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乳胶灌注法,并细致解剖剥离,对35例尸体的直肠下动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直肠下动脉的出现率为(57.1±8.4)%,双侧存在率为(31.4±7.7)%,单侧为(25.7±7.4)%;其起源动脉以阴部内动脉较多,占(45.7±8.4)%,其次为髂内动脉(22.9±7.1)%和臂下动脉(20±6.7)%;该动脉起点内径为(1.0±0.19)mm;与源动脉间夹角均值为35°±6.1°;长度为(50.5±8.7)mm;直肠下动脉分布于直肠下1/3段,其中前1/3部的较多,占(62.9±7.8)%,布于两侧部及后部的相对较少,分别占(20±6.7)%和(17.1±6.4)%。部分标本直肠下动脉与直肠上动脉分支间存在器官外及器官表面吻合。以上结果显示,直肠下动脉的管径、角度可满足通过直肠下动脉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同时提示,在直肠疾病手术中,如需要,应尽可能保留直肠下动脉,以保证直肠残株的血供。  相似文献   

2.
前交通动脉瘤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及其毗邻解剖结构,以期为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例甲醛固定成人头颅,以红色乳胶灌注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解剖前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对其位置、形态、走行、分支血管及毗邻结构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前交通动脉变异较多,可分为单干型、双干型、"Y"型以及网状型,单干型前交通动脉仅占56.25%;前交通动脉的长度平均为(3.84±1.33)mm,管径平均为(1.56±0.43)mm,分支平均为(3.47±1.25)支,分支管径平均为(0.31±0.14)mm;大脑前动脉A1段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走行、管径和分支与大脑前动脉A1段关系密切.结论:前交通动脉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复杂,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使用50具(成人6,儿童39,胎儿5)动脉灌注的尸体,完整取出脑和脊髓,行肉眼和镜下观察脊髓表面的动脉。结果表明,脊髓前动脉中单支型占12%,双支型占80%,三支型占6%,四支型占2%;脊髓后动脉起自椎动脉者多于小脑下后动脉者;  相似文献   

4.
食管胸下段器官外及表面动脉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动脉的来源及分支形态,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尸30具,乳胶灌注,解剖剥离,肉眼观察食管各段动脉形态,分别测量可游离长度、起始点外径、终点外径分支间夹角。结果:该段动脉来源较稳定,可游离长度平均为(16.13±8.22)mm;胸主动脉食管支占53.85%;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占42.31%;右支气管动脉发出6支“食管正中动脉”。器官外动脉分支分2种类型;器官表面动脉分支有4种类型,吻合形态有3种。结论:食管胸下段可能是食管各段中供血最贫乏的,尤其是右侧下半区;食管胸下段动脉不具备消化道典型的“动脉弓 直动脉”模式;支气管动脉也是胸下段食管的主要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形态学特点,为外科治疗VBI提供了解剖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15具(30侧),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对枕动脉、椎动脉枕下三角段及其周围相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枕动脉的有效半径(约为68.62mm),远大于枕动脉与此段椎动脉的最近距离(约为2.67mm).结论:枕动脉可以与寰、枢之间椎动脉行端侧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移植有关的应用解剖学。方法:①利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40侧)的下肢进行了有关血管的观测;②取新鲜尸体的下肢2侧,分别做动脉内乳胶灌注和墨汁灌注,观测小腿外侧皮瓣有关皮支的发出位置、外径、浅出点等;③对15个(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普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外侧皮支穿出点的分布。结果:①皮支的浅出点大多(76.43%)在腓骨头最高点下方7~21cm范围内。②每侧最粗的皮支动脉的外径平均为1.8±0.4mm(1.4~2.9mm),两条伴行静脉的平均外径分别为2.9±0.5mm(1.8~4.8mm)和2.4±0.4mm(1.4~3.6mm)。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以皮支为蒂行游离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胰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22具尸体.结果 胰尾垂直径为(35.36±11.75)mm,前后径(17.48±5.64)mm;54.5%(12/22)的胰尾与脾门有距离,距离平均为13.86mm;胰尾的毗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回肠直动脉及器官表面动脉的形态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回肠直动脉分支类型、管径、间距以及器官表面动脉吻合网眼密度 (吻合网眼数 /统计肠总面积 )的观测 ,研究回肠直动脉对血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人及 2~ 6岁小儿尸体进行股动脉插管、乳胶灌注后解剖剥离 ,观察分支类型并测量其管径、间距以及单位面积吻合网眼密度。结果 :回肠各段直动脉、管径、间距均有所不同 ,其管径平均为 (0 .6 1± 0 .0 2 )mm、(0 .5 3± 0 .0 3) mm、(0 .5 1± 0 .0 1) mm ,间距为 (2 .2 1± 1.6 4 ) m m、(2 .17± 1.17) m m、 (2 .85± 0 .4 6 ) m m ,分支以 2支型为主 ,占 4 0 .2 3%、4 3.4 2 %和 4 3.5 2 %。结论 :回肠各段直动脉管径、间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33具尸体,胃后动脉出现28例,出现率为84.85%。本组共出现胃后动脉32支,其中起于脾上极动脉的17支(53.13%);起自脾动脉近侧1/3的5支(15.63%);中1/3的7支(21.88%);远侧1/3的3支(9.38%)。