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社会性和情绪偏离障碍的儿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个街道的1 036名1~3岁儿童,采用中国城市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量表(CITSEA)、自行设计的1~3岁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母亲孕期心理行为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3.4%,不同性别的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睡眠/饮食质量、孕期胎教方式、母亲产后精神状况、0~6个月是否母乳喂养、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父母对儿童教养方式和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态度均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童年早期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深远。本文论述早期心理创伤对儿童脑发育、认知发展,以及对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损害。心理创伤可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等精神障碍,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在儿童心理创伤的干预和治疗中,基层的保健医生、儿保医生起关键性作用,建立儿童心理创伤的三级干预体系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儿童情绪问题发生率较高,包含多种障碍。儿童的情绪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常呈现行为异常和躯体症状。儿科医生是识别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资源,早期识别和有效应对是降低情绪问题损害儿童发展的关键。需要在观念、意识、预见性和敏锐性方面做好早期识别的准备。重视高风险儿童、特殊家庭中儿童,重视共患病的诊断,了解警示性症状和早期识别的过程。对儿童情绪障碍的应对措施,采取三级干预模式,从预防开始,家庭、校园、咨询和专业化治疗多方面相介入,综合性治疗。最后,举例解释干预模式,包括健康促进、普适性教育、对情绪问题的指导和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概念.提出了儿童保健的内涵。并就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概念、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和干预儿童早期的发展提出讨论。提出应采用“评估-干预(制定方案、实验方案)-再评估”的干预模式,以促进儿童的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养育照护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措施,已经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维度的养育理念和模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者是最早并持续接触儿童照养人的专业人员,将养育理念融入儿童健康监测服务中,可影响父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本文从儿童养育的概念、内涵、评估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社区保健人员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意识,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方法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为儿童提供早期保健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的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儿童父母的育儿知识、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结果通过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专业技能有显著提高,儿童父母的育儿保健知识有所增加,儿童父母对社区提供的儿童早期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有显著提升。结论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实施可提高社区儿童早期保健服务提供能力,增强儿童父母的儿童早期保健意识,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发育水平、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88名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12月龄行《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测评,2岁行《12~36月龄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和《0~6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评,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水平和情绪社会性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感知/认知、人际互动/喂养因素和12月龄语言/认知因素与儿童2岁DQ及大部分能区得分呈正相关;12月龄社会适应/自理因素与2岁语言发育呈正相关。3月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与2岁时外显行为、失调域得分呈负相关。12月龄时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及社会适应/自理、忽视/惩罚因素与外显行为域、失调域呈负相关,所有养育环境因素均与社会能力域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对促进儿童早期发育和情绪社会性发展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对婴幼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出生符合条件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人格培养干预组(n=78)和普通对照组(n=80)。干预组接受全面系统的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早期行为监测及干预。普通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相关指导训练。两组儿童在2.5~3.5岁时均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儿童行为量表、气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及社会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干预组家庭养育环境的百分位数经干预后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为监测与干预可通过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及亲子互动而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建立, 同时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情绪及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早期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中等发展水平的两个区随机选择4个社区的1~3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城市幼儿社会情绪评估量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异常检出率为24.44%(231/945),男童外显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11.0% vs 7.1%,χ2=4.493,P<0.05),12~18月龄能力异常检出率为15.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3.6%~6.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年龄、母亲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母亲参与养育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参与养育时间、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城市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发生率高,应开展早期筛查,制定家庭养育早期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婷  罗丹娜  陶云  马谐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46-150+155
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存在情绪识别与情绪表达障碍、情绪理解受限、情绪调节不当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可有效促进听障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该文在分析听障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的干预研究,并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听障儿童情绪能力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双相及相关障碍等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增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识别与干预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缓解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类型以及其生理与遗传、家庭与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总结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识别与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0):1019-1022
发育行为障碍是发育行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或减少病残率。早期识别主要依赖于发育行为监测和筛查,将结构化监测和非结构化监测相结合,并实施到儿童保健体检中,可提高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率。发育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生长发育里程碑监测、儿童心理发育预警征象及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对发育筛查存在风险者采用诊断性量表进行诊断性评估。干预应遵循早期开展、个体化指导、适应能力培养、家庭参与、多学科合作和启动慢病管理原则,能有效提高干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在儿童发展早期,婴幼儿往往通过情绪反应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情绪激发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支配、制约着儿童的心理活动并指导其行为~([1])。而儿童早期的行为具有稳定性,若早期不能给予正确评估并及时干预将会导致后期更严重的精神行为问题~([2])。国外相关研究~([3])指出:5岁以下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集中于16%~26%,2~3岁儿童发生率在7%~24%之间~([4])。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  相似文献   

15.
毛萌  章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21-1124
随着学术与社会的进步,需要逐步实现对发育迟滞儿童的早期发现与科学早期干预。对高危及慢性病儿童早期识别并开展长期有益的干预性保健是一项系统工程。极低早产婴儿未来出现发育障碍的风险很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并非所有的高危儿童都进入了多学科的临床随访并获得有益的早期干预。受到数据的有效性(难以共享)以及各种社会、环境与缺乏多学科合作的保健体系的限制,建立健全长期可施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危儿童以及慢性病儿童的保健与随访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于怀柔区并在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体检的新生儿6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干预组除常规保健指导外,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两组均定期随访.在婴儿1~4个月和2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t=5.393,P<0.001)、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智力发育指数:t=2.420、神经运动发育指数:t=2.176,均P<0.05)的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χ2=12.543,P=0.0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的结果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0~2岁是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7.
张畅  周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0):1095-1098
父母洞察力是指养育者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并推测和解释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的能力。依恋理论认为,父母洞察力是儿童形成安全依恋和早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发现,父母洞察力能够促进父母积极养育行为,提高养育质量,对儿童的早期社会情绪发展有重要作用。父母洞察力主要受养育者自身因素影响,并可以通过干预训练获得提升。本研究旨在以父母洞察力为切入点,为儿童发展、孤独症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研究及儿童保健的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恩施州基层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干预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方法参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制定《恩施州乡级儿童保健现状调查表》,统一下发并进行问卷调查,用WPS Excel对原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1个乡镇共配备111名儿童保健人员,其中年龄≤35岁占45.05%,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年限最短不到2个月,3年内占49.55%,一半人员无编制;83.78%为大专及以下学历,57.66%为护理专业;29.73%无职称,仅13.51%有医师资格证;近1/3的人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结论恩施州乡级儿童保健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专业结构不合理,执业医师少。政府应适当增加编制,以稳定队伍,并按辖区人口比例配备,逐步改善儿童保健人员专业结构,强调依法执业,加强儿童保健专业技术项目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儿童保健医学的要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我国儿童发育行为医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保健人员能够进行发育行为疾病的识别、预防及干预适宜技术,掌握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量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儿童  相似文献   

20.
<正>情绪的发展始于新生儿,婴幼儿会大量地表达情绪,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情绪表达更加频繁,限制也少[1]。婴幼儿不仅发展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逐渐建立了害羞、内疚、嫉妒等社会情绪。婴幼儿的情绪发展障碍会导致社会性能力发展的严重偏差,增加与人交流的难度。本文通过介绍13~36个月儿童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概况、日常观测评估方法和高危儿童筛查分析、早期干预的方法,给卫生和计划生育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