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晓霞  郎奕 《天津药学》2005,17(3):26-28
目的:了解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7例,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剂量为口服24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普勒、神经系统检查,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盐酸倍他司汀不但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状(P<0.01),对眩晕发作时伴随的恶心、呕吐、耳鸣、耳闷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本药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伴随症状,且耐受性强,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眩晕宁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VBI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苯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宁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眩晕效果良好,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共70例。观察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70例。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75.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诊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1/次,1次/d,疗程为10d;观察组41例患者静脉滴注倍他司汀40mg/次,溶于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1次/d,疗程为10d;两组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倍他司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倍他司汀、复方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  王芹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985-985
我院自1999~2000年采用静脉滴注倍他司汀、复方丹参治疗以突发剧烈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患者共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09例;治疗组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倍他司汀与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川芎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倍他司汀,治疗后1个月,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统计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存在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耳鸣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川芎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较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倍他司汀8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30例仅口服倍他司汀8mg,每天3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天3次;倍他司汀8m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30例仅口服倍他司汀8mg,每天3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芬  戴秀珍 《淮海医药》2013,31(1):35-3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均行1疗程(7d)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疗效较血栓通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倍他司汀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予以倍他司汀口服,同时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倍他司汀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常规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口服眩晕停片、西比灵片,疗程7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连用7d,观察眩晕与伴发症状,阳性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起效快,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为81.7%,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不但起效快,而且提高疗效,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用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等自觉症状是否缓解,及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11%和93.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一组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外界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摇晃,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临床上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及非系统性眩晕(亦称头晕),病因复杂,以耳源性、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等多  相似文献   

15.
刘菊 《青岛医药卫生》2009,41(3):187-188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一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人,对照组56人,治疗组用倍他司汀、利多卡因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有效率78.6%,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倍他司汀、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应用利多卡因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33例,应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显效时间及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赵晓琴  裘雅玲 《中国医药》2013,8(6):788-790
目的 观察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治愈好转情况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液速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4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液速度与治疗前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26±8)m/s比(23±7) m/s,(27±7) m/s比(24±7) m/s,(26±8)m/s比(23 ±7) m/s,对照组:(27±8)m/s比(24±7)m/s,(27 ±7)m/s比(24 ±6) m/s,(27±8) m/s比(26±8)m/s] (P<0.05),但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液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徐倩 《北方药学》2015,(11):98-99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倍他司汀口服治疗。治疗后使用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TCD)检测血流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氟桂利嗪组,P<0.05。两组经过治疗,血流异常情况得到改善,联合治疗组血流异常情况的改善情况要优于氟桂利嗪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兰 《江西医药》2007,42(5):428-429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46例用复方丹参治疗,均治疗1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94例VBI患者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6例,均于发病24h内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加用倍他司汀4mg肌内注射,2次/d。两组均治疗14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55%比38%,38%比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治疗组经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效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VBI临床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