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颈前肿物1个月于2012年8月2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无疼痛感,偶有心慌、气短,无手足震颤,无乏力、多汗,无情绪改变。既往体健。查体:甲状腺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最大者位于左叶下极,大小约3.0 cm×2.5 cm×2.0 cm,质地较硬,光滑,界尚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均示正常。胸正侧位片示气管向右侧移位。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双叶肿大,见多个实性结节,最大结节位于左叶下极,约3.0 cm×2.5 cm,界限欠清,密度不均伴多个沙粒样钙化,内血流信号丰富。左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疑似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甲状腺下极有一大小约3.0 cm×2.5 cm×2.0 cm结节,质硬、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未侵出甲状腺被膜。切除结节送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待术后病理。遂行甲状腺双叶全切除、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大体检查:结节状肿物1个,大小3.0 cm×2.0 cm×2.0 cm,大部分表面有包膜,切面灰白,质地硬。低倍镜下肿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割呈岛状、索状,肿瘤细胞呈泡状核,核仁较明显,有向鳞状细胞分化现象,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见图1。高倍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胞浆较少,淡染,弱嗜酸性,胞核淡染空泡状,核仁易见,见图2。免疫组化:降钙素(-);CT(-);TG(-);TTF-1(-);CD3(-);CD5(+),见图3;CD117(+),见图4;CK(+);CK19(+);Ki-67(20%+);P63(+)。符合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 CASTLE)表现。右叶甲状腺肿未见癌组织。送检左颈部淋巴结未见癌组织转移。术后给予口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随访9个月无复发,长期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例1:男,28岁,发现右颈部肿物10d入院。查体:右胸锁乳突肌区可及一约6cm×4cm大小不规则肿物,质韧,无触痛,界较清,表面光滑。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颈部B超示:右颈部颈总动脉外侧可探及一约6.1cm×2.6cm无回声区肿物,内可见条索状及团块状回声,呈蜂窝状。术中见瘤体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动脉鞘浅面,约6cm×4cm×3cm大小,形状不规则,质软,色暗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其内可见墨绿色液状内容物。病理诊断:右颈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141例,分成试验组(51例,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CT对照组(45例,单纯CT检查)和US对照组(45例,单纯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各自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8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例,共采集预测转移阳性颈淋巴结226枚。诊断准确率CT对照组为43.90%、US对照组为58.14%、试验组为70.59%,试验组明显高于CT与US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Ⅵ区转移阳性颈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T检查可显著改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CNo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中进行常规手术探查颈部Ⅵ淋巴结并清扫送检。结果 36例患者有9例(25%)患者发现淋巴结阳性,其巾术中探及淋巴结肿大6例(16.7%),6例中4例阳性(66.7%)。3例术后复发行颈清扫术:结论 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探查,在技术纯熟的前提下尽量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自述颌下有一拇指头大小肿物二年余,近二个月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局部膏药(药物不详)外敷,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查颈部B超:颌下实性肿物约21mm×18mm×16mm,门诊以甲状舌骨瘘管收治入院.入院后局部检查:颌下红肿、触痛,触之有一1.6cm×1.6cm大小,质硬,不活动,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物,表面溃烂,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在局麻下行颈部瘘管(肿物)摘除术,肿物界限不清,周围组织质硬,粘连.将周围组织扩大化切除.术后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异位甲状腺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抗炎治疗,切口愈合较好.出院1个月后去哈医大放疗.多次来我院复查,无肿物复发及颈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手术治疗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将38例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患者,中位随诊时间30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0例,术后随访淋巴结转移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建议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内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5例,肿瘤直径〈1cm为A组共45例,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肿瘤直径1~3cm为B组共60例,行双侧Ⅵ区淋巴结及同侧Ⅲ、Ⅳ区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冰冻报告为转移癌者改行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10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总阳性率为53.33%(56/105),其中A、B组同侧Ⅵ区转移率为40%(18/45)和63.33%(3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侧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5%(15/60)。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应根据肿瘤大小行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 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患者,38岁,因下腹部肿块年余伴腰酸于1986年9月6日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及颈部甲状腺无明显肿大。左附件触及一肿物,如孕3~+个月大小。B超检查示左卵巢囊腺瘤。肝功能、胸部透视、血、尿常规均正常。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卵巢一肿物约9×8×5.5cm,与周围无粘连,蒂180°扭转;腹腔、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或肿物,右附件正常,行左卵巢摘除术。病理报告为左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住院13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为临床判定颈部淋巴结阴性,并且癌灶未侵破腺体被膜。结果 35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叶切除并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其中1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42.9%),平均随访3.5年,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叶复发,1例出现患侧颈部4区淋巴结转移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转移率较高,即使术前判断为CN0,仍需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3例,探析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及颈清扫范围。结果 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肿瘤直径超过1 cm、侵及甲状腺被膜外、〈45岁男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II~IV区转移率较高,IV区转移率最高,其次分别为II区、III区、V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转移者(≥3)患者应同时进行患侧II~V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中最常见,颈部淋巴结具有发生率高,出现早,范围广,发展慢,囊性变等特点,本文通过报道1例以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复习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文献,旨在“窥一斑,见全豹”,达到准确把握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规律及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人50例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乳头状癌46例,滤泡状癌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例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见于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短暂性神经受损2例。未行清扫术8例,术后甲减1例,短暂性神经受损1例。TMC单一病灶与多灶性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超声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高TMC的检出率。合理的甲状腺手术范围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在甲状腺微小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探讨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0年期间收治4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患侧腺叶切除60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300例,双侧腺叶和峡部切除40例,均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并发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20例,并发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患者术后无颈部肿瘤复发。结论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目前常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相同治疗效果。所以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8例,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与50例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而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低于未转移组,而肿瘤直径、浸润甲状腺被膜、肿瘤多发等的比例均高于未转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和甲状腺包膜浸润等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目前临床上治疗转移的颈淋巴结以外科的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对其转移淋巴结的清扫方式已经形成了临床较为成熟的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本院2005年8月收住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并双侧颈部广泛转移,Ⅰ期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分析29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评价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9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组及30例仅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组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瘫痪,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组手术时间延长约32 min,淋巴结受侵犯者12例(41.3%)。结论在没有转移证据时,患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兼顾局部根治性切除、准确疾病分期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最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5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0d入院。入院后行甲状腺+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1天引流出淡红色液体150ml,术后第2天患者进食后引流出乳白色液体210ml,考虑淋巴漏。予禁食、加压包扎、预防感染、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效果不佳。术后第20天,右颈部引流管已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