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预防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Phemister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78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Phemister术,采用"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方式。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残胃断口处吻合口瘘,其余77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无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例。5例(5.1%)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球囊扩张后缓解,改进技术后再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围巾式"食管-胃吻合可减少Phemister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75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出血病例行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时使用“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75例手术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复发出血2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术可减少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套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采用食管胃粘膜单层缝合套入术重建食管胃消化道515例。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诊1/2-3年未见有吞咽困难,钡透吻合宽度均在1.0cm以上,取头低位无钡剂反流现象。本术式操作简便。正确掌握这一吻合技术可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连续121例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结果。结果 手术死亡率1.65%(2/121)。存活的119例中,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2000年12月以前,有4例(3.36%)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扩张治愈;改进技术后再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 “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可减少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食管胃端侧吻合加胃底折叠术预防胃上部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胃上部癌作为治疗组,行胃端侧吻合加胃底折叠术,选取同期病况基本相同的38例病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食管胃端端吻合术进行对比分析。术后4~6个月行胃镜检查,观察有无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有无胃部烧灼感、反酸、胸部不适及吞咽困难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食管胃端侧吻合加胃底折叠术在胃上部癌治疗中能显著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降低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发生率。方法选择食管下段贲门区癌切除主动脉弓以下吻合手术。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取胃后壁距胃底顶部3~5 cm处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胃底向上提用胃壁包埋吻合口并包绕吻合口近端食管2 cm,再把胃后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结果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12个月,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7.22%(31/180),吻合口狭窄率3.33%(6/180)。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0/180)。传统吻合方法反流率39.33%(59/150),吻合口狭窄率8.00%(12/150),吻合口瘘发生率2.67%(4/150)。结论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法,预防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和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食管床叠胃颈部分层斜坡吻合的临床经验,探讨中、上段食管癌的吻合部位及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实验组采用经食管床叠胃颈部分层斜坡吻合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98例,与对照组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92例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98例中,1例发生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15例。对照组中5例发生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16例。结论经食管床叠胃颈部分层斜坡吻合能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减轻胃食管反流等,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胃液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设计“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将1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16例切开胃壁浆肌层与食管下端等宽,游离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指套状凸起,在其顶部切口与食管下端吻合,最后把浆肌层切缘上提缝合至食管外膜包埋吻合口;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单层食管胃吻合术。术后14天、1、3、6和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胃液食管反流4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3例,不同程度胃液食管反流60例。结论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是一种具有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较好的抗胃液食管反流作用,且符合生理的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胃空肠吻合术对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5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胃、空肠唇状单层Gambee法吻合,食管胃吻合43例,食管空肠吻合11例。结果全组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3~12月钡餐检查示吻合口口径平均1.6(1.2~2.0)cm。54例平均随访5.8(1.5~8.0)年,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和14.3%(14/28)。结论单层唇状吻合重建消化道有单层吻合和套入式吻合的双重优点,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并发症已明显下降,而反流性食管炎已成为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为此设计了食管粘膜层经胃壁肌层下隧道行食管胃吻合术。方法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175例,其中20例与同期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20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个月,行食管压力测定、食管镜检查、组织活检和食管内反流液pH值测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明显地抗反流作用,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胃浆肌瓣包套的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273例贲门癌,食管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28例,并分别采用胃浆肌瓣包套的食管胃吻合术及传统的食管胃二层同心圆吻合术。结果 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10例。  相似文献   

12.
丹参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将172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使用组82例和对照组90例。丹参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丹参注射液10~15d,平均12.4d。比较两组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及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丹参组2.4%(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及3.7%,丹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与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改进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将55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荷包式吻合;食管胃分层吻合;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三种不同的吻合方式,比较各组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75%,1.09%和0;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1%,3.25%和0.96%。三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食管重建术吻合术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延长食管胃粘膜吻合、吻合器吻合、传统术式吻合三种不同食管重建术式对吻合口瘘口和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1996年3月-1998年3月对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重建术者采用新术式241例,颈吻合24例,胸内吻合217例,吻合器吻合110例,均为胸内吻合;1995年3月-1996年3月采用传统术式211例,颈吻合22例,胸内吻合189例。传统术式发生吻合口瘘3例,颈部、弓上、弓上吻合各1例,新术式组及吻合  相似文献   

17.
多种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6年2月至1999年1月应用沪产GF—Ⅰ型和常州产WGW—Ⅰ型弯管形两种消化道吻合器,对53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进行了食管胃吻合术,无吻合失败。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1.3%(7,539),吻合口狭窄率1.8%(10/539),死亡率0.6%(3/539)。作认为:采用小切口,食管胃机械吻合操作简便,吻合可靠,价格便宜,手术时间短,术后病人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节省了住院费用,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结合 本组病例,提出采用31号GF—Ⅰ型吻合器进行弓下吻合,26号WGW—Ⅰ型吻合器进行胸顶以上吻合,减少跨弓吻合,有助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内镜室因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扩张术的食管癌术后患者为实验组(n=138),以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能进食固体食物的食管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n=27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了解术前体重指数、术前吞咽情况、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无狭窄、病变位置、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吻合方式、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等因素对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和术后吻合口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方式和吻合口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吞咽困难(P=0.05)、肿瘤直径(P =0.1)、病理分期(P =0.04)、吻合口瘘(P<0.01)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吻合口瘘(OR=5.87,95% CI:2.65~13.01;P<0.01)、肿瘤直径<3 cm(OR=1.65,95% CI:1.01~2.67;P =0.04)是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术前吞咽情况亦是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其中半流质患者相对于流质患者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OR=2.13,95% CI:1.32~3.45;P<0.01)。 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性食管扩张对预防吻合口狭窄非常重要。术前吞咽困难相对较轻、肿瘤直径相对较短及病理分期相对较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吻合狭窄,对于这部分患者应采取侧侧吻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to find out the exact etiology of anastomotic cancers of colon post resection and differentiate them between a recurrence, second primary, and metastatic disease (local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 Web-based literature search was done, and datas collected. We searched PubMed for papers using the keywords colon cancer recurrence, anastomotic recurrence, and recurrent colon carcinoma. We also searched for systematic review in the same topic. In addition, we used our personal referrence archive. Anastomotic recurrences of colon are postulated to arise due to inadequate margins, tumor implantation by exfoliated cells, altere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owel anastomosis, and missed synchronous lesions. Some tumors are unique with repeated recurrence after repeated resection. Duration after primary surgery plays a major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recurrent and second primary lesions. Repeated recurrences after repeated resections have to be considered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 or metastatic disease due to the virulence of the diseas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olonic anastomotic lesion are required to differentiate it between a recurrent, a second primary lesion, and a metastatic disease (local manifestation of a systemic disease). The nomenclature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urvival of these patients, as a second primary lesion will have different survival compared to that of recurrent les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人在胃肠道手术时发生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6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采取了综合性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纠正、肠道的准备、术中进行无菌的肠减压、采用无损伤的针线、运用医用胶涂布、营养管的安置以及术后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等。结果 6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人,严密的围手术期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胃肠道手术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