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TNF-α和sICAM-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91例,经确诊结果分为两组:SBP组(45例),无SBP组(46例)。分别用ELISA发检测各组腹水中TNF-α和sICAM-1的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腹水TNF-α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SB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诊断SBP以TNF-α的参考值96.54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性88.9%,特异性82.6%,准确率为85.7%;以sICAM-1的参考值234.62ng/ml为临界点时,灵敏性91.1%,特异性78.3%,准确率为84.6%;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SBP的检出率。结论SBP腹水TNF-α和sICAM-1的水平显著增高,对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有无合并SBP有明显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TNF-α和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病人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血清和腹水的TNF α和IL 6的变化。结果 :在 2 8例SBP病人血清和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 2 0例漏出性腹水病人 (P <0 0 1) ,SBP病人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又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感染的控制 ,腹水中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腹水TNF α和IL 6的检测有助于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海门市人民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6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细菌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64例(66.7%)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13(13.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 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噻肟或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首选抗生素,有效率达8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资料,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9例,非感染患者39例。比较两组患者腹水标本中PC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乳铁蛋白,及外周血中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腹水PCT水平与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BP患者腹水标本中PCT(1. 02±0. 13 ng/ml vs. 0. 37±0. 07 ng/ml)、炎症因子(IL-1β、IL-2、IL-17、IL-22)及乳铁蛋白的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55. 40 ng/ml±21. 83 vs. 74. 82±9. 11 ng/ml),且外周血中D-乳酸(5. 38±0. 71μg/ml vs. 2. 95±0. 44μg/ml)、DAO(14. 21±1. 85μg/ml vs. 9. 07±1. 43μg/ml)、内毒素的水平(0. 17±0. 03 U/ml vs. 0. 08±0. 01 U/ml)也高于非感染组(P 0. 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中PCT水平与IL-1β、IL-2、IL-17、IL-22、LF的水平及外周血D-乳酸、DAO、内毒素的水平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PCT水平异常增加,检测腹水PCT水平可客观反映患者炎症及肠黏膜屏障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00-1301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最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发热65例(75.6%),腹胀71例(82.6%),腹痛55例(64.0%),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50者75例(87.2%),腹水培养阳性31例(36.0%)。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常规可早期诊断,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参数。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SBP细菌培养阳性者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革兰阳性菌占29%,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尽可能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在非腹膜腔脏器穿孔和损伤情况下出现的腹膜急性细菌感染,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告其发生率3.1%~36%,是肝硬化患者加重病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高效抗生素的不断问世,病死率下降至48%~57%。由于肝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则较一般感染难控制,常成为原有肝病病情恶化的诱因,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晚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在非腹膜腔脏器穿孔和损伤情况下出现的腹膜急性细菌感染,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告其发生率3.1%~36%[1],是肝硬化患者加重病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高效抗生素的不断问世,病死率下降至48%~57%.  相似文献   

12.
刘荫荣  金霞  吕爱芝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24-102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精心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45例,好转23例,无效7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用药后反应、做好腹腔穿刺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变、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但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一般不同。常见的临床类型有普通型、休克型、顽固腹水型、无症状型。其致病菌半数以上的为肠道细菌。腹膜炎一经确诊应早期予抗生素治疗。结论:本组因基础病变严重,故并发SBP后,严重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4.
堵一乔  徐刚  杨振华 《检验医学》2012,27(5):376-378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的水平。方法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检测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包括单纯腹水16例(非SBP组)、合并SBP者14例(SBP组)]及2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PCT和血清CRP水平。以患者第1次测定值作为基线值。结果 SBP组血浆PCT和血清CRP水平在SBP发生后3、6、12 h均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并明显高于非SBP组及对照组(P<0.01)。治疗后SBP组和非SBP组中存活的患者血浆PCT水平分别为0.48±0.25和(0.49±0.14)n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基线值(P<0.01)。死亡患者的血浆PCT水平治疗后反而继续升高,SBP组[4例,(37.67±15.48)ng/mL]明显高于非SBP组[4例,(14.75±7.89)ng/mL]。结论血浆PCT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的发生,若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缺乏腹膜炎的症状、体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15.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不能依赖腹水中的细胞计数而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麟士 《临床荟萃》2003,18(2):119-120,F003
肝硬化 (LC)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 ,门体分流形成 ,肝功能受到损害 ,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 ,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尽管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 ,仍然有 2 5 %LC患者死于细菌感染。LC最常见的细菌性并发症 ,依次为尿路感染(12 %~ 2 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7%~ 2 3% )、呼吸道感染 (6 %~ 10 % ) ;次为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感染、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病、真菌感染、菌血症 (败血症 )4 %~ 9% ,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LC中最具特征的细菌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应做好发热、腹部体征、并发症、药物应用、饮食、心理等6个方面的观察与护理。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先兆;及时有效地治疗;抓住护理要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雨  杨大明  徐克成 《新医学》2011,42(4):272-275
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而近年院内感染多种耐药性细菌引起的SBP呈增多趋势。目前诊断SBP有赖于腹水检查,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0.25×109/L为即刻诊断标准。一旦诊断SBP,即应予经验性抗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极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补充白蛋白。SBP存活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均应予以抗生素预防SBP发生或复发,腹水总蛋白低的患者也宜长期服用喹诺酮类药物。非抗菌预防SBP的治疗措施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腔急性细菌感染,最常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也可见于其他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肝癌等。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对64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