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7~1996年8月采用联合断流术(门奇静脉断流+胃底楔形切除),治疗了18例患儿,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或加气管插管),行左上腹横切口或“L”形切口,切除脾脏后(若脾不大,应尽量保留)。于胃大弯侧向胃底方向游离,直达食管下段左...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脊柱侧弯脊柱形态变化与生物力学顾耀明综述吉士俊审校脊柱侧弯是脊柱正常中心线的侧向弯曲伴椎体旋转。弯曲和旋转使椎骨变形。脊柱既在冠状面有侧向弯曲,又绕垂直轴异常旋转[1],故其病变是在整个脊柱及与之相连的肋骨、椎旁肌肉等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病例和文献介绍腹腔镜辅助下不同术式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治疗儿童严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方法腹腔镜下应用Rosetti’s、Thai’s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4.6个月。6例为食管裂孔疝,2例为严重胃食管反流。结果8例中1例因早期经验不足未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术。其中,3例行Rosetti’s术,4例行Thai’s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所有病例术中均无需输血,手术后24h开始进食,术后第5~7d出院,出院前均作钡剂胃食管造影,6例未见明显反流。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好,无明显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二种术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腹腔镜下Rosetti’s和Thai’s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镜下操作简单、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非同质且具有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化合物,因各自的化学结构不同而有许多品种,然而它们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机制都是相同的。本类药物起效迅速,可减轻炎症肿胀...  相似文献   

5.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背景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株中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122份HCMV感染患儿的尿标本和53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肠组织标本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的扩增,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核苷酸测序。结果50份尿标本和23份肠组织标本临床株完成DNA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CMVUL144基因分为3组4个基因型,UL144G1a(52%)为主要基因型。有症状与无症状HCMV感染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胆系统受累的临床株与无症状感染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美国及日本的临床株比较,UL144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CMVUL144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UL144G1a为先天性或围生期HCM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UL144基因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UL144基因分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嗜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生儿呕吐原因,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77例,发现了水平横胃导致呕吐者45例,仅次于胃扭转。是值得放射科及临床注意的。它的形态正位观,胃窦部抬高与胃体、底同一水平高度,同时胃大弯侧向前上方举起,大小弯不易分清,十二指肠球顶指向后,与胃窦部重叠。侧位观胃窦与胃底前后重叠,位于膈下,横向走行,腹侧胃上方可见小弯角切迹,较深,十二指肠球顶指向脊柱。当给予患儿头高45~60°角并左前斜位45~60。角时,不再出现呕吐,排空顺利,采用此角度喂养疗法,效果良好。此胃型及双角度疗法国内外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7.
肠三叶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三叶因子属三叶肽家族,是近年来被人们注意到的对肠道黏膜具有重要保护和修复作用的新型生长因子类多肽物质,因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特征性三叶结构而得名。它结构稳定,不被多种消化酶破坏,能抗酸、抗蛋白酶和抗热分解,在消化道内能保持结构及功能上的完整,可能为胃肠疾病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也将得到定位。本文即针对肠三叶因子的结构、分布、调节,它在胃肠道疾病、肿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体位治疗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有重要作用,既能缓解局部皮肤压迫、肌肉关节挛缩,又能使体液重新分配,甚至变换体位在一些特殊的疾病和治疗方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见体位包括:坐位、半坐位、卧位、半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持续侧向旋转体位,以下简要介绍各种体位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GATA-4是心脏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属于具有保守锌指结构的GATA转录因子家族。GATA-4基因缺失可致胚胎死亡,而不同位点的错义突变将引起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文章旨在通过对GATA-4在心肌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细胞凋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GATA-4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从而为防治人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趋化因子(CF)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 CF的分类、结构及功能,并详细阐述了不同 CF在MS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突触是神经环路中相邻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点状接触区域;其中仅具有突触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生理功能的突触称为沉默突触,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在神经可塑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阐明其产生和激活的机制将对神经系统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即针对沉默突触的概念、可能的激活机制及其在神经可塑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红素氧化酶—1在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红素氧化酶(HO)-1为HO的诱导型,又称热休克蛋白32,人类和大鼠的HO-1序列高度同源,HO-1分布于全身,以脾脏含量为多,HO-1在脑的不同发育阶段含量不同,在各种刺激导致脑损伤时HO-1可被诱导增高,并在正常状态下未见表达的脑区出现,多数研究认为HO-1表达增高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少数人认为起有害作用,亦有研究证明其保护作用可能存在最佳阈值,对HO-1与脑损伤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对脑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异二聚体核转录因子,在维持细胞、组织氧平衡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由HIF-1α和HIF-1β2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是其功能亚基,缺氧条件下,HIF-1α与HIF-1β形成有活性的HIF-1,诱导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调节不同靶基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如血管新生、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细胞分化等。在HIBD中,HIF-1α通过调节靶基因表达以增加组织氧供应、改善能量代谢、刺激血管新生与重塑、促进神经再生及抗凋亡等,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现阐述HIF-1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HIBD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趋化因子(CF)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CF的分类、结构及功能,并详细阐述了不同CF在MS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细胞生长周期由一系列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控制,该调控理论的引入为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本文就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在不同的肾脏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肺损伤,若修复不当,最终均能导致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肺组织纤维化及慢性肺疾病(CLD)的发生。作为ECM的主要降解酶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CLD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MMPs是一类含有Zn^2+、活性依赖Ca^2+结构的高度同源内肽酶的总称。主要功能为降解除多糖以外的全部ECM成分。它可在多种酶作用下相继激活,形成瀑布效应,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ECM降解系统尤其是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功能紊乱,在纤维化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管裂孔疝是由于包绕食管的膈肌发育不良导致食管裂孔扩大,腹腔段食管、胃底甚至全胃及部分腹腔脏器疝入纵隔,使正常解剖结构中的抗反流机制丧失,导致胃食管反流,并因胃食管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本病在儿童各年龄组包括新生儿期均可发生,除症状不明显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外,多数患儿需手术治疗以恢复食管、胃的解剖位置,修复裂孔并建立抗反流结构,防止因胃疝入纵隔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自1993年Lobe等[1]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应用到儿童胃食管反流和食管裂孔疝病例后,其微创的优点被迅速认同并得到推广。近年来已基本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手术途径。吴晔明等[2]在2003年报道了包括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下儿童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18.
髋臼发育不良是指股骨头位于髋臼内而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充分的一种髋关节病理状况。髋臼发育不良可以单独存在,表现为头臼同心,头臼表面形状相互适应,但髋臼小,不能充分覆盖股骨头。另外一种更常见的形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半脱位,髋臼和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主要表现为髋臼方向改变,外上方和前方臼缘缺损,髋臼变浅,股骨头中心外移,股骨头变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减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导致关节面的接触部位应力增高,关节软骨易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1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1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不仅具有刺激多种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肝细胞分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特性,还具有极强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致炎性细胞介质和信号传导分子功能,可能在造血、抗炎、肿瘤支持治疗和自身免疫性损伤的保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病例和文献介绍腹腔镜辅助下不同术式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治疗儿童严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方法腹腔镜下应用Rosetti's、 Thal's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4.6个月.6例为食管裂孔疝,2例为严重胃食管反流.结果 8例中1例因早期经验不足未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7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术.其中,3例行Rosetti's术,4例行Thal's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所有病例术中均无需输血,手术后24h开始进食,术后第5~7d出院,出院前均作钡剂胃食管造影,6例未见明显反流.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好,无明显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二种术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腹腔镜下Rosetti's和Thal's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镜下操作简单、风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