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检测28例小儿非甲状腺疾病(NTI)血清甲状腺素,感染性疾病低T_313例(46.43%),低T_45例(17.80%),低T_3合并低T_43例(10.71%),一般感染患儿血清T_3下降明显,在危重感染患儿T_3、T_4均有明显下降,且与正常小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正常机体中甲状腺外的组织中存在着甲状腺激素抑制物,它能抑制血清T_3、T_4与甲状腺结  相似文献   

2.
小儿非甲状腺疾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6例NTI 患儿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异常者69例(54.76%),其中感染组异常发生率为65.22%(45/69),非感染组42.11%(24/57)。异常者中以低T_3血症为最多见,其次为低T_3并低T_4血症和低T_4血症。感染组中重症者T_3水平明显低于轻症者(t4.25,P<0.01),体温越高,T_(?)值越低(γ=-0.504,P<0.01),非感染组患儿ASO、Cr 和BUN 的高低与T_3值呈明显负相关(P 均<0.01)。降低的T_3、T_4值随疾病恢复上升至正常,病情恶化或死亡者,病程中T_3或/和T_4值迟迟不升或更下降。NTI 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期‘51. 9 50309小儿感染性疾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附28例分析/张旭光…//临床儿科杂志一1994,12(3)一167 检测28例小儿非甲状腺疾病(NTI)血清甲状腺素,发现在感染性疾病中,低T313例(46.43%),低T月5例(17.86%),低T、合并低·I·;3例(1 0.71%)。与对照组比较。在一般感染患儿组血清T3下降明显,显著性差异(I.<0.05),血清T4变化不明显(l,>0.05)。危重感染组患儿血清T3、T4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l.<0 .01)。而TsH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N Tl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对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价有一定意义。表3参5(崔岩) 950310日照沿…  相似文献   

4.
金敏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1):754-756
目的评价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VitE)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远期疗效。方法57例NS患儿在常规使用激素的基础上,37例(NS组)服用亚硒酸钠,0.5mg/d,连服1周,以后每周0.5mg,同时服VitE,50mg/次,3次/d,疗程6个月;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硒(Se)、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随访1.6-7.5年,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NS组血清Se含量及GSH-Px活力明显增加(P<0.01),MDA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完全缓解NS组33例(89.19%),对照组6例(30.00%);NS组复发3例(9.09%),对照组复发4例(66.67%)。NS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亚硒酸钠及VitE治疗NS患儿,可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Se含量减少,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可能是NS容易感染引起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生化、渗透浓度及甲状腺素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对43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的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渗透浓度、血浆蛋白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 ①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50%(常规法测定)(P<0.01)和47.3%(微量法测定)(P<0.01);②患儿的贫血有所纠正,但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P<0.01);③血Na~+水平明显增高(P<0.05),K~+、Ca~(2+)水平无显著变化;④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分别下降了7.8%(P<0.05)和13.48%(P<0.01),球蛋白无显著变化;⑤血清甲状腺素(T_4)降低(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及甲状腺刺激素无显著变化;⑥渗透浓度明显增高(P<0.05),血糖有增高趋势。结论 换血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T_4降低以及血清钠、渗透浓度增高,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避免高渗液体输入,可适当补充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6.
TSH 放射免疫测定对儿科内分泌疾病诊断的意义/姚清华…//实用儿科杂志.—1987,2(4).—186本组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 T_3、T_4,_rT_3及 TSH 含量。在所测11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患儿中,初诊25例,其血清 T_3、T_4和 rT_3水平显著下降,TSH 水平则显著升高。4种指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T_3  相似文献   

7.
