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松动牙作基牙的固定桥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松动牙作基牙时,固定桥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POWERSHAPE及ANSYS软件的帮助下,建立右下第一磨牙缺失及局部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第一双尖牙II度松动,观察并对照3个实验固定桥模型中基牙应力的变化,最大应力值的部位和大小。结果:模型一和模型二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第二双尖牙处,模型三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双尖牙处。结论:在松动基牙侧增加基牙数目,可以有效改善固定桥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下颌前牙固定桥及其在牙周病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受力分析。方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下颌牙周病前牙固定桥模型,针对基牙不同牙周条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不同牙周条件下基牙牙周组织的等效应力和第一主应力。结果:侧向力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为明显;且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的不断增加,侧向力产生应力集中增大的程度明显高于垂直向力。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增加,牙槽骨吸收侧基牙应力值分布规律与修复前相似,但应力值大小比正常状态下皆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在一定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内,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义齿作为牙周病个别牙缺失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种支持形式固定义齿在载荷情况下基牙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位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志愿者,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后,建立天然牙支持式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Ⅰ),运用建模软件将模型Ⅰ中的天然牙根替换为种植体,分别建立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桥模型(模型Ⅱ)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模型(模型Ⅲ)。在分散垂直和分散斜向下加载200N,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基牙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最高,且明显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天然牙支持式固定义齿基牙周围骨组织应力最小,且分布较为均匀。斜向加载可以提高固定义齿基牙周围骨组织应力,并增加应力分布的集中程度。结论天然牙支持是固定义齿修复理想的支持形式,在进行各种支持形式固定义齿修复时,都应尽量减小侧向力对支持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斜向载荷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2005年选取一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头部CT(取下颌牙槽骨部分)和离体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CT扫描图片。建立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斜向载荷作用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斜向载荷下,末端基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颊舌侧的牙颈部,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加,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都呈下降趋势,基牙由1颗增加至2颗时,应力明显下降,当基牙增加至3颗时,应力的下降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下颌游离缺损修复中,斜向载荷下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应力的减少与基牙数目的增加不完全成比例,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联合基牙的数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固定桥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时,基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和分布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固定桥的合理设计。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与Mimics、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双基牙侧牙槽骨有不同程度水平吸收后的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垂直和斜向45°载荷,分析双基牙侧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①斜向载荷下各模型应力值均大于垂直向载荷时的应力,应力集中现象也较垂直向载荷时明显;②在垂直或倾斜载荷下,有牙槽骨吸收的第二前磨牙侧增加牙周组织健康的第一前磨牙时,应力均变大以分担牙合力;若增加的第一前磨牙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垂直载荷时应力值变化不大,斜向载荷时应力值减小,但应力集中现象较无吸收时明显。结论:增加牙槽骨有不同程度吸收的基牙不能有效地发挥分散牙合力的作用,不适合做固定桥基牙。加载方向是影响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防止产生过大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赢下颌双侧67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当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增加了两倍多;当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吸收l/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是基牙健康时的四到五倍。随着牙周吸收的基牙数目的增加,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增加了47%。增加基牙数目可显著降低远中基牙的牙周组织和缺牙区牙嵴的应力,使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双侧后牙游离缺损时,若两侧只有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修复设计时可考虑增加基牙数目,若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有吸收则不建议再选作附着体义齿基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上、下颌牙及其支持组织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的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时的100%、90%、66.7%和50%与右下颌双端固定桥桥体及右下颌第二磨牙颊舌径均分别为正常时的90%、66.7%和50%的7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分析了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桥体大小对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当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大小的66.7%和50%时,固定桥两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在垂直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应力集中;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与斜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下颌第二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时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固定桥受载的Von Mises最大应力集中于连接体表面。对于下颌567双端固定桥,当桥体变窄,颊舌径小于正常大小的66.7%时,有可能会对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造成损害。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可能对双基牙都造成损害,并可能促使并加速牙槽骨的进一步破坏吸收。  相似文献   

