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属当今难治之病,近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关于中医消渴的病因病机研究甚多,但仍处于完善之中,其实证多倾向于燥、热、瘀、痰、毒等,尤以毒邪毒证祸害最重,最难控制,每发毒证多危及生命,现就消渴络中毒邪发展传变进行浅析,以期为消渴毒证的临床分期治疗提供一点裨益。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本文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及推拿疗法研究进展情况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推拿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消渴之本在于阴虚,阴虚是消渴病慢性病程中的主要病机关键,阴虚生毒之热、湿、痰、瘀毒既是消渴的重要病因,又是消渴发生发展变化的中医病理基础,可加重病情并导致变证丛生。  相似文献   

4.
消渴痹证继发于消渴病,传统理论一直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核心病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消渴痹证发病主要以高血糖状态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神经损伤为主,而高血糖状态属于中医学新兴概念之"糖毒"。中医学认为脾不散精,则糖毒内生,伏于体内,为病多端;通过助脾散精可引邪正化,疏通营卫可透邪于表,从而防治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络解毒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难治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糖尿病病程中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甚至于出现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毒是对机体一切不利因素的统称,有内毒、外毒之分,有瘀毒、热毒、湿毒、浊毒、痰毒等不同之侯。毒邪贯穿于DN的始终。血瘀为DN病机转化之枢纽。因此,通络解毒化瘀法在DN的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湿、毒、瘀谈糖尿病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6-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除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外,严重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长期以来,历代医家将其基本病机锁定为阴虚燥热,本虚标实之证。通过学习古代先贤及近现代医家治疗消渴的理论和经验,笔者认为"湿"、"毒"、"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湿邪为病痰湿内聚或湿热内蕴;毒邪内蕴,耗热伤阴;瘀血阻络,气不得通,血不得行。鉴于"湿"、"毒"、"瘀"对糖尿病的影响,故清利湿热、托里散毒、活血化瘀亦是防治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医以"毒"认识消渴病因病机的理论和观点越来越多,也为广大从事消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学者逐渐接受。但就消渴病中毒邪如何产生、输布、排泄,与变证频多有何关系,论述不详,笔者想从"精毒转化"方面对消渴病加以认识,以为临床消渴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中国古代对消渴病有丰富的文献记载。然而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谱有较大影响,糖尿病与消渴病在内容上有相似部分,然而两者概念不能完全等同。消渴症状不一定见于糖尿病,也可见于许多其他疾病如尿崩症出现多饮、多尿,也属于“消渴病”。糖尿病未必出现消渴症状,若无消渴症状,亦不能称之为消渴病。从典型临床表现及病机,推测古代消渴阴虚燥热证可能与现代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早期以实证为主,特别是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热、痰、瘀”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由实转虚,最后形成虚证或虚实夹杂。临床上,消渴病不应受制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机的局限,治疗过程中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向来多从"阴虚燥热"立论,然而临床发现阳虚证更为常见,以脾阳虚证尤甚,应用"温运脾阳"法,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并结合临床体会,从理论依据、病机作用、治法治则等方面论述消渴病与脾阳虚的联系,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阳虚密切相关,脾阳虚是消渴病的重要证候,在中医治疗中应重视温运脾阳,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在临床症状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它的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认为消渴是一种气血津液代谢异常的疾病,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其病机,但需要明确的是"火邪"可煎灼阴津,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而中气升降理论是维系机体平衡状态的重要条件。故提出"中气升降失常→内生火邪→消渴"的发病观,对消渴病机进行重新梳理,将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基本病机,有研究提出了阴虚生"瘀"理论,而消渴胸痹为消渴病长期病程中的一变证,瘀证贯穿消渴病始终。文章主要通过探讨阴虚生"瘀"理论在消渴胸痹中的病机变化,为养阴活血法治疗消渴胸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星  石斌亚 《陕西中医》2004,25(6):530-531
就现代中医临床对消渴病的分型提出了框架性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的诊断应该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对基本病变和基本证型只须做原则性的划分。作者认为 ,消渴病可分为“消渴本病“和”消渴续病“两个大类。消渴本病的证型以燥热内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基本证型。在这三型之中又以阴虚为核心病机 ,以燥热、气虚、阳虚为平行病机 ,以挟瘀、挟湿等为外围病机。消渴续病的证型要比消渴本病更加复杂 ,诊断时除考虑本病的因素以外 ,还要根据续病的性质来明确辨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浊毒理论探析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与治法。浊毒既是消渴病进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参与消渴病的各个阶段,由浊酿毒是消渴病发病的基础,浊毒伤络是消渴病并发症的核心病机,临证宜运用化浊解毒、清热解毒、化瘀解毒、扶正解毒等方法因势利导,使浊邪得化,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4.
"消渴"一病,今人多认识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病机。从古籍文献看,该病也确为口渴善消所立,其病机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类似。然而,若将"消渴"病与糖尿病对应起来,每治糖尿病即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入手,投以养阴清热之品,是不恰当的。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体质研究结果,从"脾损为本,湿浊为标"的角度论述了消渴病的另一病机,并认为此为现代消渴病之主要病机。临证从健脾运、化湿浊角度立法遣方,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毒邪始终贯穿于各个时期。纵观古往今来诸多医家对于毒邪与消渴病的认识,"热毒"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同时也强调了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法的同时,佐以益气养阴可以有效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日久,伤阴耗气,气虚是糖尿病慢性病程中的主要因素,气虚而生的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注脉中,诸邪结滞成毒,"气虚生毒"是糖尿病病程迁延难愈、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多发生变证和坏证的病理关键。基于"气虚生毒"的认识,临床以益气固肾解毒防治糖尿病肾病,以益气活血解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解毒通络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消渴范畴,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中医界提出从"毒"论治消渴病,并受到业界重视与肯定,为消渴病病机学说和诊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对目前较为公认的几种"毒邪"理论作如下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疲乏等为主要表现,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记载为"消渴",病机多以燥热偏盛,津液耗伤立论,治疗多从"三消"入手。然痰湿与消渴亦互为因果[1]。关于湿浊与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障碍为消渴的发病原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指出治疗消渴病应涤甘肥、醒脾气、化湿浊。有研究表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  相似文献   

19.
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医以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但随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对消渴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其病机与"湿热瘀"愈加密切相关。卢芳教授认为,"湿热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又是消渴病变证的病理的基础。掌握这一致病特点,指导临证处方用药,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