胃后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28±0.10(0.1—0.5)mm。本文为解剖学和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直肠前突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2006年6月至2009月12月期间,我院采用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6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41岁;病程3~26年,平均11年,其中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10例;混合痔(以内痔为主)16例;肛裂8例.有既往手术史者13例.术前排粪造影显示(1999年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拟定的直肠前突分度标准):轻度(6~15 mm)0例,中度(16~30 mm)51例,重度(≥30 mm)1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解剖特点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在50具100侧防腐固定尸体标本上观测并确定喉返神经与甲状腺的关系。结果在环甲关节区,喉返神经入喉处距甲状软骨下角尖为(8.2±2.6)mm,距喉结突出部位的水平相交点为(33.3±4.3)mm;在甲状腺下极区,喉返神经位于气管食管沟内,在气管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平面深度左侧为(10.4±2.0)mm,右侧为(12.0±2.0)mm;在甲状腺侧叶后区,95%的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外侧韧带后方经过,5%穿过甲状腺外侧韧带。结论喉返神经行程复杂,在颈部相关手术中应根据其解剖特点,自下向上全程解剖显露神经,以防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空肠直动脉动脉弓级数、分支类型、长度、管径、间距以及器官表面动脉吻合网眼密度 (吻合网眼数 /统计肠总面积个 /m2 )的观测 ,研究直动脉对空肠血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人及 2~ 6岁小儿尸体进行股动脉插管、乳胶灌注后解剖剥离观察其分支类型并测量其管径、间距。结果 :空肠各段直动脉长度、管径、间距均有所不同。直动脉分支各段以 3支型为主 ,占 5 2 .19± 8.0 4 %、4 2 .80± 6 .0 7% ,其长度为 2 2 .32± 0 .31mm、 2 5 .0 0± 0 .37m m ,管径平均为 0 .6 8± 0 .18m m、0 .72± 0 .0 1mm ,间距为 2 .89± 1.72 m m、2 .79± 2 .0 6 mm。结论 :空肠两段中直动脉长度、管径、分支类型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颈动脉联合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预测2型糖尿病(T2DM)发生心脑血管疾病(CCVD)的价值。方法 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化指标、颈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组CCVD与非CCV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9.54±2.13)mmol/L、甘油三酯(2.61±1.12)mmol/L、总胆固醇(5.95±1.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5±0.95)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21±1.12)、(1.21±1.01)、(4.23±1.14)、(2.85±0.74)mmol/L,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0±0.33)mm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1.53±0.36)mm大于对照组的(0.58±0.20)、(0.71±0.1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7例发生CCVD, 53例未发生CCVD。CCVD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3~4级占比分别为70.59%、76.47%,明显高于非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经会阴超声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后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盆腔良性病变女性患者90例,术前、术后3、6、12个月均应用经会阴超声对后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记录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例数,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对后盆腔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前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分别为(115.67±13.07)°和(110.21±12.50)°,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3例;术后3个月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分别为(121.15±15.05)°和(115.26±11.24)°,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5例;术后6个月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分别为(125.15±14.05)°和(118.36± 10.20)°,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术后12个月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分别为(128.91±14.06)°和(120.26± 11.34)°,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例数分别为21例、15例;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 2个月静息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肠角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会阴体运动过度、直肠膨出发生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可以导致女性后盆腔器官结构及功能不同程度改变.