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癌的CT表现(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CT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 9mm。结果 :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肠壁增厚、肿块边缘不规则 ,侵及周围器官、肝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对结肠癌的位置。大小、范围 ,腔外肿块及远处转移均敏感 ,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34例患者均行CT、钡剂灌肠检查,另有14例行核磁检查。结果钡剂造影表现为局部肠管环形狭窄,偏侧性管壁黏膜破坏中断,壁僵硬。CT平扫肠腔内肿块,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周围浸润,淋巴结增大,4例远处器官转移,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X线、CT是结肠癌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对结肠癌术前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在多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中的强化表现。方法38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肿块型和肠壁浸润型,术前采用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结肠癌,肿块型肿瘤动脉期肿块呈现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或中度强化。肠壁浸润型静脉期强化大于动脉期限,静脉期可显示肿块周围侵犯范围要大于动脉期,T期分期较高,结果与手术病理一致。结论MSCT双期扫描可以动态显示结肠癌的强化特点、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对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很大的参考意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回盲部肿块47例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炎症24例,以阑尾周围脓肿包裹为多见,CT表现以腔外肿块、模糊境界、周围渗液、不全梗阻、不均匀强化为主;肿瘤23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CT表现以腔内肿块、境界局限、周围浸润、明显强化及远处转移为主。结论:CT扫描对回盲部肿块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首先进行腹部正位X线的检查,后进行CT扫描检查,对2检查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准确诊断率、病因诊断率、梗阻部位的确定均明显优越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未发生因检查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不适症状。 CT检查结果显示肠腔内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肠壁显著增厚和明显肠腔狭窄,其中缺血性结肠炎患者24例。结论:CT扫描检查可准确的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并且明确病因和梗阻部位,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在螺旋CT(S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回顾性评价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进行S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其中51例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的SCT表现为局限性增厚40例,广泛增厚8例,有肿块形成10例。胃癌SCT扫描主要显示了胃壁的不规则增厚,增强后增厚的胃壁可见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能够正确评估胃癌的分期,对临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提高结肠癌的CT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结肠癌45例,讨论其CT表现。结果:结肠癌CT表现为结肠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僵硬及局部管壁的异常强化;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肠壁侵犯的深度、周围组织侵犯及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5.6%。结论:低张水灌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估计预后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56例肾癌病人的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肾癌5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综合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手术和病理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混杂密度占多数(43例)。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钙化、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累者。螺旋CT多期扫描显示CT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Ⅰ期肿瘤91%,Ⅱ期肿瘤89%,Ⅲ期肿瘤94%,Ⅳ期肿瘤100%,总体符合率为93%。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75%,静脉瘤栓100%,周围结构受侵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7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及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AML)的CT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17例AML中右侧12例,左侧5例,CT均表现为含不同程度的脂肪成份的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超声表现为均质强回声肿块。结论:CT对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AML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癌患者,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术前CT表现。结果:20例甲状腺癌的CT表现均显示为低密度肿块,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6例伴有囊变,坏死,4例显示肿块内钙化,气管受侵8例,血管境界不清或被包绕7例,12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对评价甲状腺癌与周围结构的有关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CT显示肠壁增厚16例,肠腔内肿块11例,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13例,浆膜面模糊7例,淋巴结转移3例,CT对中晚期结肠癌分期准确性较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1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盆腔肿块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的125例患者中有120例符合临床诊断,诊断符合率达96%。结论 CT扫描对盆腔肿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秦兴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73-1374,1441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5例确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给予双排螺旋CT成像诊断。结果25例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主要为癌性浸润、肠梗阻、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形成肿块等。结论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具有直观、全面等优点,影像表现清晰,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荣 《中外医疗》2009,28(22):170-170
目的分析结肠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回顾分析45例经手术切除证实的结肪癌的CT表现。结果45例结肠癌中,病理分型:肿块型14例,清疡型20例,浸润型11例。实际上,三者常为混合型。结肠周围浸润14例,淋巴结转移16例,肝脏转移6例,脑转移2例,肺转移2例。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及结肺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等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结肪钡灌肠造影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王琨  朱杰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32-273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S16例。常规胸部摄X线片16例,胸部CT平扫检查16例,常规胸部增强CT13例、螺旋CT增强扫描3例,并行三维重建,DSA检查1例,术前10例发现异常血管。结果: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不规则肿块形8例;节段性不张样改变5例;局部肺纹理增多3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实性肿块形5例;囊实性肿块7例,其中支气管扩张样表现1例;囊性肿块4例;DSA1例,DSA表现为病灶染色,增粗异常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论:常规X线胸片无特异性,仅能发现病灶。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观察病灶内部细微结构及外部征象。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能够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CT对升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升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急诊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升结肠癌的急诊CT表现为升结肠肠壁增厚,肠腔肿块,肠道狭窄,肠外浸润转移,淋巴结及实质性脏器的转移;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大,阑尾肿大并阑尾周围炎,阑尾区炎性肿块。结论急诊CT对诊断升结肠癌并存阑尾炎具有很大的价值,能较快地明确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菁  潘小平 《实用医技》2007,14(36):4968-496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脏错构瘤的CT表现。方法: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共11个病灶。9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6例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可测到脂肪密度,实性部分有强化,2例表现为实性性肿块,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低密度脂肪密度块影。结论:当肿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并测到脂肪密度,诊断比较容易;而当肿块仅表现为实性或低密度块影,则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9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小肠息肉2例,慢性阑尾炎2例,15例肠套叠病人的G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及肾形肿块。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人部,因此可为手术者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诞实的GlST的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瑰羼,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手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