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总结蒋益兰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蒋益兰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维持治疗阶段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在单纯中医药维持治疗时多拟方肺复方加减以益气养阴,宣肺化痰,化瘀解毒;当化疗维持治疗后多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多拟方脾肾方加减以补益脾肾,和胃降逆,益气养血;靶向维持治疗中以禀赋不足,邪毒内蕴证为主,多拟方四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达减毒增效、扶正抑瘤之效。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7):879-880
目的:研究天佛参口服液辅助治疗对气阴两虚型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取14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含铂双药化疗+滋阴扶正中药口服治疗,评估患者疗效,观察PS评分、肺癌患者生存质量(FACT-L)及中医症候改善状况。结果:患者的PS评分(ECOG)在3周、6周、8/9周的评分较基线水平变化值分别为-0.027(0.31)、-0.041(0.36)、-0.04(0.35),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明显的改善。FACT-L量表的各项指标在3周和8/9周有明显的好转。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对气阴两虚型NSCLC患者的含铂方案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理状况评分,使患者获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合并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中药汤剂加单药化疗;对照组31例,口服中药汤剂加联合化疗,两组均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症状、毒副反应、治疗费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加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 晚期肺癌患者多正气虚衰,加上化疗耗伤元气,故多以补益扶正中药配合治疗。1988年以来,我病区开展了对恶性肿瘤的正规化疗,体会到清肺化痰法在晚期肺癌化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中医辨治首当明辨虚实,正虚邪实是肿瘤的基本特征。清代以前治疗积聚病症多以化瘀散结、消积导滞、温通行气为主,祛邪为其主导;清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医家提出养正补虚之法。如今的肿瘤患者,早期发现多采用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癥坚邪实状态不占主要地位,而手术创伤、化疗、放疗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功能失调,加重正虚。因此治疗当勿犯虚虚之戒,应以调养脾胃、补益气血为先,或扶正为主辅以祛邪。肿瘤的中医扶正之法并不是一般的支持疗法,而在于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调动内在的抗病机能,为缓解病情或抑制肿瘤创造有利条件,临床可采用补气健脾、益气养血、滋阴生津、温补助阳诸法。  相似文献   

6.
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晚期肺癌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的因子分析,探讨晚期肺癌中医辨证规律,为合理的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晚期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对183例各种晚期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进行回顾性调查,制定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是晚期肺癌的主要证型。[结论]治疗晚期肺癌,建议以益气养阴,调补脾胃为最基本治疗法则。此治疗法则为规范化治疗晚期肺癌的组成部分,以达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胶花生衣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国产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阿胶花生衣汤治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改善KPS评分、减轻骨髓抑制,尤其是改善HB、PLT等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胶花生衣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总结蔡美教授辨治晚期肺癌的经验。蔡教授认为,肺癌是因虚致病,晚期肺癌病机以阴虚、气阴两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临床确立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化痰散瘀、清热解毒的治疗大法。同时蔡教授强调治疗肺癌不可求速效,应时时兼顾脾胃,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才能使瘀毒得解、癌瘤自消。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逐渐增高。化疗是其常见治疗方法,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往往阻碍了进一步的治疗。中医药在减轻甚至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祖国医学认为晚期肺癌都存在正气亏损、阴阳两虚的基础,加之化疗药进一步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更使正气亏虚、气血瘀滞,病症经久不愈。故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需采用扶正培本法,治宜补虚扶正、培本固元、益气补血、健脾补肾,最终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肺癌的治疗中,张晓春主任认为应分时论治,以健运脾胃、顾护胃气为首要。张主任擅长运用中医外治法,并重视中医药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属"葡萄疫"、"斑毒"等范畴,为六淫之邪侵袭,伤及血络,血不循常道,或摄食异物,素体不受,或药物过敏,致热毒入侵,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渗于肌肤而发斑。从IL-6发病机制、临床观察(西医、中医),VCAM-1发病机制、临床观察(西医、中医)等方面,介绍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因子研究概况。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多种免疫因子参与发病,IL-6及VCAM-1参与过敏性紫癜发病过程。过敏性紫癜治疗、预后及肾损害评估仍需大量临床研究,重视中医四诊结合辨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程为平  景伟  庞博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13-2515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西医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胸膈被扰:西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并将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按照不同的临床症状将顽固性呃逆分为寒邪犯胃证、心胃火盛证、肺胃气逆证、肝郁犯胃证、脾胃失和证、痰热蕴胃证、胃阴亏乏证、胃肾两虚证等8个证型,进而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头项针倒丁字取穴法为主,体针辨证配穴为辅的针刺治疗方法,并通过自拟顽固性呃逆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经世教授认为气阴亏虚是肺癌的基础病机,特别是肺癌晚期、放化疗术后的患者,脾胃虚弱对肺癌的病机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培土生金为大法,扶助正气,整体调节,协调脏腑。徐教授临证用药轻灵,药性缓和,强调肺司宣通,注意翕辟,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超林主任认为晚期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毒瘀,正气不足尤应责之于脾虚,是为始动因素,瘀血及癌毒既是病因,又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于肠癌病程始终。治疗重在健脾扶正,佐以化瘀解毒,晚期肠癌尤应重视正邪的消长盛衰和动态变化,谨慎把握健脾扶正与化瘀解毒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健脾扶正为治疗大法,时刻顾护脾胃,脾胃得健,气血生化有源,使药食得进,在此基础上,因人制宜,佐以化瘀解毒,以达邪去正安。遣方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药物归经,个性专长,有所侧重地选用经药理实验证实具有确切抗肿瘤作用及靶标的抗癌解毒药,以求直中病所,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孙志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提出扶正祛邪、分期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观念、顾护胃气,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形神兼治等治疗理念。在肺癌的治疗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了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兼见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兼见肺脾气虚。提出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三证类八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为老年人CAP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难治的肿瘤之一,其病机复杂,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气血病理是其发病基础,虚实和寒热相互关联。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素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瘀毒存于体内,再次损害机体脏腑,进一步产生瘀血痰浊等其他邪毒。正虚邪实多为此类患者的共同病机特点,应以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用药时强调刚柔结合,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调节情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召杨  孙增涛  刘南飞  王霖  郭思佳 《陕西中医》2020,(11):1623-1626,1631
肺与脾生理病理关系紧密。生理上,脾与肺在五行中母子相生,它们共同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它们经脉相联; 病理上,脾与肺相互影响。病机上,饮食不节、痰湿内生、内外合邪、脾胃不和均影响到肺或脾,进而肺脾均病。临床上常见肺脾症状相兼出现的疾病,并且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根据肺脾相关理论,治疗上采用肺脾同调的治疗原则,理肺时不忘补脾,补脾时还须理肺。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升降散均采用了肺脾同调的组方原则,疗效甚佳。本文将从中医肺脾相关理论出发为治疗肺脾相兼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