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源自脊柱骨关节错位并发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等损伤引起内脏、器官的疾病为脊源性疾病,也有称"脊柱源性疾病"或"脊柱相关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有史以来,就有按摩踩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录上古之时,治病用" 引案(按)抚",汉墓帛画<导引图>绘多个脊柱导引法.对脊源性疾病,历代文献均有论述.为继承传统医学这方面的理论经验,特整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脊源性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组(n=132)和安络痛片对照组(n=116),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48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38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65.5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医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源性胸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整脊为主治疗脊源性呃逆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源性内科疾病近年来在临床呈上升趋势,象脊源性眩晕、脊源性心律失常、脊源性呃逆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脊源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移位,压迫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所以改善脊椎的力学平衡是治疗脊源性疾病的根本所在.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整脊疗法为主,加针刺拔罐治疗脊源性呃逆12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推结合治疗脊源性疾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 患者,男,39岁.自诉半年前元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无下肢放射痛,大便干结难行,一周1次.CT示:L4~5椎间盘突出0.4cm(中央型),多方诊治乏效.查:腰椎曲度变直,腰骶三角区压痛明显,右肾区叩击痛,L4棘突右偏且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及4字试验均阴性.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便秘.推拿:予以改良旋转复位法,肘揉推拨腰臀部10min,点按肾俞、大肠俞各1min,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卷腰法3次.针灸:腰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昆仑穴,30min/次,1次/日.结果:患者次日下午出现腰痛、乏力、头晕,第3日晨即排便2~3次.周一来诊时诉说腰痛已缓,大便亦通.7次而愈,大便一日一行,肾区亦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 ,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现简介如下。1 早期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 (公元前 2世纪~公元 6世纪 )1 .1 对脊椎发病症状体征的描述和病因、病机的认识 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 ,早在公元前 2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已有描述 [1]。《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 :“不可以顾 ,肩似脱、 似折…… ,颔痛、喉痹、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 …  相似文献   

7.
王瑜 《现代中医药》2009,29(6):52-52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相关脊神经、植物神经受刺激而导致其相应支配的脏器、区域功能发生紊乱,与内科症状相似,内科治疗疗效不佳,而采用整脊疗法立竿见影。下面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2例临床报告,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脊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脊手法治疗组(n=132)和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n=132),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49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42%;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61例,总有效率53.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医整脊手法是治疗脊源性腹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是引起颈肩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尤以颈、腰段脊柱为多见,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甚满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诊治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对传染病早有认识,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强调寒邪,明代吴又可《瘟疫论》对急性传染病又提出了“戾气”、“厉气”和“杂气”说。中医认为传染病的发生是由气候环境因素、人体内在因素和戾气、时行之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诊断模式应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补充。中医重视“邪气”对人体的危害,但更重视“正足以胜邪”,注意维护人身的“正气”。“祛邪”是治病常法,其宗旨不单在于杀灭病邪,而重在使“邪气”不得安生而被逐出体外,历代众多名方验方即是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武器库”。今后,更应加强培养“铁杆中医”,发展中药针剂,加强运气学说研究,引进西医的分析科学方法进行辨证,进一步提高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梅  任娟  曾远 《新疆中医药》2009,27(4):69-71
泌尿外科疾病病种较多,护理工作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往泌尿外科疾病以西医外科护理为主,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中医特色的护理观念和护理内容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显现了独特的效果。本文就中医护理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从整体观念的护理理念、辨证施护、独特的中医护理内容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Menstruation is the periodic shedding (usually monthly) of the lining of the womb. Generally speaking, menstruation starts during puberty around 10-16 years old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menopause about 45-55 years old. An average menstrual cycle is about 28 days, but it may vary between 24-35 days. According to a study most women have more than 500 periods in a lifetime. Any abnormality of the above menstrual conditions can be regarded as irregular.  相似文献   

16.
徐远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11):681-684
变态反应是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的因异常免疫作用导致的对机体不利的病理生理反应.变态反应病的发病率高,病变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组织器官,例如:以鼻部反应为主的过敏性鼻炎,以气道反应为主的支气管哮喘,以皮肤表现为主的荨麻疹,以肾脏受损为主的肾小球肾炎,以血管炎为主的风湿热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皆属于变态反应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脊柱失稳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66例脊柱失稳相关疾病患者分别应用以下方法治疗:(1)椎间盘切除文登型椎间融合器(WDFC)植入治疗颈椎失稳性伤病。(2)侧前方减压植骨双凤尾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经棘突截骨节段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系统治疗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并随访。结果:随访10个月-9年。损伤椎骨的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脊柱序列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我们创新设计的中医内外固定器械和手术等治疗脊柱失稳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慢性病逐渐成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从中医治疗慢性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治疗过程中应把握和注意的关键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苏海生  方宁 《陕西中医》2006,27(2):249-250
1脑血管疾病的免疫功能异常脑卒中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势必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免疫系统亦可反馈影响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有:1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外周血的免疫功能检测多数结果表明,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总T细胞减少,CD4 /CD8 比值下降,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程度与脑损伤部位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2体液免疫反应亢进,脑血管病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血清IgG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血液循环中有过量的免疫复合物(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