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安全的进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层厚为0.1mm的连续横断面断层解剖图像,对蝶窦及其重要毗邻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46.7%视神经管以及70%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壁处形成突起。堞窦口上下径为(3.41±0.56)mm,左右径为(2.24±0.35)mm,蝶窦口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管间的距离分别为(19.63±2.26)mm、(8.83±1.42)mm。结论通过对蝶窦连续横断面薄层断层解剖图像的追踪观察,可以获得蝶窦及其重要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
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蝶窦CT图像和实体解剖的区别,为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 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 ,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观察.结果 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一般后壁较薄,最薄者仅为0.6 mm.结论 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操作范围及毗邻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蝶窦口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影像解剖数据,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取30例蝶窦无异常的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鼻窦薄层扫描,并行矢状位及冠状位的重建,利用工作站对蝶窦口与周围结构进行测量。结果蝶窦口的最大上下径为(2.28±0.52)mm,左右径为(2.06±0.32)mm,蝶窦口与前鼻孔的距离为(72.34±3.67)mm,蝶窦口与蝶窦顶壁、后壁、下壁及外侧壁的最大距离分别为(10.64±3.99)(、17.68±2.78)(、13.25±3.50)(、8.76±3.79)mm。结论蝶窦口为经蝶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扩大蝶窦口应自蝶窦口向内下方扩大,向上不易超过(10.64±3.99)mm,向外侧不易超过(8.76±3.79)mm。  相似文献   

4.
蝶窦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测蝶窦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为有关蝶窦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对148例患者行鼻窦冠状位及横断位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从不同方位观察测量蝶窦的形态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蝶骨体及其骨性突起的气化状况及程度变化很大,蝶骨小翼及前床突气化率与视神经管向蝶窦内的突出率相关(x2 = 60. 640,P< 0. 001)。斜坡气化率与颈内动脉向蝶窦内的突出率亦具显著相关性(χ2 =81.036,P<0.001)。翼突气化率与翼管向蝶窦内的突出率亦相关(χ2=9.317,P=0.002)。结论:蝶骨体及其骨性突起的气化状况影响其毗邻血管神经与蝶窦的距离及其向蝶窦内突出程度及位置。在对蝶窦形态大小各异的患者行有关蝶窦的手术前应从各方位充分了解蝶窦与其毗邻血管神经空间关系,减少损伤这些血管神经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100例经鼻蝶窦手术患者的头颅X线平片、矢状断层和冠状CT扫描片,以及手术中直接观察的结果,仔细研究了蝶窦的气化类型,提出一种新的两侧组合分型法。发现相同型蝶窦占58%,不同型占42%,前者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后者可分为10个亚型。强调此种分型法对经鼻蝶窦手术时选择合适的进路具有重要意义。蝶上筛房的出现率为22%,如果手术者不熟悉它的解剖,术中易将其误认为蝶窦,而误伤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蝶窦分隔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蝶窦分隔分类方式,并分析骨性蝶窦分隔与颈内动脉(ICA)C3段之间的解剖相关性,探讨蝶窦分隔与ICA C3段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的110例患者.根据CT冠状位图像中蝶窦分隔的形态和位置,将蝶窦分隔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颞骨薄层断面解剖图像和相应CT图像对照研究,以证明二者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首例女性可视人数据集,将颞骨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多层螺旋CT图像对照观察。结果:将颞骨薄层横断面与多层螺旋CT图像对照研究表明:选取的10个解剖结构完全匹配,颞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都得到良好显示。选择5个典型层面,对颞骨内部结构在连续薄层横断面及多层螺旋CT图像上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描述。结论:研究表明,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CT图像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前者能为后者提供完整而清晰的断层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髋关节斜冠状位的影像断层解剖在颈干角测量中的应用,为外科学提供准确的量化指标.方法 (1)对髋关节标本进行冠状位和斜冠位连续薄层断面解剖铣切.(2)选取患者108例,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斜冠位重建和三维重建,测量颈干角.结果 (1)斜冠位可在同一层面显示股骨头、颈、干最大径.(2)斜冠位和三维图像所测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和三维图像所测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斜冠位断层解剖和CT重建为颈干角准确测量的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9.