经会阴超声可以较好的评估后盆腔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食管颈部器官外及表面动脉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颈部动脉的来源及分支形态,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成、幼尸25具,红色乳胶灌注,解剖剥离,肉眼观察形态,分别测量;结果:该部供血动脉起点较多,其中甲状腺下动脉的食管支占71.43%;供血动脉可游离长度平均为(16.01±9.15)cm;器官外动脉分支分3种类型;器官表面动脉分支有4种类型,吻合形态有3种。结论:食管颈部动脉来源丰富,吻合较多,但血供评价应综合考虑器官内外的血管构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罩加压吸氧、抗凝、强心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气管内滴入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平均肺动脉压(PAMP)。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高于对照组的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5),对照组治疗前平均PAMP为(24.45±3.65)mm Hg,治疗后为(24.55±3.75)mm Hg,治疗前平均Pa O2(43.25±4.33)mm Hg,治疗后平均Pa O2(43.13±4.55)mm Hg,前后P>0.05,治疗前后结果无改变;观察组平均PAMP(25.95±3.35)mm Hg,PAMP(18.55±2.45)mm Hg,实验前平均Pa O2(45.66±4.73)mm Hg,试验后平均Pa O2(63.13±5.55)mm Hg,前后P<0.05,结果提示差异巨大,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临床意义。结论: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有利于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其临床效果明显,简单经济,能迅速解决持续动脉高压状态,提高血氧含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华丽  吴庭伦  袁喜红 《江西医药》2022,(11):1952-1953+1961
目的 探讨经肛外科技术治疗老年重度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江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度直肠脱垂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了经肛外科技术:经肛门入路行脱出肠管切除术,腹膜高位缝闭,肛提肌缝合以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39±17.8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8.71±26.57) mL,平均住院时间平均(8.55±3.41) d。术后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16.75±8.90)月,无复发病例,肛门功能正常。结论 经肛Altemeier手术治疗老年人重度直肠脱垂是一种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老年人耐受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灌注、解剖剥离方法对46具胎儿、2具儿童尸体骶中支数、起始类型、汇入部位、行径及其属支在骶前的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并就骶中静脉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在直肠切除术中,沿直肠固有筋膜及骶前筋膜之间游离直肠后壁是预防骶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颅外椎动脉和侧支吻合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颅外椎动脉段及其侧支吻合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 4 0具 80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颅外椎动脉各段的走行、分支及其侧支吻合情况 ,测量各段起点的外径、长度。结果 :前两段左侧椎动脉起点直径大于右侧 ,左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各段长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椎动脉与颈动脉间有广泛的吻合 ,一般为细小的肌支吻合 ,椎动脉与枕动脉间的血管吻合比较恒定。结论 :颅外椎动脉各段测量结果对椎动脉重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侧支吻合是椎动脉代偿机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之一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动态MR扫描与X线排粪造影对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Ⅳ的6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改良X线排粪造影及盆底动态MR排粪造影检查,对MR扫描参数进行优化,并对X线和MR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老年女性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多为多类型并发的复杂型。在排粪造影检查中,X线的肛上距变化值(27.16±16.40)mm,肛直角变化值(39.96±11.51)°,较MR的肛上距变化值(18.82±8.67)mm,肛直角变化值(23.17±7.12)°略大,且二者有统计学差异。MR在判断盆底器官下降性病变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可对盆底各膈室进行精准测量,膀胱颈的改变值为(28.52±15.21)mm,子宫颈或穹隆的改变值为(36.29±9.81)mm,道格拉斯窝底部的改变值为(10.78±7.64)mm,并可动态观察其形态变化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结论 X线可对肛直肠部的动态变化进行测量诊断;而盆底动态MR可对盆底4膈室的动态结构变化作整体评估,对出口梗阻型女性患者的动态影像进行量化。建议在X线的基础上选择性增加MR,对准确诊断OOC类型、指导术式,尤其是对治疗或手术后盆底改善情况及疗效判断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