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9岁。因发热、全身皮疹、局部水疱3天,于2001年4月23日入院。患儿于发病前2天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当地一卫生室静滴洁霉素1.8g,/次,1次/天,治疗2天后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局部有水疱,伴发热,体温38.5℃左右。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体重24kg。全身皮肤散在红色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儿,女,出生6d,因"皮肤黄染3d,加重伴发热、吸吮差、嗜睡1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7℃,呼吸50/min,体重2.6kg,心率152/min,患儿嗜睡状,反应差、刺激足底7下哭,哭声低,不连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达手足心,双侧眼睑可见黄色分泌物,眼结膜充血,四肢肌张力低下。入院当天查肝功能:总胆红素573.6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10.5 mg/L,总蛋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输液外渗皮肤的用药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药物静脉输注是临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儿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新生儿静脉细如缝合线,且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静脉药物或静脉液体外渗现象,新生儿表皮组织薄弱,一旦发牛液体外渗现象,较成人的外渗程度更快、更严重。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皮肤用药护理,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总结1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原因和护理,利用早期使用安尔碘消毒针刺减压排液法,酚妥拉明湿热敷等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皮肤坏死尽早愈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施细菊 《护理研究》2006,20(25):2349-2349
2004年3月—2005年10月,我科住院新生儿头皮输液共280例,发生渗漏致局部肿胀、小水疱、静脉炎共23例,其中出现局部肿胀18例,单纯小水疱4例,小水疱伴静脉炎1例。23例中22例经局部处理,30min至4h局部皮肤肿胀、小水疱迅速消退,无皮肤损害发生;1例小水疱伴静脉炎致局部溃疡坏死。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年龄5h,足月剖宫产。因轻度窒息、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经产科转入。入院时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明显三凹征、唇周发绀、反映差。立即置暖箱,面罩给氧,按医嘱给予抗感染、镇静、止血、纠酸、脱水、护脑、静脉营养等处理。输液第…  相似文献   

6.
输液渗漏致小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20min,主因胎龄375^5/7周,伴低体重出生20min,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收人我院新生儿科。人院时体重184%。人院后经过10天的治疗,患儿病情趋于稳定。住院第11天上午10:00时,白班护士在患儿右足背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一次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肌注青霉素致皮肤坏死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各种原因致使药液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关节等损伤,称为渗漏性损伤。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可引起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后果。儿童发生渗漏可占穿刺静脉的11%~58%,0.24%出现渗漏性皮肤坏死。我科发生1例因液体外渗致新生儿足背皮肤坏死,这是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来第一次碰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脐带处理是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断脐 ,再用脐带消毒液擦试断端后覆盖无菌纱布。我院所用脐带消毒液为高锰酸钾加生理盐水配制成 2 0 %的高锰酸钾。 2 0 0 2年 7月 ,我科一住院分娩产妇行剖宫产分娩 ,护士在断脐时 ,将脐带消毒液溅上新生儿皮肤致皮肤灼伤 ,经积极护阻 ,伤口愈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孕妇 ,2 7岁。 2 0 0 2年 7月在医院急诊行剖宫产术 ,术中顺利 ,新生儿Apgar 10分。助产士对脐带用气门芯套扎 ,断端用脐带消毒液涂擦 ,查看脐周皮肤未被脐带消毒液污染 ,用无菌纱布盖。婴儿夜间安静 ,未发现异常。第 2天上…  相似文献   

11.
肌内注射安络血致局部皮肤损害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络血,又名肾上腺色腙,作为一种促凝血药,用药途径为肌内注射和口服两种。口服每次5 ̄10 mg;2 ̄3次/d,肌内注射每次5 ̄10 mg,2 ̄3次/d[1]。我科于2004年12月31日-1月2日对1例男性患者按规定剂量分别于左右两侧臀部肌内注射安络血,2 d后患者左右两侧臀部及大腿皮肤呈大片黑紫及紫红色样改变。现将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反复咳嗽气喘37年,活动后气短8年,此次入院因咳喘加重伴咯血,咯血量最多200 ml/d,因有咯血窒息的危险,于2004年12月31日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心电监护示患者生命体征平…  相似文献   

12.
现将临床1例因足背静脉输液致皮肤破溃的病例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男,81岁,因发热,咳嗽,咯痰入院,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入院后的第3天、护士为患者静脉输液时发现双上肢水肿,选择足背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患者未诉不适,液体输入顺利,静脉穿刺处回抽见血,当输入1h后发现液体外渗面积(3 cm×3 cm)拔针按压,选择其他部位输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0例24 h连续静脉补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比较两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结果:观察组上肢输液、下肢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可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  相似文献   

14.
陈慧  潘菲 《护理学报》2019,26(20):53-54
总结1例新生儿脓疱病致早产儿皮肤破损的护理经验。本例患儿住院期间无诱因相继出现4处皮肤破损,分别为腹股沟处、右手背及左侧面颊3处的Ⅱ期伤口及足跟部皮肤破损Ⅲ期伤口,Ⅱ期伤口给予0.5%聚维酮碘消毒、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氧疗、水胶体敷料等措施;Ⅲ期皮肤破损伤口,有脓性分泌物,除上述措施外加用百多邦外涂,效果不佳,予局部清创后改用银离子敷料。根部不同部位皮损的特点,辅以不同部位的体位支持、消毒隔离及疼痛管理等护理,3处Ⅱ期伤口于2~4 d逐步愈合,足跟部Ⅲ期皮损处于发生后11 d后好转愈合。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中,有的患者在输液完毕后将无菌输液贴长时间保留于手背上,有时甚至到第2天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发现后才将其揭除。2006-01我科发生家属揭除输液贴致患者皮肤擦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伴有皮肤损害的艾滋病患者的护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周新平 《现代护理》2005,11(11):899-899
静脉炎是肿瘤病人化疗中常见的化疗反应之一,而临床上静脉炎的忽视导致皮肤坏死的病例报道少见。我科对于此病例给予及时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皮肤得到了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右前臂溃疡1年余于2013年9月14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丘疹,未予以重视,皮损逐渐增大,顶部开始糜烂,皮损范围扩大并出现表皮坏死、溃疡,溃疡处有触痛。曾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皮损有所好转,但易反复发作。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关节疼痛,既往体健,否认创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皮肤科就诊。  相似文献   

19.
刘瑞碧 《当代护士》2010,(5):107-108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救治方法,但新生儿头皮动静脉有时不容易鉴别,特别是循环不良时更难鉴别.现将本科遇到的1例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误人动脉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花酒精湿敷对新生儿静滴多巴胺致皮肤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湿敷组30例、常规组30例.湿敷组采用50%红花酒精纱布或棉片敷于穿刺点周围及沿穿刺静脉血液走向的皮肤表面,保持湿润至输液完毕.结果:两组皮肤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0%红花酒精湿敷可明显降低皮肤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