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对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2 和p38MAPK 表达的影响,探讨TGF-茁信号通路在黄芪后处理中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60 只Wistar 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及鳖甲软肝片组,其中黄芪后处理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 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用HE 和VG 染色法染色,肝纤维化程度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同时采用SABC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TGF-β1、Smad2 和p38MAPK 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 表达明显增强(P < 0.05),而p38MAPK 表达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各组中大鼠肝组织中TGF-β1 表达均有减弱(P < 0.05),且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黄芪剂量增加逐步下调Smad2 的表达(P < 0.05)、上调p38MAPK 的表达(P <0.05)。此外,黄芪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后处理明显影响大鼠肝组织TGF-β1 信号表达,且对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其可能的机制为负性调节TGF-β1,减少Smad2 及增强p38MAPK 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肖政华  杨辉  杨君  雷伟  易旭  谭敏敏 《中草药》2019,50(14):3374-3381
目的探讨扶肝化纤汤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按照每组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2 mg/kg)组及扶肝化纤汤高、中、低剂量(67.08、33.54、16.77g/kg)组。对照组不建模,其余各组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夹尾、强迫游泳、饥饱失常、ig大黄等方法,制备正虚毒蕴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6周,进行肝病理检查,验证模型成功后,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纯净水2 mL/d,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的次日,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羟脯氨酸(Hyp)、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MAPK信号通路中ERK1/2、JNK1/2、P38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定量分析结果以p-ERK/ERK、p-JNK/JNK、p-p38/p38值表示。结果模型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程度重,各给药组肝损伤程度以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Hyp、LN、PⅢNP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P0.01),p-JNK、p-ERK、p-p38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肝化纤汤能降低大鼠血清ALT、AST、Hyp、LN、PⅢNP水平,升高ALB水平,下调p38、ERK1/2、JNK1/2的磷酸化蛋白表达,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正虚毒蕴血瘀病症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建模成功。扶肝化纤汤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扶肝化纤汤能够调控p-JNK、p-ERK、p-p38蛋白表达,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雯  李木松  王利兵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74-1079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TF)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TGF-β1/p38MAPK)通路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灌胃75 mg/kg)、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灌胃300 mg/kg)、激动剂组(灌胃300 mg/kg藤茶总黄酮加腹腔注射2 mg/kg anisomycin),每组13只,除对照组外,余组采用皮下注射25%CCl4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5周.检测5组血清ALT、AST、肝组织ColI、ColⅢ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p38MAPK、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p38MAPK、p-p38MAPK、α-SMA、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及激动剂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ColI、ColⅢ水平均降低,其中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ALT、AST、ColI低于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和激动剂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结缔严重,肝脏明显纤维化,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激动剂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肝脏恢复程度最佳.与模型组比较,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及激动机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MMP-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其中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及激动剂组,MMP-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及激动剂组(P<0.05).结论 藤茶总黄酮可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其调控机制可能与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CCL_4腹腔注射所致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翻白草低剂量组、翻白草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含量,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翻白草煎液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BIL含量,延缓或抑制肝组织纤维化过程。结论:翻白草煎液对CCL_4所致大鼠慢性肝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癓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单纯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Pro)量及肾功能水平;肾皮质p38MAPK mRNA,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厄贝沙坦、中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Upro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p38MAPK mRNA,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癓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分析通腑利尿、化瘀散结方肝豆灵治疗WD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铜负荷大鼠模型,光镜观察肝纤维化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可见p38MAP信号通路蛋白阳性表达,通腑利尿、化瘀散结方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特别和青霉胺合用效果更加显著.讨论: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WD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肝豆灵可能通过干预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归芪活血胶囊对颈椎病模型大鼠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MKK3/6-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归芪活血胶囊组。其中模型组与归芪活血胶囊组参考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随后缝合。模型组不予以任何干预,归芪活血胶囊组则予以归芪活血胶囊灌胃治疗。干预4周后,通过甲苯胺蓝实施组织染色,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IL-6、IL-8含量,同时以Weatern Blot法检测MKK3/6以及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归芪活血胶囊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IL-6水平、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归芪活血胶囊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MKK3/6水平、p38MAPK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明显更低(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颈椎病模型大鼠软骨组织IL-6、IL-8水平与MKK3/6、p38MA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归芪活血胶囊的应用可显著降低颈椎病模型大鼠软骨细胞IL-6、IL-8含量,同时可下调软骨细胞MKK3/6以及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KK3/6-p38MAPK信号通路,进一步下调IL-6、IL-8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7)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50 mg/kg)和黄芪总黄酮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HE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HA、LN、PCⅢ、CⅣ、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黄酮组能抑制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显著降低ALT、AST活性,HA、LN、PCⅢ、CⅣ,以及IL-1β、IL-6、TNF-α水平和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黄芪总黄酮可抑制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小檗碱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 级雄性SD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1 w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大鼠NAFLD 模型,在施以造模因素的同时,小檗碱组灌胃盐酸小檗碱[100 mg·kg-1·d-1]进行干预,8 w后对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C、TG、HDL-C 、LDL-C、AST及ALT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p38MAPK、STAT3mRNA 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蛋白p38MAPK、STAT3及p-p38MAPK、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8 w高脂饮食成功诱导建立了\NAFLD 实验动物模型,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证实大鼠模型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p38MAPK、STAT3mRNA及p38MAPK、p-p38MAPK、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STAT3mRNA及p-p38MAPK、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5) 。结论 小檗碱可以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降低其血清及肝组织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氧化应激而起作 用。  相似文献   

10.
