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中部小肾癌的可行性.方法对12例肾中部小肾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大部分功能.结果 12例小肾癌患者11例手术获得成功,其中一例因肿瘤与肾蒂血管密切,不能行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改为肾癌根治术,12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大出血,术后患者无漏尿,术后10日出院.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中部小肾癌是可行的,术后对患者肾功能影响小,杜绝了传统开放手术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但在选择患者上应避免选择肿瘤位于肾窦位置及肿瘤侵润肾盂的患者,应以肿瘤为肾脏背侧为佳.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细胞的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78%.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B超、CT等)的改进和历年体检的普及实施,早期肾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大量的研究证明肾癌对化疗和放疗治疗的效果差.免疫治疗目前多用于辅助治疗.近年问世的靶向治疗主要适用于转移性和无法手术切除的肾癌.手术治疗是目前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无转移的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目前唯一可达到根治目的的方法.根治性肾切除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近年来发展的经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可通过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无症状的小肾癌及偶发肾癌的发现明显增加,同时,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以及手术医生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开展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小肾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减轻了患者痛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肾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部分患者可替代肾癌根治术。自2004年5月起,本院开展了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36例,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施行肾癌根治术。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过性SCr上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疗效对比分析,局限性肾癌患者应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文锋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71-171,173
目的对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09年8月-2012年8期间早期肾癌患者26例,随机分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组和根治性肾切除术(RN)组,每组各有13例早期肾癌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N组与LPN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而LPN组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更小,由随访结果可知,LPN组中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对早期肾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选择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患者的疾病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诚 《医学综述》2011,17(16):2451-2453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保留肾脏的手术总称。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主要指通常所说的肾部分切除术)和微创化手术(即腹腔镜手术)两种术式。现就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适应证、可行性、并发症和进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作适当的评估,并指出随着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不断进展和不断成熟,将会成为肾癌手术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在局限性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镇痛药物应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32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9月我院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选择性肾单位保留手术,对照组实施肾癌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没有发现远处转移以及癌性死亡等.结论:保留肾单位术治疗早期肾癌可以获得与肾癌根治术类似临床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低,能够保留功能性肾单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旁前间隙入路解剖学及腹膜后筋膜间隙分层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肾旁前间隙入路作为肾前方的手术平面的手术.对41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旁前间隙入路肾癌根治术.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90±35) min,手术出血量(50±30) mL,术中未出现周围脏器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平均住院(5±3)d.结论 腹腔镜下肾旁前间隙入路肾癌根治术具有容易组织游离、解剖层次清楚、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肾旁前间隙入路可作为肾癌根治的手术平面.  相似文献   

11.
温元毅 《河北医学》2016,(11):1794-1797
目的:比较开放性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肌酐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肾窝引流总量以及术后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差异.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为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NSS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组(OR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NSS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ORN组(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术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5例患者与行开放肾根治性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3例输血。术后随访1~32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行腹腔镜手术的肾癌患者13例,肿瘤临床分期T1N0M0期10例,T2N0M0期3例。13例均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结果:13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成功。其中1例精索静脉出血,采用手辅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手术时间60~255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50—1200ml,平均124ml。12例术后获得随访1—17个月,1例术后半年发现肺转移,余11例未发现肾窝、切口和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进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52例采用开放式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评估项目、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血液流变学黏稠度也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较好,不仅具有微创及恢复快的优点,且对血液黏稠度影响也较明显,改善了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1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组),23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LP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肾热缺血时间RLPN组显著长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肾功能正常,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临床疗效显著,在有效控制肿瘤基础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肾单位等优点,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20,(1):33-3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时后腹腔入路和经腹腔入路两种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40例早期肾癌(T_1N_0M_0)患者均分为后腹腔组和经腹腔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进行肾癌治疗,其中后腹腔组手术入路选择经后腹腔,经腹组手术入路选择经腹腔。比较两组术中热缺血时间、失血量、术后时间、肿瘤重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两组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表达水平;统计两组术中切缘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肾部分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后腹腔组和经腹腔组患者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重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腹腔组,WBC、CRP、皮质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经腹腔组(P<0.05)。两组肾癌患者术中切缘组织冷冻切片均为阴性,术后随访,后腹腔组仅1例复发,经腹腔组无复发病例,两组复发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4 cm的早期肾癌患者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后腹腔入路和经腹腔入路均具有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经后腹腔入路手术时间短,机体应激刺激小,患者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以往,大多数肾癌患者当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才能被确 诊,这就导致很多病人选择肾癌根治术。而近年来,随着 CT、超声等诊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早期无症状小肾癌(肿 瘤直径小于4cm)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保留肾单位 的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症也逐渐被拓宽。由于保留肾部分切 除手术可以获得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类似的长期生存率,它 的应用价值已经被肯定。目前讨论的重点转移到手术实施安 全性方面。为了探讨小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在临床应用的 安全性,我们在1999年4月-2004年9月期间,行该手术34 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Ⅰ期治疗双侧肾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双侧肾癌患者Ⅰ期施行后腹腔镜手术,一侧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另一侧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6 h和4.5 h,术中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5 min和18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00 mL和100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 d和9 d。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其中1例患者术前即并发轻度肾功能不全,术后需要每周1~2次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随访4~1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针对合适的病例,后腹腔镜手术Ⅰ期可能治疗双侧肾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肾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居第三位,其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肿块。近年来由于CT技术提高,早期无症状肾癌得以及时诊断。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手术可以在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方面与根治性肾切除术有着同样的肿瘤清除效果,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残肾肾单位及功能,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属于腔镜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