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方法】 选择9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3组:A组30例(胎龄≤33周),B组34例(33周<胎龄<37周),C组31例(37周≤胎龄<42周),于生后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生后第1天A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35.03±9.72) nmol/L]低于B组和C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41.31±11.35) nmol/L和(42.05±15.93) nmol/L](P<0.05)。生后第1 、14天及第30天各有76.8%、53.7% 和75.8%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5-(OH)D3<50 nmol/L]。【结论】 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技术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5例糖尿病患者按尿蛋白排出率水平分为正常组尿蛋白阴性(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微量尿蛋白排出,51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之间患者血清CysC,血β2微球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ysC,血β2-MG和尿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和B组的血清CysC。β2-MG和尿β2-MG浓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β2-MG和尿β2-MG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94.8%和95.1%。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和三者两两结合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β2-MG和尿β2-MG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及X线与血25(OH)D3水平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在省绥化市5所幼儿园和2所学前班儿童中随机抽取150名进行体检、病史采集、采血化验、拍左腕骨正位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0名儿童中佝偻病患儿52例,患病率为34.6%。患病率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佝偻病患儿中15例出现X改变,其平均血清25(OH)D3水平与无X线改变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学龄前儿童佝偻病仍存在,但均为轻度患者;在所调查的150名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情况;血清中25(OH)D3水平越低越可能出现X线骨骼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为固醇类衍生物,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诱导骨质中钙和磷的沉淀,对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缺钙所产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人体内维生素D3过多则会造成高钙血症,导致人体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和软组织钙化。若加入化妆品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维生素D3通过人体表面吸收后会产生皮肤钙化等不良后果,对皮肤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是化妆品的禁用成分。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维生素D2和D3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化妆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骨骼的发育。正在生长的骨骼,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钙化作用,将导致骨骼病变。钙的吸收首先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这个过程依赖维生素D。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人的皮肤产生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由淋巴等转运吸收入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汞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方法 选取汞接触组1 002例,对照组805例,主要进行血压、心电图、谷丙转氨酶、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尿素氮和肌酐)、尿汞和尿β2-微球蛋白等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作业场所共检测60个点,汞的时间加权容许浓度均<最高容许浓度(0.02 mg/m3)。汞接触组和对照组高血压以及心电图、谷丙转氨酶、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汞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尿汞浓度和工龄均呈正相关(rs=0.995 8、0.952 2,P<0.05)。 结论 汞接触对职业工人有累积作用。汞对作业工人的肾功能有早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尿β2-微球蛋白的增高,故汞接触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时做尿β2-微球蛋白项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25-羟基维生素D2[25-hydroxyvitamin D2,25(OH)D2]含量的柱前衍生-稳定同位素标记-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评估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加入同位素内标的血清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2∶1,V/V)提取,离心后氮气吹干,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4-phenyl-1,2,4-triazoline-3,5-dione, PTAD)作为衍生化试剂与目标化合物进行衍生化反应。反应产物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平行反应监测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25(OH)D3和25(OH...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骨代谢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3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GA)、1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33例早产AGA和6例早产SGA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足月SGA和早产AGA组血清OC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分别<0.01和<0.05);足月AGA组血清β-CTx浓度低于早产AGA组(P<0.05);早产AGA和SGA组血清Ca2+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均<0.05);早产AGA组血清PTH浓度低于足月AGA和SGA组(P分别<0.01和<0.05);四组血清25(OH)D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月SGA、早产AGA和SGA与足月AGA相比容易发生代谢性骨病,应加强代谢性骨病的监测,同时还应注意足月AGA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VitD)是否与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42例),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浓度,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血清25(OH)D3、25(OH)D、空腹血浆INS、CP、空腹GLU浓度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15,0.324,0.523,0.335,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489,-0.514,P均<0.01)。早产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09,0.367,0.598,0.432,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539,-0.587,P均<0.01)。结论 新生儿期血清Vit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的功效是什么?维生素D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及脂溶性溶剂,主要分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的功效相似,主要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牙齿  相似文献   

11.
黄欣  周阳 《中国妇幼保健》2024,(8):1359-136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维生素D(400 IU/d)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维生素D(800 IU/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呼吸道感染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5.48±1.46)次/年和(2.87±0.51)次/年,25-(OH)D3水平分别为(23.89±5.74)nmol/L和(43.69±8.85)n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0~6月龄母乳喂养儿的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相关指标BAP、PTH的关系,为今后的婴儿保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生后予规律补充维生素D400 IU/d至6月龄,在0、4、6月龄分别取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及BAP、PTH的水平,评估北京地区母乳喂养儿维生素D的现状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0月龄组婴儿维生素D正常与良好的人数仅占28.8%, 经过规律补充维生素D,4月龄组此比值为82.8%,6月龄组为83%。0月龄组25-(OH)D3水平与4月龄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81,P<0.01),4月龄组BAP及PTH均与血25-(OH)D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85和-0.216,P<0.05)。结论 北京地区新生儿血维生素D水平较低,经过规律补充维生素D大部分婴儿可达正常水平,婴儿出生时25-(OH)D3储备可能对婴儿早期25-(OH)D3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CGN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的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的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更低(均P<0.05)。结论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治疗CGN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职业性镉接触人群泌尿、血液、呼吸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 方法 比较某镍镉电池厂镉接触人群(n=100)与无镉接触对照人群(n=81)尿镉、尿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差异。 结果 该厂工人作业环境中镉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接触组尿镉超标率(25%, 2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47%, 2/81)(P<0.001),尿镉、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之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镍镉电池厂镉接触会使尿镉、β2-微球蛋白值增加,并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itrogen 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在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85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TGF-β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清TGF-β1、NTproBNP水平,以及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时血清TGF-β1、NT-proBNP水平,分析评估血清TGF-β1、NTp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仍较为普遍,以胎儿、新生儿、婴幼儿为明显。日光照射不足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维生素D的产生与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关系密切,通过日照,太阳的紫外线(波长290~315 nm)可将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日光照射方式包括户外和户内日光暴露,两者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研究表明经过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被逆转的,所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一组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结构类似的固醇类衍生物总称,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胆骨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D2(骨化醇)。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仅在促进骨骼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相关性,为早产儿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例RDS早产儿为实验组,29例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分娩方式、母孕情况及Apgar 评分等)及血清25-(OH)D3结果,分析25-(OH)D3 水平与RDS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RDS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且CPAP时间、吸氧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9、2.380、2.571、1.999,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 D 缺乏是早产儿发生RDS 的危险因素(OR=0.050,95%CI:0.013~0.186,P<0.05)。结论 早产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早产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维生素D缺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维生素D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嵊州分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健康组和肥胖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A、IgM及IgG水平,分析血清25-(OH)D3、IgA、IgM及IgG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比较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干预前后BMI、血清25-(OH)D3、IgA、IgM、IgG及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118例儿童中,70例儿童检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率为59.32%。肥胖组儿童IgA、IgM及IgG水平[(199.46±33.58)ng/L、(201.62±35.48)ng/L及(221.63±70.86)ng/L]均高于健康组儿童[(112.53±22.18)ng/L、(118.64±30.19)ng/L及(140.98±61.25)ng/L],25-(O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