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加用人工卵圆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中和术后共有19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均顺利恢复.结论 加用人工卵圆孔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方法简单、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文献报道,手术病死率为4.9%。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施行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48例,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辉  张军 《临床医学》1996,16(10):31-32
1990年1月至1995年5月,手术治疗4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高压病人。其中肺动脉压力〈9.2kpa者9例,9.3-13.2kpa者19例,13.3-16.7kpa者13例。死亡率7.3%。不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手术适应征,肺动脉高压类型、肺动脉高压危象、平稳脱离呼吸机及肺部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4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5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57例治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3.38%。结论室缺患儿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复杂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杂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年龄5月龄~2岁,体重5~10kg。其中3例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部狭窄、肺动脉瓣轻度返流、肺动脉高压;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镜面右位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4例,年龄11月~25岁,体重7.5~55公斤,肺动脉压力8.9~16.5kPa(1kPa=7.5mmHg)。采用右房切口22例,右室切口7例,肺动脉切口4例,肺动脉加右房切口1例。均补片修补室缺:结果:并发低心排9例,死亡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注重围手术期血管扩张剂应用.术中妥善修补室缺,术后呼吸道护理及井发症防治是手术成功的美键。  相似文献   

7.
张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26-1927
我院2006/2008年对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琪  赁可  张祥蓉  田子朴 《华西医学》2006,21(4):681-682
目的:总结95例一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共有95例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手术,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18例,房间隔缺损14例,主动脉缩窄8例,主动脉离断1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重度心衰,肺动脉高压危相;随访18个月(6,68月),远期无死亡。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或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早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预后的因素及采用活瓣补片矫治缺损在治疗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缺损矫治的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与术后死亡显著相关的因素分别是年龄、病种、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Pp/Ps)、手术方式(采用活瓣补片抑或常规补片),而性别、病程、术前心功能状态、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死亡无相关关系.采用活瓣补片、常规补片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1/28)、59%(13/22),采用Log-Rank检验,P值为0.03.结论:年龄、病种、Pp/Ps、手术方式均是影响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采用活瓣补片矫治缺损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室缺合并肺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63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高林春,刘小莉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死亡率比未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为高。小室缺在3~12岁很少发生肺高压,手术效果好,而大室缺患儿在3岁时就可能发生严重肺高压,手术宜尽...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2005年7月共完成重症心血管疾病61例,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伴肺静脉畸形引流、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腔、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成人联合瓣膜病、马凡氏综合症、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Ⅲ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动脉炎,三尖瓣赘生物,本组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8例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给予吸氧、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后均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部分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并肺部感染。余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痊愈出院。结论: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完善手术修复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8例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给予吸氧、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后均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部分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并肺部感染.余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痊愈出院.结论: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完善手术修复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肺动脉高压范围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每组各20例,另选择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各组患儿围术期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做出对比。结果中度组与重度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3 d、术后7 d分别与术前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3 d、术后7 d分别与术后1 d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3 d与术后7 d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低,可能与此类患儿Th1细胞数量减少的可能性较大相关。另外,在手术治疗后,患儿的免疫功能可能出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后可恢复正常,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VSD并重度PH患者30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 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分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 17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13例药物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结论 通过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可以判断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征中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凯时,LipoPGE1)在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收治32例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给予凯时治疗比较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凯时可改善患者的氧饱和度、氧分压、降低肺动脉压,而对系统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凯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心血管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监护技术逐步在提高,特别是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近年来有了较大的突破。我科自1986年3月~1993年12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46例,现将术后监护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5个月,平均年龄2.3岁,平均体重10.4kg,PP/PS均为0.75~1.0,术后痊愈39例,死亡7例。2监护体会2.1肺功能监护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属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术前大量血涌向肺部,患儿术前多有反复发作肺…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症手术死亡率较高 ,肺部并发症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8年以来通过术前应用氧疗 ,血管扩张药降低肺动脉压 ,改善肺换气功能 ,术后加强护理 ,合理应用呼吸机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86例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需要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吸O2、药物降压。术后主要做好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因体温过高、腹胀、疼痛、哭闹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危象,提高了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愈率。86例患儿除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高压的术后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室间隔缺损 (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术后肺部并发症较高 ,文献报道 ,手术死亡率为 4 9% [1] 。我们认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是降低肺动脉压和预防肺动脉压升高 ,如术后观察不仔细 ,处理不及时 ,护理不当 ,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导致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造成手术失败 ,因此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 临床资料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我院施行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 72例 ,其中男 47例 ,女 2 5例 ;3个月~2 9岁 ,平均 9 7岁 ;最高肺动脉收缩压为 14 6 3kPa,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