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完成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38例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及远期癌症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min比(198±41)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2±1.9)cm、(5.7±1.7)cm,开腹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6.4±2.0)cm、(5.9±1.7)cm,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出血量分别为(65±13)mL和(171土19)mL,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生存率及术后复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侯召民 《河北医药》2016,(23):3564-356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根治直肠癌的措施,并与同期的开腹手术展开对照,讨论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的48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输血。观察组肿瘤大小、清理淋巴结数目以及肿瘤远端切除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时间、术后留置胃管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第1、2、3天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第1、2、3天的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3天的转铁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其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2组患者切口转移、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应激水平低、有利于机体能量代谢及内脏蛋白的恢复,较开腹直肠癌手术优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7例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组25例,腹腔镜组22例中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但差异无湿著性(P〉0.05),术中输血例数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前期较开腹组长(P〈0.05)。两组肿瘤切除范同和淋巴结清扫、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切口均无肿瘤种植、近期死亡病例.局部复发各1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性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 POFS)及免疫状态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直肠癌根治性手术68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34例。记录一般情况、手术、住院情况等临床信息。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 d的VAS评分,检测同时点转铁蛋白水平,进行POFS评价。测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延长,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 P <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腹腔镜组VAS评分在3、7 d低于同时点的开腹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 T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TSF水平2组均明显降低,开腹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5)。2组患者术前免疫球蛋白、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指标均明显降低,开腹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恢复较快、POFS程度较轻,这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损害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5.
权丽丽  曲丽霞  张志萍 《河北医药》2014,(19):2939-294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 n =38)和开腹组( n =41),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范围、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腹组( P <0.01);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 P <0.01);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8%( P <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横结肠中段癌根治术在腹腔镜辅助横结肠中段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以提高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胃肠外科连续收治的25例横结肠中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横结肠中段癌根治术(腔镜组)12例,开腹横结肠中段癌根治术(开腹组)13例。结果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应用临床处理技巧,按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要求,沿解剖层面充分游离肠管,且采用安全的吻合方法,使得腔镜手术顺利完成。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上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清扫淋巴结枚数上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镜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指标中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横结肠中段癌根治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未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良好。  相似文献   

7.
刘绍群  曹奕鸥 《河北医药》2016,(18):2741-2744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和肿瘤标志物含量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60例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96.7±42.4)min 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62.5±38.3)min( P <0.05),术中出血量数据、术后排气时间数据、下床活动时间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2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05),术后1个月、2个月及4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和术后3 d、7 d 及15 d 肿瘤标志物含量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机体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早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助于改善肿瘤标志物含量,临床疗效显著,更有助于直肠癌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和开放手术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术后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92例手术时年龄≥60岁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24例)和开腹组(68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端切缘距离、第一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端切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105.3±39.9)mL vs(127.6±37.6)mL,P <0.05]、术后住院天数[(10.0±3.2)d vs (11.8±3.0)d,P <0.05]、通气时间[(2.7±0.8)d vs (4.1±0.3)d,P <0.05]优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短期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同时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更适用于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钱赢 《淮海医药》2014,(4):368-36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会阴行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魏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7例经腹会阴行腹腔镜联合切除术(腹腔镜组),与同期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开腹组,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段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0±30.5)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为(30±10)h。1例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更加适合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具备操作安全、精细,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采用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和49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总有效率为95.83%,传统开腹手术总有效率为81.63%,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21,P=0.0015);在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术后并发少的优点,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毅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211-2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D2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情况,淋巴结清扫个数、肿瘤切缘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近切缘长度和远切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切除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保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保肛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好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但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保肛率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接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P <0.05)。2组患者术后的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应激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根治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均可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但腹腔镜根治术更具优势,能够明显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出血少、创伤小,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方式治疗老年人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行Miles术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操作Miles术,对照组行开腹式Miles术。比较两组安全性、早期并发症情况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6个月造口功能临床优良率分别为5.13%、66.67%,均优于对照组的38.46%、20.51%(χ2=12.70、9.69,均P<0.05);观察组排便感优于对照组(χ2=29.40,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3.30,P<0.05)。结论腹腔镜下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更好,在降低近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s)与传统开腹手术(0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根治性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根治结直肠癌在失血量、住院天数、进食时间等明显要优(t=6.058、9.967、7.828,均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输血例数及切口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未出现吻合口漏、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根治结直肠癌时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出血情况较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103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进固体饮食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5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76)和(186±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分别为(144 ±22)和(320±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12.5±2.4)和(11.5±3.4)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明显长于开腹组[(3.5±0.6)em比(2.9±0.5)c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组明显早于开腹组[排气时间:(2.1±0.8)d比(3.5±1.2)d;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2.4±0.7)d比(3.6±0.8)d;开始进固体饮食时间:(3.5±1.2)d比(4.6±1.3)d;留置导尿管时间:(2.4±0.3)d比(4.5±1.1)d,均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6±0.8)d比(12.7±0.9)d,P<0.05],住院费用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分别为(3.72±0.36)×10^4元和(2.54±0.24) ×10^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腹腔镜组127例,开腹组99例,随访时间12 ~ 10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患者出血少、恢复快,根治效果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