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BD4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以p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70例SLE患者(活动期32例、缓解期3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BD4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SLE患者PBMC中MBD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5),且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MBD4 mRNA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中MBD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提示MBD4 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E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 mRNA 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Δ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Δ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Δ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Δ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PBMCs中 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ISG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SG15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89例SLE患者(活动期50例、缓解期39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ISG15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α(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ACt=2.04±1.07)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Ct=5.48±1.72,t=11.572,P〈0.01);活动期SLE患者ISC15mRNA表达水平(△Ct=2.04±1.07)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Ct=5.90±1.72,t=12.69,P〈0.01)和正常对照组(△Ct=5.66±1.63,t=12.359,P〈0.01);缓解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FBMCs中ISGl5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评分及抗双链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均P〈0.n1),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ISG15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ISG1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SLE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例非SLE肾损伤患者及20名正常健康人PBMCSIP-10mRNA表达。结果 SLE活动组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与非活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狼疮肾炎(LN)组与无肾损伤组之间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组和非SLE肾病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近似(P〉0.05)。血清IP—10水平与PBMCSIP-10mRNA表达高度正相关(r=0.8971,P〈0.01)。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与狼疮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837,P〈0.01),与肾SLEDAI评分亦高度正相关(r=0.7260,P〈0.01)。结论 SLE活动时期PBMCSIP-10mRNA表达增加,与SLE疾病活动状况相关,尤其与LN的活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群IRF-5基因及TLR-9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系统系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IRF5及TLR-9基因表达水平(以2-⊿⊿Ct表示).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IRF5及TLR-9 mRN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F-5、TLR-9基因可能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其文  浦春  方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71-1973,1976
目的研究Tim-1mRNA及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临床变应性哮喘患者25例,以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Tim-1mRNA和Tim-3的mRNA表达,并分析他们与哮喘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PBMC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越高,Tim-1mRNA和Tim-3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 Tim-1mRNA和Tim-3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Tim-1mRNA和Tim-3mRNA可能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核酸(mRNA)和血清蛋白水平初步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自行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59例相对稳定期SLE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lyS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SLE患者血清BlyS含量与外周血BlyS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相对稳定期SLE患者血清BlyS含量[(8.42±1.55)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9±0.88)μg/L,P<0.001],并与IgG浓度、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性(分别r=0.442,r=0.850,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59例SLE患者中39例(66%)外周血BlyS基因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血清Bly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52,P<0.001)。结论主要由BlyS基因异常表达所引发的高浓度BlyS血清蛋白是一明显的SLE免疫病理特征;BlyS作为SLE发病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能在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和促进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产生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GNLY)mRNA的表达,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40例急性乙肝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PBMC的GNLY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发病期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GNLY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GNLYmRNA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NLY mRNA的表达准确可靠。患者外周血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GNLY)mRNA的表达,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40例急性乙肝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PBMC的GNLY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发病期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GNLY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GNLYmRNA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NLY mRNA的表达准确可靠。患者外周血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SLE活动性、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组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SLE非活动性患者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随着SLE患者病情的好转,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提示Foxp3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n-3a和MDM-2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作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蜡块标本中Brn-3a和MDM-2的表达。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各组的Brn-3a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及CINIII组的MDM-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与CIN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rn-3a和MDM-2在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Brn-3a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Brn-3a和MDM-2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熊金河  胡绍先 《华西医学》2010,25(8):1418-1420
目的检测B细胞成熟抗原(BCMA)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探讨BCMA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11月收治的36例SLE患者,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CMA mRNA的表达,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BCMA mRNA表达水平(0.598±0.23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11±0.309)(P〈0.05)。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P=0.590)。结论 SLE患者BCM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王曾礼  刘小菁  强欧  刘刚 《华西医学》1999,14(2):137-139
目的:通过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现象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FCM)观察SLE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现象。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RA)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②凋亡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866),P<0001)。结论:凋亡率的变化可作为评估SLE病情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Breg)的含量,了解Breg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SLE患者34例、健康对照30例,以CD19+ CD5+CD1d+作为Breg标记,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reg占B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 SLE患者组Breg的比率(7.86±4.10)%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2.71±9.17)%(Z=2.16,P<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Breg的比率显著降低,提示可能与SLE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关系。方法:检测缓解组(14例)和活动组SLE患者组(23例)血清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BLyS、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 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一种具有刺激初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msenllngcell,APC)。它也是唯一能够刺激静息型T细胞活化的APC,对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C与自身免疫阡疾病特别是系捷性红斑狼疮(s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并探讨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与某些相关血清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9例SLE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分离培养0,5,24 h后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检测用Annexin V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3,C4和Ig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培养5,24 h凋亡率分别为(9.65±6.72)%和(68.36±9.51)%,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单核细胞培养24 h凋亡率为(25.36±5.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SLE患者血清补体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加速,并且患者血清因素异常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脂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SLE患者血脂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特点。结果通过比较分析190例SLE患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发现使用激素组和LN组血脂水平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患者中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治疗组血脂水平无差别(P〉O.05),且血脂水平高低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O.05)。结论SLE长期使用激素者和肾损害者血脂代谢明显异常,血脂异常是SLE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NFH)的危险因素,也参与肾损害。提示对SLE患者应建立个体血脂水平基线、进行血脂分析和长期血脂水平监测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水平,并探讨其与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和SLE患者组(37例)血清BLyS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SLE患者BLyS水平升高,提示BLyS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 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