检测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T_3、T_4水平,发现合并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者T_3、T_4值比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单纯呼吸道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其T_3、T_4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检测T_3、T_4值对正确判断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合胞感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影响RSV流行的气候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9597例患儿取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检测。结果39597例患儿中RSV检测阳性患儿共8657例(21.86%),<1岁者6804例(30.99%),1~3岁者1576例(14.84%),~13岁者277例(3.95%),各年龄组间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783例(22.76%)高于女性2873例(20.24%),有统计学意义(P<0.01)。RSV检出率与气温之间存在直线负相关,气温每升高1℃,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的检出率下降1.8%。冬季是RSV流行高峰,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RSV感染率最低,全年都有RSV的散发流行。结论RSV是冬春季节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易感RSV。气温越低,RSV的检出率越高,低气温是杭州地区RSV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疱疹类病毒与肺炎支原体(MP)在潍坊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发病中的作用 及荧光定量PCR测定(FQ-PCR)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利用FQ-PCR法检测小儿非细菌性脑膜炎(非菌脑)脑脊液 (CSF)中EBV、HSV、CMV和MP的核酸,并与CSF中其特异性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92例非菌脑患儿中84 例病原DNA阳性(阳性率43.8%),且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以0-3岁组最高,占50.0%;阳性者中,EBV-DNA阳 性率最高(46.4%),其次是HSV-DNA和MP-DNA(28.6%和14.3%),CMV-DNA阳性率最低(10.7%);重型患儿 CSF 4种病原DNA的拷贝量明显高于轻型患儿(P<0.05,0.01);CSF病原DNA阳性率与特异性IgM阳性率分 别为43.8%(47/192例)和24.5%(84/192例)(P<0.01)。结论 小儿CNS感染发病中上述4种病原不可忽视; CSF病原DNA拷贝量检测对判断非菌脑病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MP的直接损伤是MP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FQ-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小儿非菌脑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腹泻患儿中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发病率,比较单一和多个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年龄1个月~14岁诊断急性腹泻病的患儿4728例作为观察对象.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患儿均进行大便常见病原体检测,包括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诺如病毒(norovirus,NV)抗原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同时观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腹泻持续时间和频率,发热、呕吐持续时间以及脱水的程度.结果 4 728例患儿中有一种及一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有3 595例(76.0%),实验室检测未发现病原体感染的患儿有1 133例(24.0%).其中RV感染有1 889例(40.0%),EAdV有412例(8.7%),NV感染有309例(6.5%),大肠埃希菌(VTEC) 274例(5.8%),沙门菌属276例(5.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23例(2.6%),志贺菌78例(1.6%),金黄色葡萄球菌70例(1.5%)和产气荚膜杆菌126例(2.7%).其中1370例(29.0%)腹泻患儿存在混合感染,以RV合并NV感染150例(3.2%)及RV与产气荚膜菌混合感染127例(2.7%)为最常见.混合感染所致的儿童急性腹泻较单一感染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儿童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NV、EAdV、沙门菌属及VTEC.混合感染中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最常见.在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时,VTEC与各类病毒合并感染发生率最高.多种病毒感染与单一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比较,呕吐持续时间和脱水程度较严重,而发热及腹泻持续时间、腹泻频率则无明显差异.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与单一病毒感染和单一细菌感染腹泻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混合感染患儿发热、呕吐及腹泻持续时间长,腹泻、脱水程度都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30例新生儿手术患儿,年龄2小时~28天,男14例,女16例;经检查除外甲状腺疾病,手术时间在0.5~1.0小时之间,麻醉方法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术前1日,术后第1,3,7和14天股静脉血3ml,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血清甲状腺激素定量分析,结果见表。术后1~3天内血T_3、T_4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rT_3极显著增高(P<0.01),术后7天血T_3、T_4,rT_3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发现3例术后第1天T_4<65ng/ml者,病情危重,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对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气管插管后设定通气参数为VT 8 mL/kg,RR 22次/min,PEEP 0 cmH_2O,气腹后予不同通气方式:A组(n=15)潮气量(VT)设为6 mL/kg,呼吸频率(RR)24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4 cmH_2O;B组(n=15)VT 10 mL/kg,RR 20次/min,PEEP 0 cmH_2O;C组(n=15)为对照组,通气方式不变。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_0),气腹5 min(T_1),气腹30 min(T_2),气腹60 min(T_3),拔气管导管后20 min(T_4)监测血氧脉搏饱和度(SPO_2),呼气末CO_2分压(P盯CO_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平均动脉压(MAP)。于T_0、T_1、T_2、T_3、T_4五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结果与T_0相比,三组患儿气腹后Ppeak,Pmean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尤为明显,气腹后P_(ET)CO_2均升高(P0.05),A、C组较B组更明显,各组气腹后A-aDO_2,较气腹前增高(P0.05),拔管后下降至与气腹前无异(P0.05),三组各时间点M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能降低气道压,改善动脉血气值,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PICU中人腺病毒( human adenovirus,HAdV)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住院的HAdV感染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方法进行HAdV及其亚型检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等10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对HAd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例HAdV肺炎患儿中, HAdV-3感染占35.6%(31/87), HAdV-7感染占52.9%(46/87),HAdV-4感染占2.3%(2/87),8例未定型;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7.6%(24/87),其中87.5%(21/24)是2种混合感染,12.5%(3/24)是3种混合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占50.0%(12/24),与人博卡病毒混合感染的占20.8%(5/24)。 HAdV-7感染患儿中73.9%(34/46)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而 HAdV-3感染患儿中51.6%(16/31)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χ2=4.045,P=0.044)。 HAdV-7感染患儿发生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比例大于HAdV-3感染患儿[47.8%(22/46)vs.22.6%(7/31),χ2=5.027,P=0.025]。结论 HAdV是广州地区PICU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可导致重症肺炎。 PICU中发现3、7、4型HAdV感染,7型HAdV肺炎患儿所占比例和临床表现较3型更多、更危重。 