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适当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提高对囊性动脉瘤的认识和改进其治疗方法。囊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有 :(1)静脉移植法 ;(2 )改变血液动力学诱发法 ;(3)血管壁中层破坏法 ;(4)选择具有遗传倾向的动物法 ;(5 )假性动脉瘤制作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动脉瘤破裂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28个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散在于动脉瘤壁,动脉瘤顶部存在成片的TUNEL阳性染色(考虑为瘤壁坏死灶),在瘤顶部破裂口周围可见阳性细胞聚集。动脉瘤破裂组凋亡细胞的阳性率(平均39%)与未破裂动脉瘤组(平均21%)相比,P〈0.01。结论动脉瘤壁的肌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甚至坏死是导致瘤壁脆弱并自发破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期望对其手术治疗起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83例患者的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等与预后(GOS)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与GOS显著相关(P〈O.01),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与GOS无关(P〉0.05)。结论 患者的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与预后有相关性,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与预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椎动脉处的动脉瘤位置深在,与脑干、穿支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颈静脉结节及后组脑神经的阻挡给手术治疗造成困难,术后脑神经受损等并发症较多。手术入路及方法的不断改进,降低了手术夹闭囊性动脉瘤的难度;血管移植重建技术为梭形和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形成假性动脉瘤,及其形成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建立兔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制,对临床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DSA造影影像及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其形成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①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②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③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以上3种病变在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其形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形成期及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真性动脉瘤尽早行病因治疗是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红霞  高志安 《山东医药》2011,51(27):70-7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标本56份(恶性组),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2份(交界性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4份(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三组TRAIL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交界性组、良性组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8.3%、92.9%,三组比较P均〈0.05。TRAIL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析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TRAIL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恶性转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RAIL丢失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预测破裂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4例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颅内动脉瘤有、无破裂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高宽比(AR)、动脉瘤高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入射角]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壁面剪应力(WSS)、振荡剪切因子(OSI)、相对滞留时间(RRT)]。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1例,未破裂13例。破裂组患者AR、SR及入射角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而OSI、RRT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AR、SR、入射角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WSS、OSI、RRT有助于评估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8.
颅内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大型囊性动脉瘤最常见的是椎动脉一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VA-PICA大型囊性动脉瘤存在着占位效应,一部分动脉瘤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脑干压迫症状逐渐严重时,介入治疗无法解除占位效应,甚至不能缓解动脉瘤的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神经放射滨不断完善,拓宽了此病的治疗范围和适应证。有关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栓塞材料和栓塞技术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可以完全栓塞窄颈动脉;而用于宽颈动脉瘤的赤道技术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胰头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头肿块大约可分为实性肿块(最常见的是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囊性肿块(最常见的是囊性肿瘤、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对有经验的医师来说,处理胰头肿块亦很困难。鉴别胰头肿块的目的为:(1)确立诊断;(2)分期;(3)制定治疗计划。本目的是讨论胰头肿块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ET-1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管痉挛与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关系,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于手术前后检测其血浆ET-1含量;同期选择脑肿瘤患者15例(脑肿瘤组0和健康成人1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瘤组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17例,脑肿瘤组仅1例(P<0.01)。动脉瘤组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浆ET-1含量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痉挛的严重程度相关。认为ET-1可能是导致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结合TCD检查可及时发现并治疗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完善,拓宽了此病的治疗范围和适应证。有关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栓塞材料和栓塞技术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可以完全栓塞窄颈动脉瘤;而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材料和技术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建立颅内动脉瘤模型,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建立颅内动脉瘤模型,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物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东原  邢颖  吕民  田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462-1463
目的 探讨年龄在脑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24例)和≥50岁组/1(32例)。对两组等待手术期间再出血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50岁组发生再出血2例(8.3%)≥50岁组发生再出血10例(31.3%)(P〈0.05)。结论 年龄可以作为选择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的一个参照指标,年龄大、动脉硬化重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防动脉瘤再破裂。年轻患者在血管痉挛期内再破裂可能性小,可适当延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花丹素(PLB)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0、12.5、25、50μmol/L PLB组,分别加入含0、12.5、25、50μmol/L PLB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计算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结果 12.5、25、50μmol/L PLB组细胞LDH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50μmol/L PLB组高于12.5μmol/L PLB组,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细...  相似文献   

17.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寄生原虫,其致病性尚有争议。构建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芽囊原虫致病性、致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动物、感染方式和虫体选择以及宿主免疫状态是影响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构建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构建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旨在为动物感染模型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心壁内植入永久性微电极的方法建立一种实验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动物模型,并对右室心尖部心内膜下室速模型成功地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与其它形式的动物模型相比,其特点为:(1)通过改变微电极埋植点能模拟左、右心室从心内膜到心外膜各个部位的几乎所有类型的室速;(2)通过改变起搏频率和持续时间可模拟不同血液动力学状态的室速;(3)通过控制埋植的微电极的数目可模拟单源性、多源性室速;(4)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评价室速的各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5)急慢性实验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9.
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SAH所致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张宏义  尹文伟 《山东医药》2008,48(44):23-24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始脑池冲洗;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腰椎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颅脑多普勒(TCD)监测。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及TCD报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偏瘫及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动脉瘤术后脑池冲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寄生原虫,其致病性尚有争议.构建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芽囊原虫致病性、致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动物、感染方式和虫体选择以及宿主免疫状态是影响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构建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构建人芽囊原虫感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