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癫痫患儿的睡眠状况,探讨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的3~5岁癫痫患儿96例作为癫痫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其监护人的询问,运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CSH...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扬州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扬州市区7所幼儿园的2 531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过敏性疾病及睡眠障碍的资料。结果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为49. 07%。各种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结膜炎。男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30. 38%。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特应性皮炎均会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率。有过敏性疾病的学龄前儿童睡眠出汗及夜间磨牙检出率较高。结论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对睡眠状况有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健康儿童及患过敏性疾病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制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 43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10.74±0.85)h,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患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儿童睡眠时间明显比健康儿童短(P<0.05);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2.7%,患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66.5%。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过敏性疾病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为探索如何改善早产儿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6月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进行调查,其中早产儿共848名,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等。结果 上海市848名早产儿学龄前期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96.9%,睡眠问题较严重的发生率为45.9%。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害怕就寝 74.3%,打鼾64.9%,入睡困难56.6%,男童磨牙(54.7%)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41.4%)(χ2=14.717,P<0.001)。学龄前期早产儿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59±0.66)h,夜间为(9.19±0.92)h,全天为(10.78±1.10)h。不同年龄组学龄前期早产儿,白天及全天睡眠时间有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的趋势(F=15.573、8.086,P<0.001)。夜惊(F=18.745,P<0.001)和白天嗜睡(F=1.044,P=0.79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降低,生长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加(F=4.134,P=0.227)。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16.3%,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问题及多种睡眠问题合并,睡眠不足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质量状况不容忽视,应重视早产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为探索如何改善早产儿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6月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进行调查,其中早产儿共848名,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睡眠习惯和睡眠问题等。结果 上海市848名早产儿学龄前期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96.9%,睡眠问题较严重的发生率为45.9%。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害怕就寝 74.3%,打鼾64.9%,入睡困难56.6%,男童磨牙(54.7%)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41.4%)(χ2=14.717,P<0.001)。学龄前期早产儿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59±0.66)h,夜间为(9.19±0.92)h,全天为(10.78±1.10)h。不同年龄组学龄前期早产儿,白天及全天睡眠时间有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的趋势(F=15.573、8.086,P<0.001)。夜惊(F=18.745,P<0.001)和白天嗜睡(F=1.044,P=0.79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降低,生长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加(F=4.134,P=0.227)。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16.3%,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问题及多种睡眠问题合并,睡眠不足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学龄前期睡眠质量状况不容忽视,应重视早产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不足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中国学龄前儿童睡眠模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1月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共11座城市的27 200名学龄前儿童,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描述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不足和睡眠模式的分布特征.结果 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5.3%,各年龄段平均就寝时点为21∶31,睡眠延迟检出率为86.5%;平均睡眠时长为(10.60±1.12)h,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15.7%.睡眠延迟与女童、年龄升高、父母文化程度高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居住在城市、非独生子女和卧室无电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与高年龄组儿童(4岁组:OR=1.32,95%CI=1.19~1.46;5岁组:OR=2.10,95%CI=1.91~2.32;6岁组:OR=2.47,95%CI=2.20~ 2.77)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卧室无电视(OR=0.91,95%CI=0.84~0.98)和睡觉不开灯(OR=0.87,95%CI=0.78 ~ 0.97)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睡眠延迟和睡眠不足等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发病危险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46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状况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睡眠时间平时为(10.04±1.82)h,周末为(10.13±2.09)h;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2.95%,其中睡眠不安27.43%,磨牙23.22%,入睡困难21.96%;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看电视时间长、常鼻塞、经常饮用含咖啡饮料等。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标准。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调查山东省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现状,探讨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关系。方法 于2016年1-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地区935名学龄前期儿童,问卷调查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相关性。结果 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4.1%,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19.4%)、遗尿(17.5%)、多汗(17.0%)、肢体抖动(12.4%)等较为多见。男童在鼾症、肢体抖动、入睡困难、尖叫喊叫的发生率高于女童(均P<0.05),而女童磨牙发生率高于男童(P<0.05);3~5岁组在多汗、肢体抖动、遗尿、尖叫哭喊的发生率高于5~7岁组(均P<0.05),5~7岁组在鼾症、辗转不安、入睡困难的发生率高于3~5岁组(均P<0.05)。睡眠障碍组儿童的注意多动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7.240,P=0.007)。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率相对较高,长期的睡眠障碍可能是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3地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和偏食情况,为指导合理饮食并帮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北京、上海、广州3地城区各5所幼儿园共3 045名调查对象过去6个月中21种常见食物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蔬菜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每日平均摄入量仅为89.29 g;禽肉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为55.32 g,远高于推荐量;60.26%的学龄前儿童存在严重偏食情况,其中58.46%的男童、61.41%的女童均严重偏食,男女童严重偏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4.625,P<0.05)。结论3地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不足、肉类食用过多,将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及营养过剩、超重肥胖等营养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