOS肥胖组20例,比较BMI、FPG、FINS及FSH、LH及T;两组均服用二甲双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肥胖组BMI、FINS及HOMA-IR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而非肥胖组LH高于肥胖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组BMI降低(P<0.01),FSH升高(P<0.05),LH、FPG、FINS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而非肥胖组BMI及FPG无改变。结论: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内分泌特征不同,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肥胖及非肥胖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分泌指标,尤其适用于肥胖PCOS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葡萄糖代谢状态的肥胖儿童血糖血脂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肥胖儿童132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情况分为三组,比较不同组别肥胖儿童的体质指数、血糖及血脂。【结果】组2高胰岛素血症组胰岛素抵抗程度最明显,组3糖代谢异常组β细胞的分泌指数降低。【结论】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期出现胰岛素明显抵抗,且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异常,此阶段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海洋胶原肽对高胰岛素血症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洋胶原肽(MCPs)对高胰岛素血症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建立高胰岛素血症模型,按照体重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分为高胰岛素血症对照组(HIC)、0.225、0.45和1.35g/kgbw海洋胶原肽干预组,另选以基础饲料喂养4个月的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MCPs干预组大鼠以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MCPs,HIC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实验期间HIC及MCPs各组继续喂饲高脂饲料,空白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实验周期8周。于实验结束时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清丙二醛含量,并观察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结束时,与HIC组比较,各剂量MCPs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0.225和1.35g/kgbw MCPs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0.45和1.35g/kgbw MCPs组大鼠OGTT0.5h、2h血糖水平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各剂量MCPs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1.35g/kgbw MCPs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而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同时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MCPs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胰岛素血症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国人群吸烟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吸烟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吸烟与糖代谢异常关系的机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吸烟或香烟提取物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细胞损伤,但大多停留在动物水平,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少。为此本文从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2个领域探讨吸烟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旨在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母亲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患病情况,母亲妊娠期糖代谢紊乱程度与严重新生儿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代谢性疾病、体格发育和器官成熟异常及其他相关疾病患病情况,比较糖耐量减低、妊娠期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与发复发作性低血糖、心肌肥厚、脑发育不成熟及严重脑损伤等严重新生儿疾病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中低血糖86例,检出率高达31.5%;大于胎龄儿88例,为31.8%,脑损伤38例,为13.7%;脑发育不成熟23例,检出率为8.3%。妊娠期糖尿病组严重新生儿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糖耐量减低组,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严重新生儿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满意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种新生儿疾病,严重新生儿疾病与母亲血糖控制及糖尿病程度有关;脑发育不成熟和脑损伤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性疾病。糖代谢异常则是指机体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调节血糖的机制失控,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大量研究证实,CHB患者在病毒感染期、肝炎后肝硬化等不同阶段均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门诊干预措施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产妇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自早孕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干预治疗至分娩作为干预组;其余26例无正规医院详细产检记录来院分娩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前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h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078、0.102,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FBG、OGTT 2h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0.530、2.632,均P<0.05),且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28、2.638,均P<0.05).对照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干预组(x2值分别为6.458、5.675、4.992,均P<0.05),两组孕妇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x2值分别为3.486、0.084,均P>0.05).对照组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干预组(x2值分别为4.357、10.114、10.114、4.600,均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2.090,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产科高危因素之一,通过门诊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孕妇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跨理论模型干预对提升肥胖儿童自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燕  周乐山  李琛琛 《卫生研究》2013,42(4):585-588,595
目的探索跨理论模型(TTM)在肥胖儿童自尊水平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经随机抽样在3~6年级中抽取73名肥胖儿童进行干预,运用变化阶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基线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基于TTM的体育锻炼及心理干预指导,分别在干预后1个月、6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肥胖儿童锻炼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自尊得分和BMI值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前意向阶段和保持阶段的肥胖儿童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得分和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尊得分在五个锻炼变化阶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值在五个变化阶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处于锻炼较高阶段的儿童自尊得分高于低阶段的儿童,TTM干预可以促使肥胖儿童从前一阶段向下一阶段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个体化健康管理与常规干预1年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探究更为有效的肥胖儿童干预模式。方法 共入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0例,随机接受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个体化组)与常规干预(常规组)。比较两组在干预1年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指标及糖脂代谢、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有无差异,比较个体化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地点肥胖儿童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个体化组BMI、腰围、体重、体脂百分比的减少比常规组更明显(P值均<0.001),身高增长高于常规组(P<0.001);个体化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DL、TG、TC、CRP均较常规组降低(P值均<0.01),HDL较常规组升高(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改善糖脂代谢及CRP水平,是对肥胖儿童的一种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短链脂肪酸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成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以及分别添加丙酸和丁酸的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喂养过程结束后,心脏采血,取性腺周围脂肪、肩胛骨下脂肪和肝脏。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浓度,观察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检测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二酯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肉碱脂酰转移酶(cpt)及解偶联蛋白1(ucp1)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饲料喂养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体重、血浆TG和TCH水平、肝脏脂肪聚集均显著增加(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则抑制了小鼠体重的增加和肝脏脂滴聚集,同时降低了血浆TG和TCH水平(P<0.05)。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与正常饲料组小鼠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tg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而dgat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提升了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gt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而抑制了dgat2的表达(P<0.05)。肩胛骨下脂肪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几乎未受到饲料丙酸和丁酸添加的影响(P>0.05)。结论 丙酸和丁酸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和氧化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增加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糖代谢异常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T2DM)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保定市>40岁常住居民3 21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采用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法分析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102份.其中T2DM患者682例,糖尿病前期(IGR)患者284例,患病率分别为21.99%和9.15%,按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的患病率分别为19.03%和8.68%;糖尿病家族史(OR=2.74)、腰围增加(OR=1.47)、甘油三酯异常(OR=1.44)、腰臀比异常(OR=1.41)、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OR=1.40)、收缩压高(OR=1.27)、年龄增大(OR=1.17)、体质指数异常(OR=1.16)、脾气暴躁或易激动(OR=1.14)及女性有重大胎儿生育史(OR=1.41)为保定市中老年人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OR=0.80)和经常食用水果(OR=0.8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保持良好心态以及戒烟、限酒可有效预防T2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