HAdV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血CD3+CD8+T细胞的变化,以及与炎症指标、体液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 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9例1个月~14岁的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CD3+CD8+T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190个/mm3)为A组( n=22),降低(<190个/mm3)为B组(n=17),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血液炎症指标、体液免疫、脑脊液改变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和差异。结果17例(43.6%)患儿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所有4例死亡均为B组患儿;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 B 组 Glasgow 昏迷评分<8分者比例(58.8%)高于 A 组(31.8%)。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51.0(26.2-417.0)mg/L、32.7(0.9-100.0)ng/L,远远高于A组的106.5(12.0-458.0)mg/L、4.5(0.1-200.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6例(35.3%)外周血WBC<4×109/L,而 A组为1例(4.6%),中性粒细胞>80%的比例A组为7例(31.8%),而B组为12例(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14例(82.3%)患儿脑脊液中糖含量<2.0 mmol/L,高于A组[11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CD3+CD8+T细胞可能受到抑制,其与患儿脑功能损伤程度、炎症反应以及预后相关。可能对指导临床免疫制剂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IgA、IgG、IgM、补体C3、T淋巴细胞亚群、IL-2水平分别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火箭电泳法、APAAP法及MTT比色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HSP患儿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IgA、IgM、CD8明显升高(P<0.01),补体C3、CD4、CD4/CD8、IL-2水平明显降低(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gA、IgM、CD8明显下降(P<0.05),而补体C3、CD4、CD4/CD8、及IL-2明显升高(P<0.05), 可达正常水平,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可改善HSP患儿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RT-PCR方法对255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hMPV N基因检测,以明确hMPV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共检测到51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20.0%;hMPV感染组外周血 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9+、CD19+CD23+、CD4+CD25+T细胞均明显增高(P<0.01),而NK细胞下降(P<0.05).结论 hMP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之一,hMPV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  相似文献   

17.
肾脏疾病患儿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5例肾脏疾病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发现肾炎组和肾病组血清T_3和T_4均值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中低T_39例,低T_3并低T_42例。同时发现血清SC_r、BUN和血沉水平与T_3值呈明显负相关,血浆蛋白量和尿蛋白定量与T_3、T_4亦有显著相关性。提示测定肾脏疾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对估计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此外。对肾脏疾病时甲状腺激素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合理有效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30例ITP患儿(ITP组)及200例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比较二组HCMV感染率及细胞免疫状态.按有无合并HCMV感染将ITP患儿分为HCMV感染组88例和非感染组142例,HCMV感染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组.非感染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 CD4 、CD3 CD8 、CD3-CD19 、CD16 CD56 )、近期(2周)治疗效果、远期(6个月)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ITP 230例患儿中,并HCMV感染88例(38.26%),免疫异常165例(71.74%);对照组并HCMV感染22例(11.0%),免疫异常36例(18.0%),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a<0.01),二组患儿CD3 CD4 、CD3 CD8 、CD3-CD19 、CD16 CD56 百分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初诊时HCMV感染组细胞免疫异常74例(84.09%),非感染组91例(64.08%);6个月后,HCMV感染组检测到细胞免疫异常24例(27.27%),非感染组5例(3.52%),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CM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近期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HCMV感染组35例(39.78%)病程超过6个月.非感染组24例(16.90%)病程超过6个月,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HCMV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15例(27.78%),常规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20例(58.82%),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MV感染诱发的细胞免疫异常是儿童ITP发病及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抗HCMV治疗对ITP治疗有明确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及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非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血及脑脊液中MP-DNA量,并与血及脑脊液中MP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阳性结果比较。结果(1)在262例非化脑患儿不同的年龄组中,各组脑脊液MP-D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脑脊液MP-IgM的阳性率(P<0.05)。在3岁以下患儿组中,血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血MP-IgM的阳性率(P<0.05),而3岁以上各组中两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2)在重症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其脑脊液及血MP-DNA的拷贝数均较轻症者明显升高(P<0.01)。(3)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及血MP-DNA的拷贝数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尤其3岁以下患儿)M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方法,并且为评估病情轻重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12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清IL-12、IL-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儿50例。婴幼儿哮喘13例,儿童哮喘37例。发作期30例,经吸入激素治疗后缓解期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2例。IL-12、IL-4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试验(APAAP)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郭氏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1.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IL-12水平分别为(24.44±13.26)、(42.30±12.65)、(44.68±28.28)ng/L,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92P<0.01),发作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缓解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IL-4在发作期、缓解期、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0%、35%、9%,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χ2=5.96P<0.05),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χ2=4.17P<0.05)。3.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CD3(t=3.18P<0.01)、CD4(t=5.51P<0.01)、CD8(t=10.38P<0.01)均降低,CD4/CD8升高(t=4.28P<0.01),RBC-C3bR降低(t=4.65P<0.01),RBC-IC增高(t=10.22P<0.01)。4.IL-4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5),与RBC-IC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哮喘患儿缓解期IL-12水平恢复至接近健康儿童,IL-4水平仍高于健康儿童。应坚持长期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