贺松其  文彬  侯丽颖  吕志平 《新中医》2007,39(12):99-101
目的: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保肝宁大剂量组、保肝宁中剂量组,各组均10只。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水平。观察保肝宁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ALT、AST、AST/ALT及Leptin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血清ALT、AST、Leptin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ST/ALT比值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而保肝宁中剂量组AST/ALT比值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大剂量组、保肝宁中剂量组血清ALT、AST及Leptin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保肝宁大剂量降低AST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保肝宁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朱玉辉  柴劲 《陕西中医》2021,(5):570-572,576
目的:观察黄芪补气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PLC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患者均给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芪补气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及4周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TBIL、ALT、AST、ALP、SOD、MDA、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周后,两组TBIL、ALT、AST、ALP、SOD均升高,MDA、TNF-α、IL-6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4周后SOD高于对照组,TBIL、ALT、AST、ALP、SOD、MDA、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补气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经介入治疗后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与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表明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瓜前退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的TBIL、DBIL、IBIL、ALT、AST、TBA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的ALT、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瓜前退黄散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剂量瓜前退黄散均能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与改善血清中TBIL、DBIL、IBIL、AST、ALT、TBA的水平有关,减轻肝脏损伤,为临床使用该放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鼠簕生物碱A(HBOA)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HBO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HBOA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和秋水仙碱(0.4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ig给予5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连续12周,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造模第9周起,给药组分别ig相应的受试药物,每天1次,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肝脏指数;检测各组大鼠肝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P-PI3K、p-Akt、p-mTOR、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量显著升高,均能降低肝脏指数及肝组织中ALT、AST活性;此外,HBOA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p-PI3K、p-Akt、p-m TOR、p-p70S6K蛋白的表达。结论 HBOA对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虎清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给予安宫牛黄丸灌胃、实验组给予茵虎清肝方药液灌胃。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白细胞介素-6(L-6)表达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检测肝脏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Ⅲ-PC)和Ⅳ型胶原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肝窦区扩张并充血。给予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肝细胞形态结构稍紊乱,肝细胞肿胀减轻,坏死肝细胞减少,结节状也少,纤维组织减少。模型组大鼠的ALT、GOT、TBIL、肝脏指数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P <0.05)。给予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的ALT、GOT、TBIL、肝脏指数、HA、LN、Ⅲ-PC以及Ⅳ-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大鼠的SOD和GSH含量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和MDA含量明显升高;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 <0.05),TNF-α、IL-1β、IL-6水平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5)。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SOD、GSH和MDA含量、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虎清肝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阻断肝脏纤维化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34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诱导NAFLD大鼠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祛痰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SB203580组(3 mg·kg~(-1)),分别予以灌胃祛痰活血颗粒及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连续干预4周。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T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P7)及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组织AQP7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G,TC,AST,ALT和肝脏TG,FFA明显升高,脂肪组织中AQP7 mRNA及AQP7含量表达降低,p38MAPK mRNA及p-p38MAPK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颗粒和SB203580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NAFLD大鼠的血清TG,TC,AST,ALT,肝脏TG,FFA(P0.05);各中药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脂肪组织AQP7 mRNA和AQP7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和pp38MAPK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痰活血颗粒能减轻或者逆转肝脏的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p38MAPK活化、上调AQP7表达,增加甘油入血代谢,减少进入肝脏的FFA,从而降低肝脏TG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黄芪组(C组)、中剂量黄芪组(D组)和高剂量黄芪组(E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黄芪提取物灌胃,药物干预10周末结束实验,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肝组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C、LDL、FBG及肝组织TG、TC和MDA明显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LT、AST、TC、LDL、FBG和肝组织TG、TC和MDA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P<0.01,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致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孢素A(Cs A)组,补中益气汤低、高剂量(10.5,21 g·kg^-1)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静脉注射15 mg·kg^-1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于Con A注射30 min后分别静脉注射50 mg·kg^-1Cs A,口服灌胃补中益气汤,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同时间、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对照。造模3,10 h后取眼球血、肝脏、脾脏,采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γ-干扰素(IFN-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2,IFN-γ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1),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L-2,IFN-γ和IL-4表达显著上调(P<0.01),肝脏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2,IFN-γ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L-2和IFN-γ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肝脏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对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金三莪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将 6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6只 :正常组、模型组、金三莪低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 ,其余三组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金三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第 4周开始予以金三莪灌胃治疗 ,剂量分别为 6g/kg和 12 g/kg ,每日 1次 ,第 8周处死全部大鼠。电镜下检测肝组织 ,肝组织HE染色和VanGiseon染色 ,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透明质酸(HA)。结果 经金三莪治疗后大鼠肝细胞间隙变窄 ,胶原纤维减少 ,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增加 ,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 (P <0 .0 1)。与模型组比较 ,金三莪治疗后大鼠血清ALT ,AST ,HA显著减低 (P <0 .0 5 )。结论 金三莪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甜苷对大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勤  肖刚 《广西中医药》2007,30(5):54-56
目的:研究罗汉果甜苷(mogroside,Mog)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建立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罗汉果甜苷对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观察罗汉果甜苷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罗汉果甜苷可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罗汉果甜苷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柴胡皂苷d抗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Sd)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10 mg.kg-1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以柴胡皂苷d(1.8 mg.kg-1)同时预防给药4周,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SSd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SSd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和HA,LN,IV-C的含量,并可提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的MDA的含量。结论:SSd具有很明显的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