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世明 《中外医疗》2008,27(17):47-47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外科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后路手术治疗.结果 36例脊髓型颈椎病志者,经前、后路手术治疗后,优19例,良8例,优良率75.0%,有效率91.7%.结论 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进一步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外科治疗的原理和适应证,回顾分析1959年12月至2000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5 198例.对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认为:(1)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多数采取保守治疗,而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标不在于清除压迫神经、血管的骨刺或椎间盘,而在于消除该部位因不稳定造成的创伤性炎症.(2)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颈椎侧位X线平片上,C3~C6任何一节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即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颈椎病的发病是神经、血管的压迫与相应节段的不稳定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多节段脊髓受压者,宜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术.脊髓单节段或二个节段受压而无椎管狭窄者、颈椎后凸畸形或有明显不稳定者,应当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27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各项与发病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外伤史、家族史、枕头厚度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与伏案工作时间可能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有关.结论:与颈型颈椎病相比,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年龄偏大,且与家族病史关系密切.合理用枕、防止外伤是等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综合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各类期刊杂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及手术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等作以概括、探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颈椎退行性变而造成脊髓受压,其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每种手术入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比例的致残率。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偏向于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颈椎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干预逐渐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的33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不同病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疾病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23例手术治疗分析于益民张成浩王铁兵王用凯李宝克(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外科治疗我院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及后路椎管扩大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随...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CSM)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由于致压多来自脊髓的前方,因而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合理的.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共7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现代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规范化腧穴处方。[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数据库,对近40年来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总结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治疗方法以及补泻手法。[结果]统计发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常选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等循行过肩的经脉,常用的腧穴为夹脊穴、悬钟、外关、手三里等。针灸疗法和疏密波型电针疗法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常用方法。[结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足阳明经以及循行过肩的经脉受损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病理基础,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穴应以上述经脉为主,从而使患者颈部气血循行通畅,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4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明确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患者的原因均属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概念含混不清,本组患者确诊并经过手术治疗后优良率85.7%.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脊髓型颈椎病有足够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149、95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92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根据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不同分解产物和等位基因来判断每例患者骨保护素的基因型。确定对照组、疾病组不同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评价颈椎病严重度以JOA评分,同时采用颈椎MRI评价病变节段,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采用两元回归分析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149T/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950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两组分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于149T/C基因型,其JOA评分、颈椎MRI受累节段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9 T/C SNP、平均桌面工作时间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骨保护素149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有关,而与其严重度无关。95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无明确相关性。149 T/C SNP、平均桌面工作时间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分型之一,发病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中医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主要运用针灸、手法推拿、中药内服等方法,且疗效肯定。中医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手术病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 对47例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严密观察.结果 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74.1%,一例较严重的严重并发症,显示此种治疗有效可能为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方法.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轻脊髓压迫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早期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后期功能锻炼可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查阅相关文献,从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脊椎结构异常,脊髓的病理变化及其他方面就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和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恢复率,JOA法(17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47例(59.5%),良11例(13.9),优良率为73.4%.术后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前功能评分、膨胀恢复率、T2WI是否高信号有关.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需手术处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病程、术前评分、膨胀恢复率及T2WI高信号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病变涉及的功能节段较多,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方式的选择复杂.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解除脊髓受压,维持减压节段的稳定性.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学。方法对以往文献中提及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中最严重的一类疾患,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理论有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黄韧带增生肥厚、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导致的颈椎失稳等。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学日渐完善及精细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部分病因学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3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报告对发病因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骼骨块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3a~7.2a,平均49个月。结果: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显示、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在6个月~1a内手术疗效较满意,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较好,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42例脊髓型颈椎病通过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颈前路减压植骨术.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功能评价:优良36例,可4例,差2例.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手术时机、适应证、术中注意的问题和并发症的防治对手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是指按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评价标准(JOA评分)分类[1],评分在0~8分的脊髓型颈椎病.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较多.本研究旨在探究前路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的针刀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20年临床应用,针刀治疗以其疗效好,价格低,操作简单,低复发率,正逐渐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将通过分析针刀医学理论在颈椎病诊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提高颈椎病的针刀治愈率提供理论依据。1发病机制1·1西医学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1)机械压学说,该学说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提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骨性压迫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1]。(2)生物力平衡失调学说[2],该学说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切除动物颈部的软组织后可造成颈椎病,提出颈部软组织缺损是颈椎病发病的原因之一。(3)炎性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