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肾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祖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体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补肾中药复方对6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探讨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结果表明,补肾阴肾阳三个中药复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P<0.001),从而证实了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并提示可能对造血干细胞增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京淑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11-111,116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联合环孢霉素A(CSA)、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79例,其中以复方中药制刺联合CSA、雄激素治疗45例为观察组,以CSA和雄激素治疗34例为对照组。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造血干/祖细胞生长、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观察复方中药制剂的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62.2%,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8.8%,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摘短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反应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可以作为从的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分子中药组学技术研究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药复方的多重作用及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出发,作者提出“分子中药组学”的概念,认为中药复方是通过化学成分组合影响到信号分子组合,使紊乱的信号分子网络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中医的证和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分子中药组学的关键技术是化学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分子中药组学策略发现了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是多糖、川芎嗪、阿魏酸和芍药苷, 补血作用的分子机理是影响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该病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三方面因素有关。祖国医学根据患者所呈现的证候,一般将本病划入“血虚”、“虚劳”、“血证”范畴。急性再障则进一步划分归“急劳”、“热劳”。近年来,中药复方在再障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关其机理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就有关研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骨髓造血生态位调控与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凤麟  王金环  代月  孙伟正  孙凤  郝晶  栾仲秋 《中草药》2019,50(18):4470-4476
骨髓造血生态位是造血干、祖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不仅关系到机体造血机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其稳态失调及异常可诱发多种血液疾病,甚至可被诸如白血病干细胞等恶性细胞病态适配,以致预后严重不良,因此对骨髓生态位的调控与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骨髓造血生态位的构成与生理病理基础,从中药活性组分与中药复方的调控展开,对复方药物组成和药效靶点进行图形分析,结合血液病临床,将分散研究加以整合与总结,以期为中医药对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痛(心)阳虚血瘀证大鼠vWF浓度的影响.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vWF浓度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够显著降低vWF的浓度.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能够降低vWF的浓度,抑制释放反应和花生四烯酸代谢(AA代谢),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杜冠华 《中成药》2002,24(11):878-880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也是中药复方制剂(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复方“升血方”中各味中药对骨髓抑制病理模型小鼠的造血功能的影响,确定复方中的主药,以期对复方进行更合理的优化组合。方法:以60Co照射造成小鼠骨髓造血抑制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析因分析方法,选择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项作为指标,分析“升血方”八味中药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结果:应用SAS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发现在正交设计模型中A、B、D、H四味中药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提示“升血方”中主药为A、B、D、H四味中药。  相似文献   

10.
用分子中药组学技术研究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复方的多重作用及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出发,作者提出“分子中药组学”的概念,认为中药复方是通过化学成分组合影响到信号分子组合,使紊乱的信号分子网络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中医的证和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分子中药组学的关键技术是化学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分子中药组学策略发现了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是多糖、川芎嗪、阿魏酸和芍药苷,补血作用的分子机理是影响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