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帕金森病 (PD)患者诱发电位 (EP)的影响 ,分别对 5 5例 PD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 (V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PD患者术前EP的异常率为 2 9.1% ,术后为 6 7.3% ,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其 EP的特点是 VEP的 P1 0 0 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明显降低 ;SEP各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 ;ER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降低 ,以丘脑或丘脑并苍白球为靶点手术者尤为明显 ;EP的异常率与病情呈正相关。认为非痴呆 PD患者也存在视觉通路和认知功能损害 ,脑立体定向手术可能会加重其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理论和技术(AAA-ICT)提取人长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方法 用电刺激器刺激人体腕正中神经体表处,刺激信号为波宽0.1~0.9 ms的单脉冲方波信号,用体表Ag/AgCl电极采集,借助于自参考自相关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来处理采集信号.结果 获得单次提取和叠加平均的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结论 AAA-ICT提取到的长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避免了传统叠加平均理论的缺陷,能给出长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异特征,为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临床应用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脊髓病变进行定位诊断和脊髓传导功能的估价,已日益广泛。在诸多引发脊髓SEP的方法中,以近年Eisen氏的“椎旁体表刺激引发脊髓诱发电位”为佳。为此,我们在198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的特点及其对L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LA CI)患者及40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并与4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结果LA CI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80%、63%及60%。SEP各波潜伏期、BA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单纯LA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35%、30%及45%,SEP仅P15及%波潜伏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AEP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EP、BAEP及VEP联合检查,可反映LA患者皮层、皮层下及脑干功能的损害,并对判断LA患者白质疏松范围,LA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 14例CSM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2、4、12、24周检测患者正中神经SEP、N20潜伏期,并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12周本组患者JOA改善率上肢25%±9%、下肢40%±12%、总体30%±11%,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术前(21.1±2.1)ms、术后1周(21.0±1.7)ms、术后2周(20.8±1.8)ms、术后4周(20.9±1.9)ms、术后12周(19.7±3.1)ms.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术后12周本组患者SEP改善和上肢、下肢、总体JOA评分改善率均有关(P<0.05).结论 正中神经SEP可用于预测CSM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7113747 视神经脊髓炎的脑诱发电位(附七例报告)/毛俊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92 7例患者进行了脑诱发电位(BEP)、视觉(VEP)、脑干听觉(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与104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VEP异常者5例,共7只眼P_3潜伏期超过131毫秒,且波幅低。BAEP异常者3例,共4只耳,主要表现第V波潜伏期超过6.1毫秒,其中1例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老年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本文对5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了SEP检查,并选择健康老年人3?例作对照。采用丹迪EVOMATIC4000型脑诱发电位仪,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引导电极按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放在C'_3,C'_4,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和50例继康老年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SEP的P_3、N_3波潜伏期均比健康老年人明显延迟(P<0.01);老年高脂血症患者AEP平均听阈及Ⅰ波缺失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结论认为,上述现象提示机体脂质代谢紊乱,血液粘滞性增加,脑动脉硬化及脑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脱髓鞘病变和脑干听神经受损。并认为此检查可作为高脂血症的早期诊断的辅助方法和降脂药临床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312例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病人的368例次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作分析,男250人,女62人,平均年龄61.3(41~74)岁,其中 TIA4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22%,颈动脉系统脑梗塞13%,无症状颈动脉狭窄20%。368例次中,手术期血管造影显示狭窄>75%者202例(59.4%),狭窄50~70%117例(31.8%),47例(12.7%)有溃疡斑,对侧颈内动脉闭塞33例,体感诱发电位(SEP)以 N_(33)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降低为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变化.方法 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及常规组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SEP.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手法组95%,常规组85%;临床治愈率手法组为60%,常规组40%.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EP异常率为55%(22/40例),主要表现为N9、N11及N13潜伏期延长;治疗后2组各潜伏期均有改善,手法组N11潜伏期改善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结论 手法治疗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将中风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地黄饮子和补阳还伍汤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SEP潜伏期缩短(P<0.01);②患者SEP潜伏期与神经功能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97~0.99,P<0.01~0.05).认为地黄饮子和补阳还伍汤均能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前者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SEP可用于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感诱发电位( SEP)、运动诱发电位( MEP)联合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36例,分别于切除前和切除后3个月进行SEP、MEP联合监测,并进行JOA评分以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比较分析髓内肿瘤切除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及无变化患者手术前后SEP、MEP指标。结果脊髓神经功能改善16例,未明显改变18例,下降2例。与术前比较,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SEP-P40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MEP-AHB潜伏期缩短,P均<0.05;脊髓神经功能未明显改变患者上述监测指标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P均>0.05)。结论 SEP、MEP联合监测可反映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症(MS)在我国比较少见,应用诱发电位检查可发现MS的亚临床病灶,提高了本病的检出率。我们应用丹麦产的Evomatic 8000型诱发电位仪对30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证实卒中后病人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深感觉损害有关。近来应用CO_2激光刺激器记录与痛觉相关的诱发电位,对周围神经病变者可客观地反映痛觉损害程度,并与痛觉损害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作者对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7.5岁)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有脑梗塞或脑出血病人的痛觉相关SEPs和电刺激SEPs与卒中病变部位的相关性进行了对照研究。检查在卒中1个月后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中诱发电位监测(SEP)能否减少胸腹主动脉置换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择期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使用SEP将患者分为SEP组(n=69)与未监测组(n=135)。结果:10例患者术后发生脊髓损伤,其中SEP组4例,未监测组6例,脊髓损伤发生率为4.9%(10/204)。两组术后脊髓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术中近端胸主动脉阻断期间、肋间动脉阻断期间、术毕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阳性的患者均无人发生术后脊髓损伤。监测组4例术后脊髓损伤患者术中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均为阴性。结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采用SEP能发现脊髓缺血情况,但其不能降低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应注意术中诱发电位阴性的患者术后仍有发生脊髓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CT诊断为脑梗塞及腔隙梗塞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简称SEP)53例,与健康人作比较,探讨其实用价值。结果表明SEP对以上疾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体征明显、CT未发现病灶、而SEP却有异常者,能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对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组织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尼莫地平(ND)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单纯SAH组和ND处理组大鼠观察手术前后基底动脉管径,并检验24h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SEP极脑组织ET-1含量的动脉变化。结果:SAH组大鼠在诱导SAH后rCBF立即降低,并持续24h,同时有基底动脉痉挛;SAH后1h开始至24hSEP潜伏期逐渐延长,脑组织ET-1含量显著增加。ND使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结论:SAH后CVS可通过脑血流的降低、脑组织ET-1增加而导致SEP潜伏期延长,ND对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min开始,造模后150min结束。造模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脑诱发电位(CEP)是应用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以检查脑功能状态的方法,通过刺激感觉传入系统,记录此系统引起的电位变化。常用的脑诱发电位有: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②视觉诱发电位(VEP)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本文旨在介  相似文献   

20.
体感诱发电位对脑功能损伤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比较SEP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脑功能损伤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对6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SEP动态监测,根据Judson分级标准进行SEP评价。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各33例。结果SEP分级和GCS均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SEP级别越高,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经logistic回归分析,SEP分级预测准确率高于GCS。结论分级量化的SEP较临床观察指标敏感、特异,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