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同.是读过中学的中国人,都对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记忆深刻。这位诗坛元老曾以活到120岁自励,不料却在2004年元宵节驾鹤西征,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2.
他既是外科学家,又是医学教育家;既能妙手回春,又能教书育人。在中国危重病医学和肠内肠外营养学科的研究上,他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杰出诗人臧克家先生有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无疑,作为中国现代基本外科、危重病医学和肠外肠内营养学科奠基人的曾宪九教授就属于后者。虽  相似文献   

3.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中,耳熟能详。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世纪诗翁臧克家——一位清癯且有神韵、刚毅而富温情、年迈而步履稳健、含着真诚可亲笑容的老人。虽然2004年2月5日,农历甲申年立春后的第二天,99岁的臧克家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他…  相似文献   

4.
最近网络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苍井空吗?"苍井空何许人也?如果你连这苍井空都不知道无疑你已经OUT了!"有些人活着她已经死了,有人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硬盘里。"苍井空就是跟饭岛爱妹妹一样"永远活在人民硬盘"的那部分人——风靡网络的曾经的AV女王。  相似文献   

5.
一个83岁的老人,一个患晚期胃癌25年的病人,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身体硬朗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就是医学专家吴廷春教授。 吴教授说,得了癌症首先要消除掉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人人都有的,的确,如果能好好的活着,谁愿意去死呢?有的人得了不治之症,便开始怨天尤人,这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吴教授年轻时曾经读过鲁迅先生的《死》这篇文章,并深深为之  相似文献   

6.
《礼记·中庸》中说:"天命之谓生,率性之谓道。"意即遵从天命要活着,顺从本性去做事。对此,国学大师张中行认为,活着比死好,快乐比痛苦好,要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人要心静、少贪、顺生"。他  相似文献   

7.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海明威用猎枪打碎自己的半个脑袋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那时候海明威已是功成名就,连诺贝尔文学奖都得了,夫复何求?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在自己感到江郎才尽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死。但是,仅仅是这一方面的原因吗?中国有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用世俗的观点看,即使是江郎才尽了也不一定去死,不能写了可以干点别的,别的也干不了了,还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只是活着,拿个马扎坐在马路边上看人……这样谁又能说什么呢?可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自杀……死是容易的吗?死,说容易很容易,说不容易也就很不容易。我老家有句俗话:…  相似文献   

8.
冯恩昌 《长寿》2013,(5):25
老人伴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主要表现为慢性疾病蔓延,闹得人这里痛那里痒,心里烦躁,情绪低落。有的老人对这些痛苦熬不住了,常常说:"活着受罪,还不如死了!"这些晚年生活的不适,几乎每一个老人都会遇到,就看怎样对待、如何处理了。我认为,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看到自己的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欲望是无休止的,人不同于动物,耶稣说:“人不能单靠面包而活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为了满足欲望而健康地活着。” 前不久,一位朋友自个儿在书房里练气功,过了一段日子,有了状况,但很糟,人称走火入魔,具体表现不是打人或乱跳舞,而是死气沉  相似文献   

10.
死了才是宝 老茶客说,我五岁时叫父亲为爸爸,十岁时叫老爸,二十岁时叫他老爷子,三十岁时叫他老东西,四十岁时叫他老不死的,五十岁时只好叫他死老头子;现在父亲已逝世,我叫他先父,叫他老爹或先人,叫他我们祖上的或父亲大人.老茶客总结说:“可见活着是根草,死了才是宝.”  相似文献   

11.
李连杰2005年10月曾在北大以“关爱生活,珍惜生命”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演讲。李连杰表示,他几次面对死亡,更加看清楚了生命:“当初印度洋海啸发生时,我托着女儿,水再高一点,我就没命了。后来又两次与死神会面,一次是拍《霍元甲》时从房子高的地方掉下来,内脏很难受,如果再摔得重一些,也许就死了,另一次是去西藏,又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喘不了气,吸的是合成的氧气粉,我当时想,如果给我一罐氧气,我愿意付几百万给他呢。”李连杰说:“人活着时有多少名利都没用,死时是不会带走的,因此人活着就要付出,这才是自己的价值。”李连杰强调他的电影有暴…  相似文献   

12.
有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活着,却已死了。耿贯一教授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在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951年他为天津医学院创办了寄生虫学教研室,又于1957年创建了天津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他也是现公共卫生系的创始人及第一、二届系主任。在传染病猖獗的50年代初,耿贯一教授开始了他的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生涯。近50年来,他在教学科研上努力攀登不止,勇于探索追求,笃学不倦,他为50~6…  相似文献   

13.
幽默二则     
幽默二则(一)他知道得比你多一个人在街上被车撞倒了,他被送到了医院.他的妻子立功0来探望他。她站在丈夫的病床边,问大夫道:“他病得很重吗?”“他怕已经死了。”医生说。“我没死,我还活着。”听到医生这样说话,她丈夫就转动自己的头说。“安静”,他妻子说,...  相似文献   

14.
连任两届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他8O寿辰庆典上对前来祝寿的美联社记者说:“我能活到今天,主要经验是不回顾过去,永远向前看。”并解释说:“人总要为某种精神而活着,否则便虽生犹死。”  相似文献   

15.
生命质量说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新说:“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其意就是告诉人们:健康地活着。  相似文献   

16.
正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生死观。孔夫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孝子是不能在父母面前谈"老"的。自古以来,中国人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尽管赖活着远不如好死。西方人有宗教信仰,灵魂和肉体是附着在一体的,死亡的状态是归宿、圆寂、涅盘、超度和净土。在我10岁那年,爷爷去世,棺材放在厅堂里祭天,客人们纷纷吊唁,家属哭声不断。到了第三天,哭不动了,突然看到两个老太婆大哭,后来知道是职业哭丧婆。原来,悲的气氛  相似文献   

17.
亚当 《婚育与健康》2007,(10):54-54
传说上帝当初所造的人为男女同体的,岂料男女同体的人产生的威力惊人,足以形成对上帝权力的威胁。于是,上帝拦腰一刀,将男女分开。从此,这一半和那一半在茫茫人海中失散了。他和她互相呼唤着,有的得到回应,有的,就此生死两茫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     
《家庭医学》2010,(11):1-1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前总统卡特对他前任尼克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甚为欣赏——“目前不要回顾过去,要向前看,人总要为某些东西活着,否则,虽生犹死!”这位来自佐治亚州的政治家尽管在其执掌白宫的生涯中,有过缔造《戴维营和约》,结束中东战争的辉煌业绩,也有过“德黑兰人质事件”的耻辱,但他对此并不耿耿于怀,因为他深知,与其长翻历史书稿,不如在有生之年潇潇洒洒  相似文献   

20.
<正>人生在世,除了追求基本的生存之外,我们其实更多地是为了某种喜好、兴趣或嗜好而活着。有的人爱酒,有的人爱烟,有的人爱打牌,有的人爱读书,有的人爱绘画,有的人爱写作,有的人爱旅游,有的人爱花草虫鱼,或兼而爱之,不一而足。仔细想想,在漫长而并不容易的人生中,正是这些爱好和追求在支撑着我们和充实着我们,生活也因此而美好和有意义。那么,细数自己的人生中,我当然也可以列出自己的爱好清单,首选的要数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