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初步研究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方法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2例正常人进行方法 学的研究,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1)正常受试者在高糖钳夹开始后14 min内达到高糖目标值,并维持此水平至试验结束.(2)钳夹过程中血糖变异系数为4.6%.(3)观察到胰岛素双相分泌状态,1Ph为(256±17.89)mU/L,2Ph为(90.52 4±7.1)mU/L,最大Ins分泌量为(116.27±11.34)mU/L.结论 成功建立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相似文献   

2.
Bao YQ  Jia WP  Zhu M  Lu JX  Chen L  Xiang K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81-1784
目的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探讨糖耐量异常 (IGT)及糖尿病 (DM )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变 ,以及与超重 /肥胖 (OW /OB)的关系。方法 根据糖耐量情况将上海地区 6 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糖耐量 (NGT)组、IGT组及DM组 ;再以体重指数 2 5kg/m2 为切割点 ,把不同糖耐量的受试者分成 6个组 :正常体重 (NW )NGT(NW NGT)组、NW IGT组、NW DM组、OW /OB NGT组、OW /OB IGT组、及OW /OB DM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研究IGT及DM个体各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1)IGT及DM个体胰岛素分泌形态的变化表现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进行性降低 (IGT 186mU/L± 38mU/L ,DM 71mU/L± 10mU/L ,P <0 0 5 ) ;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减退 (IGT 70mU/L± 14mU/L ,DM 32mU/L± 4mU/L ,P <0 0 5 )。 (2 )NW IGT及NW DM者 ,第一时相 (NW IGT16 4mU/L± 4 7mU/L ,NW DM 6 1mU/L± 17mU/L)、第二时相 (NW IGT 4 4mU/L± 18mU/L ,NW DM 2 6mU/L± 5mU/L)及最大胰岛素分泌功能 (NW IGT 5 3mU/L± 2 1mU/L ,NW DM 34mU/L± 6mU/L)均显著减退 (P <0 .0 5 )。 (3)单纯OW /OB个体第一、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及最大胰岛素分泌量显著高于NW NGT者 (分别为 5 4 6mU/L± 6 2mU/L、138mU/L± 18mU/L、16 3mU/L± 2 4mU/L ,P <0 0 5 ) ,OW /O  相似文献   

3.
正常女性Botnia钳夹术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独立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方法:联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与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简称正糖钳夹术)-即Botnia钳夹术,评估1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并与常规正糖钳夹术进行比较.结果:Botnia钳夹术与常规正糖钳夹术稳态期(150~180 min)葡萄糖代谢率分别为(13.11±1.71)mg/(kg·min)和(13.34±1.41)mg/(kg·min),P>0.05;稳态期血糖浓度分别为(5.14±0.12)mmol/L和(5.15±0.14)mmol/L,P>0.05.结论:IVGTT并不影响随后正糖钳夹术中稳态葡萄糖代谢率.Botnia钳夹术可同时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手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提高与优化2型糖尿的临床效果与质量。方法:从本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治疗研究对象,以15天为治疗周期,对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措施,并以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经过本次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都有所改善,在治疗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为93±11mU/L,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为32±10mU/L,最大时相胰岛素分泌为38±13mU/L,与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水平相比处于明显偏低的状态,但经本次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第一、第二以及最大时相的胰岛素分泌分别提升至129±31mU/L、57±11mU/L、48±9mU/L,治疗后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都取得较为显著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一定的改善效果,让患者不同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 mmol/L,高糖组16.7 mmol/L,极高糖组33.3 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PD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均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未加Apelin组比较,加Apelin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6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水平与PDX-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DX-1 mRNA表达无关.结论 Apelin可能通过降低PDX-1蛋白表达参与葡萄糖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是发生糖尿病(DM)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1,2].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的研究对于DM的病因诊断和功能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试验可反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精确评价个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发现早期及潜在的β细胞功能减退.我中心对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由于护士参与了试验的全过程,在钳夹技术的顺利完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孢素 A( Cs A )对胰岛α、β细胞的作用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Kanatsuna及 knudsen柱细胞表面灌注系统 ,动态观察低浓度 ( 2 5~ 10 0 ng/ml) Cs A对正常及自发性糖尿病 ( DM)中国短尾黑线仓鼠离体胰岛α、β细胞分泌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  DM仓鼠胰岛β细胞无论在静态时或 16.7mm ol/L D-葡萄糖 ( G)刺激下胰岛素 ( Ins)的分泌量均较正常仓鼠明显降低 ( P<0 .0 5 ) ,而静态胰高糖素 ( Glc)分泌量则较正常仓鼠明显增高 ( P<0 .0 5 )。将小剂量 ( 2 5~ 10 0 ng/ml) Cs A加入胰岛细胞中培养 2 4h后 ,培养液 Ins和Glc含量与对照组 (未加 Cs 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但 Cs A处理 2 4h后的正常仓鼠胰岛β细胞对 16.7mm ol/L D-葡萄糖刺激的反应减弱。结论  DM仓鼠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小剂量 ( 2 5~ 10 0 ng/ml) Cs A对正常及 DM仓鼠离体胰岛α、β细胞分泌功能无明显直接影响。胰岛细胞与 Cs A作用 2 4h后β细胞储备功能降低。 Cs A在体外对 Ins释放的影响 ,除剂量因素外 ,还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冷冻保存后大鼠胰岛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的共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军  薛武军  冯新顺  田小辉  庞新路  藤焱 《医学争鸣》2006,27(15):1373-1375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对冷冻保存后的胰岛细胞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方法:将分离纯化后的Wistar大鼠胰岛细胞经冷冻保存1 mo后分为SIS组和对照组,在RPMI 1640培养液培养1 wk后分别观察胰岛细胞形态,测定两组的胰岛细胞回收率并进行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 结果:SIS组胰岛细胞回收率为(91.7±1.8)%,较对照组(60.6±3.3)%显著提高(P<0.05),胰岛形态较对照组完整. 在高糖(16.7 mmol/L)刺激下,SIS组胰岛素分泌量较对照组增高[(23.7±1.6) mU/L vs (12.5±1.1) mU/L, P<0.05]. 在含有茶碱的高糖溶液中,微囊组的刺激指数为对照组的3倍. 结论: SIS作为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 可显著提高胰岛细胞冷冻保存后的回收率,减少冻存胰岛细胞复苏时的死亡并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β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 h,检测以下指标:(1)采血检测胰岛素, FFA水平;(2)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评价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程度;(3)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4)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变化;(6)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IRS-1,IR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FFA组血中胰岛素水平比NS组增高[(24.44±1.25) mIU/L vs (18.09±1.37) mIU/L,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 mmol/L vs (0.64±0.10) mmol/L,P<0.001];(2)FFA刺激后,离体和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增强;(3)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NS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存在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4)FFA组肌肉IRS-1 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IRS-2表达降低50.7%(P<0.05);(5) FFA组胰岛细胞IRS-1 mRNA表达增加29.3%(P<0.05),IRS-2及Glut-2分别增加345.1%和536.4%(P<0.01).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造成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此时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基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