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阴阳升降理论是《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因为阴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运动不息,否则便无所谓宇宙,也就不存在人类,而清浊升降,便是阴阳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马予良  石玉山 《中医杂志》2005,46(5):396-397
<内经>所论之阴阳,有非人体医学阴阳与人体医学阴阳之分.而非人体医学阴阳又分为哲学、天文、地理、气象、药物学阴阳5种;人体医学阴阳亦分为人体脏腑、部位、生理、病理、信息学阴阳5种.此两类阴阳,除哲学阴阳属抽象概念外,其它阴阳,皆属具体概念.人体医学阴阳不可与哲学阴阳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先秦气一元论思想深深地渗透于《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其气机升降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1.以天人相应之理,阐明阴阳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通过分析精、气、血、津液的代谢机理,论证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生化之机。  相似文献   

4.
试论《内经》升降出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的学术思想中,升降出入理论阐述得非常精辟。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恒动观方面《内经》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最根本的形式。《素问·天元纪大论?..  相似文献   

5.
杨军 《国医论坛》2006,21(5):13-14
《内经》作为中医四大医典之一,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现将《内经》中的养生之术,加以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胡向阳 《陕西中医》2010,31(5):606-607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血把上下内外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与自然界的日月、四季、昼夜也息息相关。亚健康状态是阴阳二者之间暂时的失稳或失衡,即阴阳失调。《内经》阴阳调和理论对亚健康的预防和调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凯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19-119,126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总结的用以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防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始终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不断开拓着临床的应用范畴。本文从阴阳学说入手,以不孕症为例,说明《内经》的辨证思维与认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并以此昭示出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核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经》阴阳说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由于其文词古奥,言简意赅,不易领会,致使其中的个别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流传失真,阴阳说就是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例子.这类问题如不溯本求源地加以探讨与统一,势必会影响继承、整理和发扬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基建 《陕西中医》1998,19(6):F004-F004
本文对《内经》阴阳总纲这段原文做了内容和结构上的分析,认为这段文字从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角度完整地阐述了自然界阴阳规律的作用,并相应对“神明之府”一句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内经》“时藏阴阳”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晶  苏建民 《中医杂志》1995,36(1):41-43
“时藏阴阳”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全面地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以及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和1991、1992两年度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着重探讨“时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经》热病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人们对外感病因的不同认识,对外感病的论述和分类亦有不同。《内经》主要是从寒气和邪风的角度立论,把由此引起的性质属热的一类病证统称为热病,并确立了辩证方法、治则治法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其中对气机升降理论的阐发主要包括以天地上下阐释升降、言人体功能蕴含升降、明自然万物不离升降3个方面;对气机升降理论的描述具有重自然与人体、轻药物的特点。易水学派张元素以《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创立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体系。张元素受“天人相应”影响,将药物放置于天地四时之中,法四时之气运动特征,提出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将药物气味与天地阴阳相对应,以“气交”理论阐发药物升降浮沉之理论;以“五脏苦欲补泻”为基础,在药味补泻的基础上增添药气补泻,通过气、味奠定药物升降浮沉的大体趋势,从而调节脏腑气机。张元素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黄帝内经》药物气机升降的内容,为后世药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茅 《河南中医》2003,23(6):59-60
1 方药介绍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方 ,原方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一钱、广姜黄三分、生川大黄四钱 ,共七钱三分 ,病轻分四次服 ,病重分二次服 ,用黄酒盏、蜂蜜五钱 ,调均冷服 ,适应证“温病亦难气中之一也 ,表现三焦大热 ,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将升降散炼蜜为丸 ,名为太极丸。今医者多入汤剂煎服。蝉蜕 ,《本草纲目》言 :“治头风眩晕 ,皮肤风热作痒 ,破伤风及疔肿毒疮 ,大人失言 ,小儿噤风天吊 ,惊哭夜啼”。归肺、肝经 ,其功效疏风透麻 ,熄风止痉 ,有升散之功。白僵蚕 ,《寒温条辨》言 :“以清化之力 ,涤疵…  相似文献   

14.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在古代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人微观察,最早提出并描述了血液循环,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石。  相似文献   

15.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不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程度.而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中医药现代化经历了中西医结合论、科学论、重构论、主体论四个进程一现阶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是:逐步完善自身理论,在“证素辨证”上结合脏腑辨证,建立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统一的辩证体系;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价值,寻找自身的优势病种,总结中医药辨证和用药规律: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建立适合中医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消除中西医之间的壁垒,建立双重诊断,选择最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升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指出 :“气之升降 ,天地之更用也。……故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 ,而变作矣。”又指出 :“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以后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间不断丰富和发展升降理论 ,真知灼见灿烂若群星 ,其中尤以汇通派大师张锡纯先生  相似文献   

18.
《内经》对病理性络脉的记载相当丰富 ,在《素问》和《灵枢》的不同篇章中有数十条从不同角度对病理性络脉认识的记载 ,提出了“血络”、“结络”、“盛络”、“横络”、“虚络”等专门的术语 ,不但为认识和判断某些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更能直接指导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包括直接提示刺络放血的适应证、操作部位和临床预后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有大量关于饮食的论述,以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为基本出发点,以食物的四气五味为中心,把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具体贯穿到生理、病理、药理、治疗、调护和预防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对后世的医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古籍中关于中药药性升降浮沉理论的内容。收集《伤寒论》中113个处方,通过对处方的六经辨证和八法属性的归纳和分析,判断处方升浮或沉降的性质,详细具体的阐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方药升降浮沉的药性的。结果:《伤寒论》中升浮方的比重较大占47.8%,40.7%的经方为沉降方,11.5%为中性方。结论:《伤寒论》中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