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诊断的认识。方法:女性15例,男性7例。CT平扫22例,增强扫描19例。结果:22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Ⅳ区 锁骨上区占86.4%,V区占63.6%。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6.4%,淋巴结融合占68.2%。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观察受累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形态及强化方式特征。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受累8例,胰周小网膜10例,脾门1例,腰3平面以上腹膜后间隙6例,脾肿大10例。多房环形强化10例,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在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时的表现。方法:对17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抗结核治愈证实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6-74岁,平均45.9%;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6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胸部平片仅发现右上纵隔肿块和(或)右肺门肿块者6例,CT则在17例中共发现37个纵隔和(或)肺门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位于2R和(或)4R者共22个(59.4%),平扫时淋巴结内呈不均匀低密度者30个(81.1%),6例16个淋巴结增强扫描均呈边缘环形强化(100.0%)。结论: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钙化特点与强化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21例均行CT平扫,1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17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增大10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缩小2例,失去肾上腺正常形态9例。有钙化密度病灶15例,无钙化低密度病灶6例。全部13例增强扫描病例均出现明显边缘强化。21例中有5例误诊。结论:肾上腺结核多双侧发病,病灶边缘强化和钙化是较特征性CT表现,其程度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其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脊柱骨髓瘤和27例脊柱结核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8例脊柱骨髓瘤共45个椎骨受累,呈现大片状或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椎体变形27个,3例可见椎旁轻微软组织肿块。27例脊柱结核共有35个椎体受累,呈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见死骨形成的有9例,20例伴发明显的腰大肌脓肿和椎旁脓肿,10例伴发椎间盘坏死、椎间隙狭窄。结论脊柱骨髓瘤和脊柱结核各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当难以鉴别时,临床、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其鉴别诊断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在颈部肿块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1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颈部肿块性病变患者,包括4例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2例鳃裂囊肿,1例甲状舌管囊肿及1例淋巴管囊肿),13例颈部淋巴结病变(4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4例淋巴结核及3例单纯性炎症),3例神经源性病变(1例颈动脉体瘤及2例神经鞘瘤)以及1例血管瘤均经CT平扫,18例又经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鳃裂囊肿与甲状舌管囊肿有其固定的发病部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淋巴管囊肿显示瘤内多房、出血和脂肪成分,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转移瘤与淋巴瘤均表现为软组织结节及中心坏死,但转移瘤环状强化更多见,淋巴结核与单纯性炎症多表现为小实性软组织结节或较大囊性影。颈动脉体瘤增强后显著强化。神经鞘瘤可显示延迟充填及明显强化等征象。血管瘤于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是其特点。不同来源的肿瘤以及增大淋巴结与颈鞘内血管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特点,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和鉴别诊断。结论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密度特点及其与颈部血管的关系,CT对大部分颈部非器官源性肿块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的腮腺淋巴结结核9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9例中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2例.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累及腮腺深叶.病灶呈肿块型8例,数目1~4个,直径2.7~5.3 cm.浸润型1例,直径3.4 cm.CT平扫病灶5例密度均匀,边缘光整,4例病灶内旱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中2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例,花边状强化1例.病灶向周围浸润6例.同侧颈部出现增大淋巴结2例.结论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多样化,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23例,并将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3例病变中,CT表现为密度大致均匀淋巴结(Ⅰ型)8例,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内多发结核性肉芽肿结节,其中伴或不伴有微小干酪坏死。密度不均匀淋巴结(Ⅱ型)15例,其中9例为单一淋巴结内有多个低密度区,病理表现为孤立淋巴结内见多个结核性肉芽肿,中心有干酪坏死;4例CT表现为孤立或贴邻的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央见单发较大低密度区,病理表现为淋巴结边缘为结核性肉芽肿,中央见干酪坏死区融合成片;4例为融合或可疑融合淋巴结,病理表现为多个淋巴结融合或贴邻,伴有周围组织受累,淋巴结内见结核性肉芽肿及干酪坏死。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央见大的融合低密度区(Ⅲ型)11例,病理表现淋巴结结构消失,病变中央大片状干酪坏死,边缘见结核性肉芽肿累及周围组织。