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一采用环孢菌素A治疗纯红细胞冉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环孢菌素A单一药物治疗。结果:4例明显缓解,l例无效。结论:环孢菌素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佳,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环孢菌素A与雄激素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是以骨髓中单纯红系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患者血浆中存在抗幼红细胞抗体及抗红细胞生成素(EPO)抗体,细胞免疫异常如抑制性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增多,导致红系选择性免疫病理损伤。笔者应用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纯红再障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环胞菌素(CS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住院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CSA联合EPO和单用CSA,观察两组起效时间、疗效、缓解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18±2)天与对照组(30±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缓解时间治疗组(90±10)天与对照组(180±20)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有效率(显著加有效)分别为90%、8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SA联合EPO治疗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效快,缓解快,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7.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现已有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治疗再障获得成功的报道,我院从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用CSA雄激素——安雄片,共治疗10例再障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诊断标准 10例再障患者均系本院血液科住院病例,经外周血及骨髓检查,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再障(SAA—Ⅰ)2例,慢性重型再障(SAA—Ⅱ)2例,慢性再障6例。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环孢菌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已有大量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再障的发病,确有免疫机制的参与。临床应用抗胸腺或淋巴细胞球蛋白(Atgoralg)和甲基强的松龙(MP)等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障(SAA)有效,也是再障患者存在免疫紊乱的有力佐证[1]。环孢菌素A(cyslosporinA,简称CS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被用于治疗再障已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我院199408至199806应用CSA治疗16例再障患者,报告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PRCA 30例为治疗组,单用环孢素A治疗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 d(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PRCA,起效快、缓解快、复发率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金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0):616-617
目的:探讨CsA在治疗CAA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小剂量CsA联合司坦唑醇与单独使用司坦唑醇治疗CAA的疗效。结果:小剂量CsA联用司坦唑醇和单独使用司坦唑醇治疗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1.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小剂量治疗CA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环孢菌素(CsA)3 mg/(kg.d),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如无效停用,有效再继续服用3~6个月减量、停药并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9%,对照组为6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不但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再障)的疗效.方法 将31例患者分成2组.环孢菌素A、康力龙、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为治疗组,康力龙和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为对照组,疗程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8.75%,对照组总有效率26.7%,两组比较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环孢菌素A联用雄激素,复方皂矾丸治疗重再障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办龙联用复方皂矾丸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微.可逆,是无条件做移植的重再障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环孢菌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已被广泛用于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1]。为进一步探讨CsA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我院于1995-04~2000-12,对57例CAA患者进行CsA联合康力龙及单用康力龙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有CAA病例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CsA联合康力龙治疗组(治疗组)和康力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中位年龄34(11~63)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0例,中位年龄32(11~58)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治病人,其中住院病人45例,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6,(12)
目的采取环孢菌素A与雄激素联合使用的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另50例为对照组,在两组均采用一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雄激素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额外添加环孢菌素A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激素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使用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后者疗效更加确切,且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减少,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已有大量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再障的发病,确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有所增加,本文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而白细胞及血小板大多正常,本病不常见。为了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现将我院对年来诊治的35例PRCA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三.且一般资料:我院于1刃5年Z月一N%年10月共行骨髓穿刺检查8630例,经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确诊PRCA35例,占骨髓检查总数的O.4%。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8月一67岁,平均年龄万.6岁,14岁以下13例(37.l%),14一刀岁10例(28.6%),31-50岁9例(25.7%),sl岁以上3例(… 相似文献
19.
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A,CsA)是近年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第三代免疫抑制剂。自从开展应用CsA治疗再障以后,许多实验临床资料均已证实该药确有疗效。1988年我院在国内首次应用ATG和CsA治疗1例重型再障(SAA)获得成功[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者40例,其中重型再障(SAA)22例,极重型再障(VSAA)8例,依赖输血型非重型再障(NSAA)10例.采用ATG-F联合环孢菌素A的免疫抑制疗法.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CD3+和CD4+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8+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4+/ 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发现,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2.5%(SAA+VSAA组为70.0%、NSAA组为80.0%),总生存率为85.0%,且SAA+VSAA组和NSAA组的各项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病程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幅度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病程≤6个月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者(P<0.05),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幅度>2×109·L-1的患儿有效率显著高于≤2×109·L-1者(P<0.05).结论 ATG-F与CSA联合使用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改善T细胞功能异常,提高疗效,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优,同时提示两组药物联合使用时需对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研究,保证免疫抑制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