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GF鄄β1、TNF鄄αmRNA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鄄β1(TGF鄄β1)及肿瘤坏死因子鄄α(TNF鄄α)的mRNA在4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TGF鄄β1、TNF鄄α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TGF鄄β1、TNF鄄α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0.24±2.90)%、(16.22±2.84)%。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TGF鄄β1、TNF鄄α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7.51±7.45)%、(25.76±5.05)%。TGF鄄β1、TNF鄄α在2层中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TGF鄄β1与TNF鄄α之间表达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TGF鄄β1、TNF鄄α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mRNA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中的表达。 结果 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分两层 ,虫体侧纤维囊壁为肉芽肿样组织 ,肝实质侧纤维囊壁内可见大量受挤压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系统 (Glisson)和肝静脉系统 ,并与Glisson鞘相延续。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在两层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01)。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不分层 ,为肉芽肿样组织 ,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无特异分层表达。  结论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机制不同。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人体形成肉芽肿样病理改变后被周围受挤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包裹 ,过度肝纤维化所致 ,肉芽肿样组织与周围纤维化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间有可分离间隙。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肉芽肿样组织包裹虫体形成 ,其与脾实质间无可分离间隙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Ⅲ、Ⅳ型胶原在CP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胰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CP标本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6例CP中,Ⅲ型、Ⅳ型胶原表达均为轻度以上深染,其中重度深染50%(8/16),中度深染31.25%(5/16);而正常胰腺组织Ⅲ、Ⅳ型胶原表达均为浅染。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Ⅲ型胶原以间质纤维表达最明显,Ⅳ型胶原以基底膜表达最明显。CP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间质纤维最明显;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基底膜最明显。结论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在胰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Ⅲ、Ⅳ型胶原在CP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胰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CP标本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16例CP中,Ⅲ型、Ⅳ型胶原表达均为轻度以上深染,其中重度深染50%(8/16),中度深染31.25%(5/16);而正常胰腺组织Ⅲ、Ⅳ型胶原表达均为浅染.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Ⅲ型胶原以间质纤维表达最明显,Ⅳ型胶原以基底膜表达最明显.CP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间质纤维最明显;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基底膜最明显.结论 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在胰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大鼠和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Ⅵ型胶原,发现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门脉区、血管周围和纤维间隔中Ⅵ胶原和Ⅰ、Ⅲ型胶原同步增加。提示在组织学上Ⅵ型胶原的阳性程度也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免疫印记与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疫印记分析80%有OPN表达,形态学观察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性囊壁(内层),与近肝侧纤维性囊壁(外层)比较有显著差异(75% vs 8.3%, P<0.05).结论:OPN参与肝细粒棘球蚴周围内层纤维性囊壁肉芽肿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时MMP-1、TIMP-1的表达与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制备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定量RT-PCR检测肝脏内MMP-1、TIM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运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肝纤维化发生时,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M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之间也未见有相关性;TI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时显著增高,与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也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肝纤维化发生时MMP-1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TIMP-1的表达显著增高,且与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高呈显著相关,提示TIMP-1的表达增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排钱草总生物碱对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值。结果: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排钱草总生物碱能显著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结束后,D组给予2‰DMSO溶液3 mL/(kg?d),SB组给予SB203580溶液10 mg/(kg?d),N组、HF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 d.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组(H F组)、S B203580溶剂组(D M S O组)和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平均秩分别为4.50、22.50、24.00和15.00;SSS评分分别为2.750±0.707、15.875±0.835、16.000±0.926和11.625±0.9 1 6;Ⅰ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1.5 7 5±0.249、7.650±0.621、7.725±0.501和4.625±0.495;Ⅲ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2.375±0.518、4.025±0.446、4.075±0.544和3.375±0.167;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020±0.003、0.012±0.002、0.009±0.002和0.016±0.005;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412±0.772、0.773±0.137、0.799±0.116和0.572±0.862.HF组与N组相比,Ⅰ、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1);D组与HF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HF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型胶原显色指数P<0.001,Ⅲ型胶原显色指数P=0.04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P=0.005),同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降低(P=0.005),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15).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MSCs治疗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模型过程中大鼠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置于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的正上方35 cm处,每日照射2 h,共照射60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表现为Ⅰ型胶原相对含量减少,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AN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6人份,用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和PDGF-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分布和含量,用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总的胶原含量。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重肝患者的肝组织Ⅰ型肢原和PDGF-1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Ⅰ、Ⅳ型肢原蛋白大量沉积,PDGF-1mRNA的表达与Ⅰ型肢原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和总的胶原含量,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呈显著性正相关,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PDGF-1mRNA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增加是导致肝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重型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生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研究抗纤复方药物的抗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比较观察了原代培养正常和纤维肝肝细胞Ⅰ、Ⅲ、Ⅳ型胶原表达,并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抗纤复方药物对纤维肝肝细胞生成胶原的影响。结果 正常肝细胞极少表达胶原,纤维肝肝细胞胶原表达增加,抗纤复方药物能有效抑制纤维肝的肝细胞生成胶原,其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结论 抗纤复方药物能抑制纤维肝肝细胞合成胶原,而减少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图象分析的关系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均做肝活组织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下对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标本进行纤维组织定量测定。结果 血清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siRNA 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抽提细胞总RNA及蛋白质,收集培养上清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与定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转染siRNA的HSC-T6细胞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显著下调,免疫细胞化学提示转染siRNA β-Catenin后的Ⅰ、Ⅲ型胶原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8 h和72 h时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分别比阴性对照下降(23.68±7.96)%和(38.42±6.58)%(F= 18.26,P<0.01;F= 26.38,P<0.01),Ⅲ型胶原含量于72 h时降低(39.68±4.92)% (F= 37.68,P<0.0t).结论 siRNAβ-Catenin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选择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将32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epatic fibrosis,HF组)13只、NaHS干预组(S组)11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S组自造模第6周始给予NaHS56μmol/(kg·d)腹腔注射12d,N组和HF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中COL-Ⅰ、COL-ⅢmRNA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COL-Ⅰ、COL-Ⅲ表达.结果:HF组与N组相比,COL-Ⅰ、COL-Ⅲ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0),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0);S组与HF组相比,COL-Ⅰ和COL-Ⅲ表达降低(均P=0.000);COL-ⅠmRNA表达降低(P=0.009),同时COL-ⅢmRNA表达亦降低(P=0.003),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47).结论:H2S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激酶(RSK)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的方法构建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荧光双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检测RS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及Ⅰ型胶原。进一步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RSK与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在纤维化肝组织中,RSK的定位与α-SMA完全一致,Ⅰ型胶原伴随RSK周围分布。RSK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之间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肝纤维化发生中,RSK定位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内,并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RSK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都逐渐增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纤维化时,肝内TGFβ1、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β1是重要的肝纤维化介质。  相似文献   

20.
囊型肝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地方性疾病,手术仍然是治疗肝包虫的手段之一[1],近十年来,在一些国家开展了包虫外囊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传统观念认为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性囊壁(外囊)来源于人体,外囊与邻近脏器组织无明显的分界不能分开[4],故该术式是以不规则肝切除技术为基础,难度大、风险高开展受到限制[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