结论:CT可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各种特征,直接反映其病变各个阶段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方法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包括17例腺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与正常血管及甲状腺相接近。其中,8例伴有淋巴结内细颗粒状钙化。转移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Ⅵ和Ⅶ区,其次为Ⅱ、Ⅲ、Ⅳ区。结论增强CT上所显示的明显均匀强化和部分伴有淋巴结内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累及门腔间隙淋巴结(PCNs)淋巴瘤和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累及PCNs的腹腔结核和32例累及PCN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和CT资料。观察增大PCNs的解剖分布、形态、强化特点等。结果:①PCNs受累主要表现为门腔间隙下份单独受累或其上、下份均受累,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s呈均匀强化者多见于NHL,而PCNs呈环状强化者多见于腹腔结核(P<0.01)。结论:CT可良好显示结核和NHL累及PCNs的细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转移瘤更易累及4R、2R、7区淋巴结.前者病灶直径在1~4 cm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与其原发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CT、MR影像表现特点,旨在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26例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C T和(或)M RI资料,分析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与其原发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数头颈部原发肿瘤均可转移到Ⅱb区,Ⅱa区及Ⅲ区也是常见的转移部位。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与其原发肿瘤的来源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与其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域相关,颈部淋巴结RT OG分区对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肿瘤来源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0~86岁,中位年龄69岁。4例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仅行平扫。病灶单发4例,其中前纵隔2例,后纵隔1例,腋下1例;多发2例,广泛累及腹膜后及肠系膜。病灶大小1.3~5.7cm。所有病灶边界较清,密度均匀,形态较规则。平扫CT值30~45 Hu,增强后72~98 Hu,病灶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密度影。结论典型的巨淋巴结增生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多层螺旋CT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原发性腮腺肿块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9例行CT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5例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22例,浅分叶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腺淋巴瘤(6/9)易出现囊性变;14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边界毛糙模糊,其内密度欠均匀,发生坏死囊变(7/14),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楚(8/14);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并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大。CT均能对52例腮腺肿瘤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但对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囊变淋巴瘤与淋巴上皮癌,深叶嗜酸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CT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CT资料。结果:19例病灶CT表现为多发“花瓣”状囊腔15例、单发囊腔2例、囊实性肿块1例、自截肾1例,其中病灶内伴钙化者有9例;余1例肾内CT阴性。15例肾盂壁增厚,10例输尿管壁环形增厚,一般肾盂不扩张或轻度扩张。2例膀胱壁增厚伴挛缩1例。结论:肾结核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对胸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结核患者CT资料。结果:28例胸椎结核中,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死骨21例,椎间盘受累6例,椎管狭窄6例,椎旁脓肿23例。结论:CT在胸椎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CD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局限型CD 9例,表现为颈部、肺内、纵隔、腋窝、左侧后腹膜单发或毗邻2个肿块,共12个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8~150mm间,平均50mm,其中2个肿块见钙化,1个巨大肿块内见裂隙状低密度灶,其余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平扫CT值42~50HH,增强后CT值在108~145HU间,且腹部3例肿块周边可见更高密度环形强化影及粗大血管影。弥漫型CD 3例,CT上均见有全身多处淋巴结多发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在8~30mm间,呈均质软组织密度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出现肺部病变,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多发气囊腔及沿肺纹理分布斑点、小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及钙化是局限型CD的主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弥漫性CD的CT表现类似淋巴瘤,常难以诊断,若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或副肿瘤性天疱疹等可具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儿童KD诊治水平,减少急重型病例的误漏诊。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诊治的1例KD临床资料并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儿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经川崎病治疗及抗痨治疗后缓解出院,目前随访正常。结论 KD目前诊断并不困难,多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很少见。应提高临床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