咽鼓管薄层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咽鼓管周围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通过冰冻铣切技术获得咽鼓管区域连续薄层断层解剖图像,观察、测量咽鼓管及周围重要毗邻结构。结果 咽鼓管两侧枕状黏膜间经测量,咽口宽度为(4.92±2.68)mm;于咽口所在平面,11侧未见下鼻甲,测量剩余19侧标本咽口到下鼻甲后端黏膜距离为(11.65±3.42)mm;咽鼓管骨部与颈动脉管间骨质厚度为(1.28±0.31)mm。结论 通过对咽鼓管区的薄层断层解剖测量,可获得较精确的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成人蝶窦解剖及变异的多层螺旋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SL  Wang ZC  Xia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2-2176
目的 明确蝶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精细影像解剖,探讨蝶窦不同气化类型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3至11月260例副鼻窦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利用多层螺旋CT中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从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对蝶窦及其周围结构进行系统地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蝶窦气化类型发生率分别为:未发育型0.19%,甲介型1.54%,鞍前型8.08%,半鞍型22.88%,全鞍型20.58%,鞍枕型46.73%.不同类型窦腔在左右两侧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鞍背气化Ⅰ型48.08%,Ⅱ型25.19%,Ⅲ型26.73%,其中98.6%见于鞍枕型蝶窦.蝶窦腔内副分隔或骨嵴发生率为51.5%,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蝶窦内骨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上筛房在不同类型蝶窦腔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管、圆孔突入蝶窦发生率分别为39.2%、15.8%,均见于翼突气化者.颈内动脉管0级13.5%,1级50.0%,2级26.9%,3级9.6%(其中88.0%见于鞍枕型,10.0%见于全鞍型);随着蝶窦在蝶骨体内气化范围的增大,2、3级颈内动脉管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管0级4.4%,1级19.2%,2级26.0%,3级29.1%,4级21.3%.随着蝶窦气化范围的增大,3、4级视神经管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MPR技术多方位连续动态观察可准确显示蝶窦精细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立体关系,为鼻内镜及颅底外科手术安全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蝶窦的气化发育对蝶鞍区手术的影响。方法:对50例成人头颅行冠状位、矢状全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结果:100例蝶窦中属甲介型为4%,鞍前型为18%,半鞍型为18%,全鞍型为14%,鞍枕型为46%;蝶窦的横径左、右侧分别为18.48mm和17.58mm;前后径左、右侧分别为22.20mm和20.82mm;上下径左、右侧分别为21.02mm和20.38mm。蝶窦外侧壁至正中线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4.78mm和15.18mm。结论:蝶窦的气化发育及分型分度为经蝶鞍区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炎的CT临床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006年6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蝶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结果 本组中17例以头痛为主诉就诊.18例中,蝶窦气化分型为鞍前型7例(7/18,38.9%),鞍后型6例(6/18,33.3%),甲介型5例(5/18,27.8%).12例蝶窦有中隔,其中1个中隔6例,2个中隔4例,2个以上中隔者2例;6例蝶窦为单房.CT表现为蝶窦腔的部分或全部混浊变暗,蝶窦内密度增高.11例行鼻内窥镜蝶窦开放冲洗术,7例行抗感染治疗,均治愈.结论 CT可提供蝶窦解剖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对鼻内窥镜手术有指导意义.CT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经蝶入路鼻内镜手术的发展现状。从蝶窦相关的解剖学概况,蝶窦病变的诊断思路,鼻内镜手术在蝶窦及经蝶入路颅底手术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鼻内镜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的重要价值。结论鼻内镜手术应用于蝶窦病变的诊治具有极佳的临床效果;经蝶入路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使得鼻颅底外科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冠状面CT扫描在鞍区断层影像解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CT断层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利用全身CT设备,对16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CT增强扫描,层厚15~2mm。结果正常垂体高度为26~84mm,平均46±2.1mm,宽度为8~21mm,平均13.8±4.1mm,5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43%)、平坦型次之(36%),隆起型较少(21%);26%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鞍底有51%呈凹陷型,45%呈平坦型,4%呈隆起型,有50例(30%)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结论冠状面薄层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相互关系,为鼻窦病变的CT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60例正常人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39例行横断层加冠状扫描,21例于横断层扫描后加冠状扫描。结果根据后组筛窦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蝶前型(49.2%),蝶侧型(36.7%)和蝶上型(14.2%)。根据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管前型(46.7%),管口间型(23.3%),管后型(13.3%),蝶鞍型(10%)和管周型(6.7%)。结论 CT扫描是观察副鼻窦和视神经管最重要方法,能为临床副鼻窦疾病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筛窦和蝶窦间的解剖关系和类型,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相关的诊疗数据。[方法]对100例行椎动脉造影增强的病人鼻窦区进行CT水平位扫描,并利用工作站三维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给蝶窦筛窭进一步分型,观察两者的比邻关系。[结果]根据筛窦与蝶窦的关系,将筛窦分为蝶前型13l例(65.5%)、蝶上型69例(34.5%);根据气化程度,将蝶窦分为未发育型(0%)、甲介型(0%)、鞍前型(7%)、半鞍型(25%)、全鞍型(20%)、枕鞍型(48%)。[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对蝶筛毗邻关系及蝶窦筛窦的发育情况作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邝琰  何彬普 《西部医学》2011,23(4):727-728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中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的冠状位CT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鼻中隔偏曲21例、额窦未发育2例、蝶窦未发育1例。漏斗型12例,占17.91%,窦口鼻道复合体型31例,占46.27%,蝶筛隐窝型5例,占7.46%,息肉型19例,占28.36%。结论冠状位CT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的解剖及变异,为术前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解剖依据,是目前诊断青少年慢性副鼻窦炎疾病的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