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情同意签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月珍 《现代护理》2005,11(15):1262-1262
目的 探讨知情同意签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证据意识,把责任感和自己的切身利害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利。方法 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期间的各项特殊检查、有创伤性的护理治疗操作等都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不管患者是否选择做都要求签字以示知情同意。结果 2003年6月~2004年6月接诊的36892例急诊就诊患者无1例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知情同意签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能有效的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知情同意签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证据意识,把责任感和自己的切身利害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利.方法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期间的各项特殊检查、有创伤性的护理治疗操作等都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不管患者是否选择做都要求签字以示知情同意.结果2003年6月~2004年6月接诊的36 892例急诊就诊患者无1例护理纠纷发生.结论知情同意签字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能有效的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的纠纷逐渐随之上升。知情同意签字在眼科护理告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病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士的职责。虽然大多数医疗行为的患者知情同意工作应该由医生完成,若未获得患者的同意即实施,最终要由医生负法律责任,但是医嘱和部分治疗性操作是由护士来实施的,所以护士同样附带法律责任。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诊疗过程中享有知情权、同意权,  相似文献   

5.
护理过程中影响“知情同意”落实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就目前病人知情同意权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供护理人员借鉴。方法 分析目前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中落实不力的原因。结果 提出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的对策和建议:重视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重视告知义务与病人知情内容。结论 转变观念,加强知情权和同意权是病人生命权的重要保证,这种权利不单指书面形式的签字同意,还包括其他方式的知情同意,护士有责任弄清楚病人是否真的理解治疗与护理的目的、方法和其它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告知和记录病人的一切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门诊护理工作与患者权利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门诊护士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识,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对门诊护理工作与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在提高护士维权意识的同时,患者权利也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证。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与患者权利关系管理,可起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维护病人就医的知情同意权,增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我科自2000年1月起,自行设计知情同意告知书,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维护病人就医的知情同意权,增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我科自2000年1月起,自行设计知情同意告知书,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1.知情同意的起源与中国化 知情同意原产于西方,1957年美国法院在一个案例的判决中将知情同意在法律上引进了医疗领域,判决规定医生有义务将诊疗利弊告诉病人。移植到中国后被“家文化”、“功利论”、“简单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过以后,浓缩成了手术前一味要求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签字的行为模式,远离了知情同意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知情同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患者在就医诊疗过程中应享有知情同意权。不管是从医德伦理,还是法律上,护士无疑与医生同样负有责任。实践中人们认识不一,做法也各不相同。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从什么是知情同意、知情同意在国内外进展状况、知情同意与护理工作的关系、知情同意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知情同意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身修养,明确职责范围和法律责任,对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护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情同意在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和避免知情同意在护理实践中的矛盾,笔者分析了知情同意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知情同意与医疗保护的矛盾;与医患双方医疗知识不平等的矛盾;与正常医疗护理行为不一致的矛盾;告知病人知情权时医与医、医与护不一致。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处理好知情权与医疗保护;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用简洁明了、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问题;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维护病人知情权中的医护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就目前病人知情同意权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供护理人员借鉴.方法分析目前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中落实不力的原因.结果提出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的对策和建议:重视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重视告知义务与病人知情内容.结论转变观念,加强知情权和同意权是病人生命权的重要保证,这种权利不单指书面形式的签字同意,还包括其他方式的知情同意,护士有责任弄清楚病人是否真的理解治疗与护理的目的、方法和其它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告知和记录病人的一切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护理意外拔管事件,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及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在神经外科无陪护ICU对有拔管危险的患者使用自行研制的手一腕一体保护性约束带,并与传统的腕部约束带配合使用,同时应用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签字书,临床运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病人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的医疗权利,知情同意的权利,获得诊疗信息的权利,要求保守秘密的权利以及因病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的权利,成为病人权利的忠实维护者。尤其是当今医院已由以医护人员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进入了“与病人共同医疗护理”的时代,因此尊重与维护病人的权利更具有新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行为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使护士的临床工作多了一份证据责任,为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各医院都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完善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以有利于医疗举证倒置的实施。为探讨这些措施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知情同意签字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通过回顾1例静脉输液引发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探讨并访谈69例病人对静脉输液双签字必要性的看法。结果 69例病人中:认为有必要的为58例(84.1%),认为无所谓的为7例(10.2%),认为没有必要的4例(5.7%)。结论 在举证责任倒置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今天,在静脉输液中施行书面知情同意签字是对护患双方权利的保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护士在知情同意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其本质区别之一是: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这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士的职责。虽然大多数医疗行为的知情同意工作应该由医生完成,若未获得病人的同意,最终要由医生负法律责  相似文献   

18.
医疗行为中保护患者隐私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医疗工作中,一些医院关注疾病远胜过关注病人,只注意技术性,淡化了服务性,缺乏维护患者权利的有效措施,致使医患矛盾和纠纷不断。医院人性化服务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密等,它的防伪标志就是“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是否得到保护,作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范,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本文旨在探讨杜绝护理纠纷的具体做法。方法举办防范医疗护理纠纷学习班,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使护理人员自觉执行。结果使护息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的生活、化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医护人员与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亦日趋增加。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寻找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措施,把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