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5例与对照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口服,观察组给予丹莪妇康煎膏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月经量及痛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用药后1,2,3个月经周期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痛经症状,且不影响月经量,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移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治疗前后实验室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64%,较对照组患者82.14%显著提高,首次治疗期间治疗10、20、30、60 min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RBP4、HMGB1、MCP-1、RANTES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P4、HMGB1、MCP-1、RANTES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清热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经评分、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CA125、血液黏度、孕激素(P)、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NGF、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28%(50/56)与对照组71.43%(40/56)比较,差异显著(χ~2=4.582,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痛经评分、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CA125、E_2、FSH、P、LH、NGF、IL-1β、IL-8和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女性激素水平和痛经程度,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NGF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与疼痛相关的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朱红恩 《河南中医》2016,(2):331-332
目的:观察服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在月经来潮前4 d用中药汤剂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用至痛止或连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用至痛止或连续针灸7 d。下个月经周期均再重复以上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节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4.59%,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2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药分期与单纯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6例内异症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6.25 mg,口服,每天1次,连服4 d,共用6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分期治疗,在经前3 d及经期给予化瘀止痛方,经净后给予化瘀消瘕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t=8.87、5.95,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21,P<0.05)。两组患者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与实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单用西药,中药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更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内异症基本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神阙等穴,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灸药结合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9月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病变部位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SDS评分、SAS评分以及病变部位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9)
目的探讨佳蓉片联合曲普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曲普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佳蓉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痛经疼痛程度,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更年期症状的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CA199、EMAb、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Kupperman、VAS评分及CA125、CA199、EMAb、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佳蓉片联合曲普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CA125、CA199、EMAb、VEGF水平。  相似文献   

9.
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31例、药物组29例、灸药结合组33例,分别采用四步艾灸法灸关元、子宫等穴;口服内异症基本方;艾灸药物结合;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评分,并观察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清CA125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但灸药结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灸药结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艾灸或中药治疗,灸药结合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志兵  张晓甦 《陕西中医》2012,33(7):771-772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对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的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赤芍、红花、三棱、莪术、香附、黄芪、蒲公英等)56例,对照组(孕三烯酮)50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及血清CA125水平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积冲剂可缓解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及降低血清CA125水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罐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a(Prostaglandin F2a,PGF2a)含量;比较两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a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确诊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方,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7.1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9%明显低于对照组16.07%(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配合少腹逐瘀颗粒两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协同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等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慢性盆腔痛、COX痛经时间、COX痛经程度、寒凝血瘀证、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血清CA125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改善其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借鉴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少腹逐瘀汤全方及其中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组分为研究对象,考察少腹逐瘀汤组方配伍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活血作用。[方法]制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少腹逐瘀汤全方组(全方组)、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组(活血组)、少腹逐瘀汤温经止痛组(温经组),连续给药7 d,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活血组、温经组大鼠子宫血流量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PT、TT、APTT均延长,FIB降低,TXA2降低,PGI2升高。[结论]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活血组分和温经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珏  徐妍  顾颖  谷灿灿  胡国华 《河北中医》2020,42(1):16-21,4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瘀热互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疼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瘀热互结型EM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热化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痛经及非经期慢性盆腔痛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2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125(CA125)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比较2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痛经及非经期慢性盆腔痛程度缓解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非经期慢性盆腔痛程度缓解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PLT、D-D及VEGF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痛经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A125、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83.33%(25/30),对照组63.33%(19/30),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治疗瘀热互结型EMT疼痛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凝血相关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蒲黄-五灵脂药对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中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 结果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且可以延长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在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沉及体外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均 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提取物。 结论 :少腹逐瘀汤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且蒲黄五灵脂药对对于全方效应起到主要作用,提示蒲黄-五灵脂药对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味配伍可能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为揭示该药对对全方活血化瘀效应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香桂胶囊组、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观察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含量的变化,并比较3组患者子宫血流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疗效香桂胶囊组临床痊愈24例(40.00%),显效16例(26.67%),有效18例(30.0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67%;少腹逐瘀颗粒组临床痊愈12例(20.00%),显效18例(30.00%),有效26例(43.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西药组临床痊愈4例(6.67%),显效24例(40.00%),有效20例(33.33%),无效12例(20.00%),总有效率80.00%;香桂胶囊组临床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香桂胶囊组疼痛分值为(0.63±0.67)分,低于少腹逐瘀颗粒组(2.56±0.68)分和西药组(2.79±0.85)分(P<0.01)。治疗后3组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水平显著降低,而前列腺素E2水平明显升高(P<0.01),香桂胶囊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少腹逐瘀颗粒组疼痛分值、经血PGF2α和PGE2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桂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西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涤痰逐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应激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涤痰逐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及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43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CA125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1.40%,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