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中医》2021,39(9):191-194
目的:研究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候、免疫功能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例)与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使用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壮医火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握拳力度、关节肿胀情况及关节疼痛情况等临床体征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类风湿因子(RF)等血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畏寒、晨僵等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双手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及RF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及RF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7、IL-22及TNF-α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2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火针疗法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候,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外周血象指标。  相似文献   

2.
《四川中医》2021,39(8):94-98
目的:分析二藤蠲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二藤蠲痹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晨僵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晨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细胞介素-17(IL-17)、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NAKL)、金属蛋白酶-3(MMP-3)、骨保护素(OPG)、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IP-1α、IL-17、RNAKL、MMP-3、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OPG、TIMP-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IP-1α、IL-17、RNAKL、MMP-3、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OPG、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07;P=0.649)。结论:二藤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降低患者MIP-1α、RNAKL、IL-17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托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IL-1、IL-6、IL-8、TNF-α、Th1及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及关节肿胀度评分、CRP、RF、ESR、IL-1、IL-6、IL-8、TNF-α、Th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re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为2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托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IL-1、IL-6、IL-8、TNF-α、Th1及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及关节肿胀度评分、CRP、RF、ESR、IL-1、IL-6、IL-8、TNF-α、Th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re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为2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9):1229-1231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53例。对照组利用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治疗前后空腹采取患者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样本血清IL-1β、TNF-α水平含量,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疗效和总有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晨僵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握力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关节肿胀数目和关节压痛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来氟米特可能具有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络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风湿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蠲痹汤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RE、ESR、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 G、Ig M、Ig A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蠲痹汤有利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减轻患者负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6):695-69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膏联合西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9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膏,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以及步行能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膏联合西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可促进机体炎症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后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1、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及双醋瑞因、硫酸氨基葡萄糖对骨性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用双醋瑞因和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补肾活血通络方,2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TNF-α、IL-1β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及双醋瑞因、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助于降低TNF-α、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华  卞廷松  周定华 《河南中医》2013,33(8):1383-138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同一时间段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和功能恢复,规范的护理是穴位贴敷发挥最大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彭治成  谢雪姣  黄艳 《中医药导报》2007,13(9):35-36,45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阻络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38例采用祛风通络汤,对照组34例服用正清风痛宁片,分别观察疗效、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及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够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和ASO、CRP、ESR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络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除湿活血中药治疗微创关节镜术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微创关节镜术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除湿活血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OA症状体征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晨僵或起床后疼痛加重、绞锁、肿胀及跛行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KOA症状体征积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湿活血中药治疗微创关节镜术后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肿胀、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下调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3.
曾晓云  罗姣利  喻斌 《中医药导报》2007,13(5):51-52,58
目的:观察通络饮治疗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通络饮治疗,对照组用克痹骨泰胶囊治疗,观察其综合疗效、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饮能明显改善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51-1453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的数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在TNF-α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IL-1、IL-6方面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下调RA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痛风定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风定胶囊。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20 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双手平均握力5个症状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晨僵、20 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及TNF-α4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CRP、RF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定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症状改善效果及免疫抑制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未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中频导入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in/次,1次/d;观察组中频导入通络灵酊剂,20 min/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记录数字疼痛分级法(NPS)评分,健康调查问答(HAQ)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5.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PS评分,HAQ评分,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关节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TNF-α,BAP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IL-6、TNF-α、CRP、RF、ES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明确,能更快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这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症状改善疗效、急性症状改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关节压痛个数、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治疗后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寒肢冷及晨僵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及关节压痛个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IL-4及IL-10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自拟祛湿散寒汤辅助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损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三乌通络汤合针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8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74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三乌通络汤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手部握力、关节压痛个数、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及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水平变化,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晨僵时间、休息疼痛VSA评分、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DAS28评分、TNF-α、抗CCP及AFA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手部握力及IL-4、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自拟三乌通络汤合针灸及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关节损伤,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痰散结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化痰散结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2、IL-3)变化、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4、8周,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T3、FT4、TSH、TNF-α、IL-2、I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FT3、FT4、TNF-α均降低,TSH、IL-2、IL-3均升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FT3、FT4、TNF-α均低于对照组,TSH、IL-2、IL-3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散结法可显著改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血清TNF-α水平,提高IL-2、IL-3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