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传统静脉给药用于胫骨骨折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给药镇痛,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屈膝及静息时疼痛程度,镇静状态评分(Ramsay评分)评估两组术后静息状态,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监测术后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氟比洛芬酯的用量,记录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屈膝及静息时VAS评分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24、48 h,观察组屈膝及静息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Ramsay评分低于术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24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总用量及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2.
杨晨  游建军  石光英  王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3-1077,1081
目的 探讨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留置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疼痛疗效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导管留置于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镇痛泵硬膜外腔连续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记录以及TKA术后1、2、3 、7、14、40 d的术后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来比较2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KA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和术后的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膝关节术后KSS平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膝关节腔连续镇痛的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手术后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挛缩粘连,预防关节活动度受限,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痛方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A组镇痛措施采用静脉镇痛,B组采用关节腔局部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静息、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4、12、24、36、48 h静息痛和被动活动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在术后的第2天,第3天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A组有较好恢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静脉镇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置换术,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实验组,39例)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28例)。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疼痛 VAS 评分、术后前3天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 V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2组在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72 h 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烧伤患者术后自控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接电子镇痛泵分别用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观察组)和舒芬太尼(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PCA)。记录两组患者镇痛前和镇痛后48 h VAS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眩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除镇痛前和镇痛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和嗜睡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于烧伤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好,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70例,其中妇科手术42例,普外科手术28例,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气管插管后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对比2组的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感觉情况,同时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4、8、12、24h 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镇痛加用哌替啶治疗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阿片药用量,对麻醉恢复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33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均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伸膝角度、屈膝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7 d伸膝角度低于对照组,屈膝角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术后14 d、术后2个月的伸膝角度及屈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静脉阻滞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ASA 1~2级、年龄21~69岁、需要给予静脉镇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对照组给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对比2组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镇痛方法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镇痛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减少了单药镇痛的使用剂量,因此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57例,分为曲马朵组(51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曲马朵1.0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帕瑞昔布钠),对3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MAP、HR、RR显著低于曲马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曲马朵组(P<0.05),且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其镇痛时效显著优于氟比洛芬酯及曲马朵,且镇痛药物剂量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2.
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氟比洛芬酯两种药物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膝关节镜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P)组:脂肪乳+0.9%氯化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0.9%氯化钠注射液;罗哌卡因(R)组:罗哌卡因+脂肪乳;联合应用(C)组: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比较4组术中和术后1、2、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不良反应发生率、补充性曲马多用量及时间、患者满意度以评价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静息和运动时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均有效且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术后8h静息和运动时只有氟比洛芬酯有效。术后1、12、24h时各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F组与P组行射频消融术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在术后早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止血带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 IRI)作用。方法 将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人工单膝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氟比洛芬酯组、联合组4组,各30例。比较4组麻醉前5 min(T0)、上止血带前5 min(T1)、松止血带前5 min(T2)、松止血带后30 min(T3)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患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1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F2组:PCIA泵中含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C组和F1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h、24h、48h,F2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C组和F1组(P〈0.05),3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术后镇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前使用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组(B组),每组20例。A组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B组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曲马多2 mg/kg。记录并比较2组苏醒时间、苏醒后的镇痛评分(VRS)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A组苏醒时间长于B组(P0.01);B组苏醒拔管后10、20、30 min的VRS均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拔管后2 h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早期的镇痛效果较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更佳。  相似文献   

16.
梁娜  王白云  罗红菱  王永东 《吉林医学》2011,(10):1935-193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K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F组患者切皮后4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kg;KF组患者切皮前1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于切皮后45 min追加芬太尼2.0 μg/kg;C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盲评估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 h、第1,第2,第3,第7天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48 h内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h、第1,第2天的VAS评分均比F组和C组患者低(P<0.05);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3,6,12h、第1,第2天F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第7天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减少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效应。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给药方式、时间、剂量。[方法]选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气腹后即刻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双盲法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24h(T3)的VAS评分。观察围拔管期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躁动、呛咳、拔管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VAS评分于T1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拔管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手术前给药镇痛效果优于手术开始后给药,并能维持满意的镇静。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或小剂量氯胺酮对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SAⅠ或Ⅱ级麻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40例)给予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然后5μg/(kg. min)静脉维持,B组(40例)术前给予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C组(40例)不用氟比洛芬酯或氯胺酮作为对照.术后均用曲马多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术后1、2、4、8 h,C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 h,3组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加用芬太尼镇痛例数为25例、术后24 h PCIA自控按压次数为(8.6±4.2)次均明显多于A组的7例和(3.3±2.8)次以及B组的6例和(3.2±2.2)次(P<0.05).结论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或术中持续给予氯胺酮均能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同时不会影响患者苏醒,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