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DCM患者于依那普利治疗前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I-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H/M)比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超声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根据123I-MI-BG心肌显像延迟相的H/M分为3组延迟H/M≥1.7为组Ⅰ,1.5<延迟H/M<1.7为组Ⅱ,延迟H/M≤1.5为组Ⅲ。组Ⅰ和组Ⅱ在平均治疗4.5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间超声心功能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径(LVDs)明显改善,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改善(P<0.05),而WR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Ⅱ的延迟H/M明显改善(P<0.05),而早期H/M和WR均无明显变化,心功能参数也无改善。组Ⅰ和组Ⅱ患者均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而组Ⅲ患者均不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结论123I-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3Ⅰ-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DCM患者于依那普利治疗前行早期(20min)及延迟(3h)^123Ⅰ-MIBG心肌显像,采用心/上纵隔(H/M)比和心脏放射性洗脱率(WR)作为相对半定量计数分析,与超声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根据^123Ⅰ-MIBG心肌显像延迟相的H/M分为3组:延迟H/M≥1.7为组Ⅰ,1.5〈延迟H/M〈1.7为组Ⅱ,延迟H/M≤1.5为组Ⅲ。组Ⅰ和组Ⅱ在平均治疗4.5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间超声心功能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径(LVDs)明显改善,早期H/M和延迟H/M均明显改善(P〈0、05),而WR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Ⅱ的延迟H/M明显改善(P〈0.05),而早期H/M和WR均无明显变化,心功能参数也无改善。组Ⅰ和组Ⅱ患者均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而组Ⅲ患者均不能耐受依那普利治疗。结论:^123Ⅰ-MIBG心肌显像在治疗前预测依那普利对DC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脏交感神经受体显像探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交感神经的分布和活力。方法 AMI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48±9)岁。对照组6名,男性4名,女性2名,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47±6)岁,为健康受试者。AMI组在AMI后2周、3个月及6个月时均行~(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受体显像及~(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照组在1周内完成~(131)I-MIBG受体显像及~(99m)Tc-MIBI MPI。分析~(131)I-MIBG及~(99m)TC-MIBI显像相同部位心肌节段的放射性分布,并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心肌与纵隔放射性比值(H/M)及MIBG的洗脱率(WR)。结果 (1)AMI组~(131)I-MIBG显像的放射性稀疏-缺损节段数为32个,而~(99m)Tc-MIBI显像的仪为24个。(2)AMI组在AMI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和对照组的~(131)I-MIBG显像H/M比值为(1.45±0.20)、(1.65±0.16)、(1.70±0.17)和(2.70±0.32),WR为32%、19%、15%和9.5%。AMI组各时间点的H/M和W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MI组2周分别与3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MI后交感神经受损区域明显大于MPI所显示的受损区域。AMI后心肌交感神经受体下调,表现为MIBG摄取减低;体内交感神经紧张度增高,表现为MIBG滞留时间短、洗脱率高。AMI后3~6个月内交感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2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59.5±10.1)岁,半均分成2组(每组10例),干细胞移植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行CABG术,术前均行心脏MRI及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进行存活心肌显像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MRI.用MRI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左心功能改善及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判断左室存活心肌的准确性.结果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改善,但手术前后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手术前后变化值为(9.91±39.50)ml,与对照组的(-22.34±31.3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组窒壁增厚率变化值高于对照组(11.40%±11.53%比2.27%±7.20%,P<0.05),其余两组心功能参数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与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存活心肌显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46(P<0.001).以18F-FDG SPECT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心脏MRI延迟增强显像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92.5%.结论 MRI能够准确判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容积和功能,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判断具有同18F-FDG SPECT相近的特异性,但敏感件略低.MRI可用于心肌十细胞移植前诊断与移植后早期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抗体的临床观察及其针对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观察针对抗心肌抗体进行免疫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入院治疗的DCM患者(747例)的病史、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7例中抗心肌抗体阳性者527例(70.55%),随访时间为0.9-7.2年,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阳性患者(A组)治疗后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2.53±9.17)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7.65±11.15)%;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阳性患者(B组)治疗后LVEDd (61.35±5.68)mm, LVEF (40.65±12.78)%;抗ADP/ATP载体抗体和抗β1-受体抗体均阳性患者(C组)治疗后LVEDd(61.28±7.72)mm, LVEF(38.35±7.05)%.3组与治疗前比较LVE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均改善Ⅰ~Ⅱ级.结论:自身免疫是DCM的常见致病因素,针对抗ADP/ATP载体抗体使用地尔硫和针对抗β1-受体抗体使用美托洛尔治疗DCM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27例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连续3 d给予G-CSF 300 μg/d,用201Tl心肌显像比较两组第6天和第30天的梗死面积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3 d内和3个月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第30天的核素梗死缺损区面积明显减少(P<0.01),核素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用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可再生成心肌组织,明显缩小AMI的梗死面积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DCM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组(A组)和氯沙坦钾组(B组)各33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显著升高,A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B组(LN水平除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显著提高,A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4%)略高于B组(84.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明显低于B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DCM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与氯沙坦钾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心肌纤维化作用更为突出,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醛固酮能阻止去甲肾上腺素摄取和促发心肌重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却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室(LV)重构,但其对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尚未清楚。本文拟螺内酯对DCM患者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以及LV重构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评价。对象与方法 30例DCM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5岁,心功能属NYHAⅡ~Ⅲ级。研究前均已接受了ACEI、袢利尿剂、或地高辛和血管扩张剂治疗。研究中分为随机加服螺内酯(25mg/d)的治疗组和未加服螺内酯的对照组各15例,疗程半年。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经放射性~(123)Ⅰ-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DCM心衰患者8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DCM Ⅰ~Ⅱ级46例(A组),Ⅲ~Ⅳ级40例(B组),观察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均<0.01).两组HCY、BNP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说明治疗后此两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治疗后HCY、BNP水平低于B组(P均<0.01),说明心衰程度轻者HCY、BNP水平较心衰程度重者对治疗反应更敏感.两组随访(24.0±8.3)个月.A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5例(32.6%),B组为19例(47.5%).HCY水平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DCM心衰患者血清HCY高于正常,且与BNP水平、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关,可成为DCM心衰严重程度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存活心肌数量对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AMI延迟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根据~(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分为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入院一周后行延迟PCI治疗,比较两组间PCI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心肌存活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为(134.5±25.3)mL及(63.7±12.2)mL,术后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120.6±18.7)mL及(52.3±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则由(40.6±5.4)mL和13.8%±3.0%升至(48.3±2.7)mL和2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脑钠肽浓度由(3227.8±108.2)ng/mL降至(724.7±9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术前与术后比较,上述各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判断AMI患者剩余存活心肌数量,可预测AMI延迟PCI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AMI延迟PCI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