8.
下颌侧切牙缺失固定桥设计基牙受力情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耀阳  魏斌  郑元俐 《口腔医学》2006,26(5):331-332
目的比较双端及单端固定桥修复下颌侧切牙缺失时基牙的受力情况。方法应用ANSYS软件,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4种固定桥模型,分别以中切牙和尖牙、中切牙、尖牙、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为基牙模拟下颌侧切牙缺失,分析基牙最大受力部位和大小。结果单端固定桥修复模型中,以中切牙作为单一基牙时,基牙根尖受力值最大;双基牙单端桥基牙根尖受力最小;双端固定桥两基牙根尖受力分布最均匀。结论下颌侧切牙缺失患者以双端固定桥修复时,基牙受力最合理;单基牙单端桥设计,中切牙受力大于尖牙,而双基牙的单端桥修复形式较单基牙理想。  相似文献   

9.
牟雁东  樊瑜波  刘展  杨小民 《口腔医学》2009,29(10):519-521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单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下颌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基牙数目相同的条件下,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牙周吸收的模型第二前磨牙的最大应力升高了约30%,牙周最大应力升高了约10%,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升高了36%和14%。对于牙周吸收的模型,基牙数目从两颗增加到三颗时,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在下颌单侧游离缺损修复中,末端基牙牙周部分吸收1/3即可导致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应力明显增加,增加基牙数目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义齿支持组织的最大应力值。  相似文献   

10.
固定义齿倾斜基牙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单独受力及作为固定桥基牙后受力时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薄层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 3 0°、行双端三单位固定桥修复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修复前 ,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顶、根尖处应力值较大 ,修复后 ,第二磨牙根周应力值减小 ,第二前磨牙颈部及根尖应力值增大 ,应力分布得到改善。结论 :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内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修复有利于倾斜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三单位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25%、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前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当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35%、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的程度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弱于多侧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探讨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对固定桥基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健康成人牙列的锥形束CT(CBCT)原始数据,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并模拟三种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即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利用Ansys 17.0对已建立的三种不同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条件下,分析近中倾斜不同角度的第三磨牙作为基牙后受力时修复体、牙体组织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已建好的第一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将第三磨牙近中倾斜0°、10°、20°、30°和40°,通过Ansys软件分析修复...  相似文献   

14.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periodontal tissue around roots of a mesially inclined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as the the abutment of a fixed bridge was analysed by the three dimensional photoelasticity. It was shown by 3-D photoelasticity that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alveolar bone around the roots of the abutment was modifi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fixed bridge. The maximum stress points in alveolar bone around the roots of abutment were also loca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加载时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固定桥力学行为的改变,为临床压低基牙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健康人上颌骨、牙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Mimics10.01、Ansys13.0等图像合成、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基牙牙槽骨水平吸收10%,上颌后牙分别压低0、0.5、1.0、1.5、2.0 mm后双端固定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在1个咀嚼周期0.875 s内连续性施加垂直向、斜向(颊向与舌向)载荷作用,比较压低基牙前、后修复体、牙、牙周膜及硬骨板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压低量增加,修复体、牙体应力发生一定改变,这一改变与修复体结构、牙体结构有很大关系。牙周膜及硬骨板面积增大,整体应力有所降低。在一个动态载荷周期内,随着时间的积累,牙、修复体、牙周膜、硬骨板的应力均逐渐增大,在斜向载荷作用下,应力达到峰值,卸载终期仍有少量的应力残余。结论:采用微种植体压低基牙后,降低了修复体、牙、牙周膜、硬骨板的应力。在1个咀嚼周期中,基牙及支持组织的应力具有时间依赖性,侧向力对其影响大于垂直向力,且1个咀嚼周期结束时,基牙及支持组织有应力残余。随着基牙压低量的增加,残余应力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冠外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制作可摘义齿,对游离端缺失下颌义齿和多牙缺失病例32例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3年,对义齿美观舒适性、固位力、咀嚼功能、摘戴适应情况及基牙松动、义齿下沉加衬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对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力、咀嚼功能均感满意。30例对义齿摘戴适应(93.75%),2例感到义齿摘取不便(按扣式、套筒冠义齿各1例)。结论: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兼有固定、活动义齿的优点,能达到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a ceramic-veneered fixed partial denture when an abutment becomes loose. When possible, the fixed partial denture is removed in a single piece, allowing recementation when appropriate. A 1-piece removal is challenging, often putting the veneer and abutment teeth at risk for dama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technique for fabricating and using a 2-piece matrix that both protects the prosthesis and better directs removal forces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abu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