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约50%-6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发不孕,而不孕者中有40%~50%为EMs。由于EMs可导致盆腔脏器粘连,引起卵巢排卵障碍和输卵管拾卵及运卵障碍等,可能引起不孕。同时腹腔液的免疫异常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和受精卵的卵裂等。也有研究表明EMs患者围着床期在位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等不利于胚胎着床等导致不孕。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等。本文就目前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生育期妇女EMs发病率约10%~15%,高达50%的EMs患者伴有不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治疗EMs的常用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和子宫内膜。多数报道肯定了保守性手术术后GnRHa治疗在提高EMs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率以及降低复发率上的疗效。在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缓解深部浸润型EMs疼痛方面,GnRHa也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青春期EMs方面,多应用GnRHa联合激素反加疗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GnRHa超长方案并不影响鲜胚移植的获卵数,冻胚移植前GnRHa预处理也可提高体外受精(IVF)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的现象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催乳素在生殖生理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常水平的催乳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催乳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的现象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催乳素在生殖生理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常水平的催乳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催乳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 ~ 10%,20% ~ 50%不孕患者患有EMs[1].EM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凋亡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伴随着凋亡抑制因子增加和凋亡促进因子减少.提示内膜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提高其在异常部位的生长能力,最终导致EMs的发生[2].现综述凋亡与EMs发病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多个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其术后妊娠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47例EMs合并不孕且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自然试孕157例,直接进入体外受精(IVF)助孕周期90例。最终未妊娠者105例,成功妊娠者142例。术后成功妊娠者和未妊娠者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孕类型、是否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和卵巢EMs异位囊肿病灶单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自然妊娠率和IVF助孕妊娠率逐渐下降,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FS分期、EFI评分与术后妊娠情况密切相关(P0.05),EFI评分高为术后妊娠的保护性因素,而r-AFS分期高为术后妊娠的危险性因素。结论:r-AFS分期、EFI评分和不孕年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妊娠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类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尽早根据相应指标评估病情,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受孕,可显著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至少25%~35%的女性不孕症与EMs有关。EMs合并不孕的治疗一般不主张期待疗法,欧美及中国的最新EMs指南和共识也不建议采用药物治疗EMs以提高自然妊娠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助孕治疗,而采用何种方式及确切的实施时间等策略问题却存在争议。本文就微、轻度EMs合并不孕的手术及助孕治疗,中、重度EMs合并不孕的手术适应证及腹腔镜手术时机,手术治疗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术后处理及术后妊娠率的评估,复发性EMs合并不孕的处理,疑似EMs合并不孕的处理,EMs合并不孕患者助孕前的药物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EMs合并不孕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在子宫腔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症。其临床特点为异位病灶的周期性出血及由此引起的局部粘连及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由于其侵袭、扩散、转移、复发的特点,以及病变广泛、形态多样、误诊率高、治疗棘手,成为世界妇科研究热点。有报道称单独因女性因素造成的不孕有40%归因于EMs[1],而EMs妇女合并不孕者达50%[2]。EMs从多方面、多层次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育能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可引起性交痛、痛经、腰骶部疼痛及不孕。而治疗EMs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激素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ART)。 外科手术可通过腹腔镜诊断并切除可见的病灶;采用药物治疗是基于依赖激素的EMs的病灶,其目的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至绝经期范围;ART是一种对有生育要求的EMs患者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显示体外受精(IVF)治疗EMs不孕和输卵管性不孕的妊娠成功率相近似。但有研究发现从EMs患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不孕可能的原因有:患者腹腔液性质的改变、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卵巢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分期及不同类型、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术后妊娠结局均有影响,手术应尽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作为首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而药物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只能延缓复发,因而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手术后不推荐药物治疗。当手术治疗失败或因持续性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时,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以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出现和生长为特征,是妇女生育年龄中妇科的常见疾病。其所致痛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在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上所包含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生长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下,异位子宫内膜IGF—1水平较高,正位子宫内膜局部IGF—1较低,从而可以解释不孕的原因。同时IGF结合蛋白(IGFBP)与EMs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以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的出现和生长为特征 ,是妇女生育年龄中妇科的常见疾病。其所致痛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 ,在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 ,内分泌 /旁分泌 /自分泌上所包含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 sulin likegrowthfactors,IGFs)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生长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下 ,异位子宫内膜IGF 1水平较高 ,正位子宫内膜局部IGF 1较低 ,从而可以解释不孕的原因。同时IGF结合蛋白 (IGFBP)与EMs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并分析两组发病原因。结果术后1~2年,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29.31%,复发率为20.68%,而观察组妊娠率为60.34%,复发率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选取的116例患者中,盆腔生理结构改变不孕患者52例(44.82%),输卵管病变不孕患者47例(40.51%),免疫及炎症因子异常引起的不孕患者21例(18.1%),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不孕患者25例(21.56%)。结论盆腔生理病变和输卵管病变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概率较高。相比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同源异型盒(HOX)蛋白质是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决定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的部分生物性状的表达。HOXA10基因通过调节下游基因及雌激素、孕激素的表达直接影响子宫的胚胎发育和着床。根据体内激素的调控作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上呈周期性表达,其表达高峰发生在植入窗期。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变中表达对子宫内膜组织的“从头开始”发育过程是必要的。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影响胚胎着床的诸多不利因素,提示胚胎着床失败可能是EMs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EMs患者通常不会出现HOXA10表达水平在黄体中期上升的现象,可以解释EMs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同源异型盒(HOX)蛋白质是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决定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的部分生物性状的表达。 HOXA10基因通过调节下游基因及雌激素、孕激素的表达直接影响子宫的胚胎发育和着床。根据体内激素的调控作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上呈周期性表达,其表达高峰发生在植入窗期。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变中表达对子宫内膜组织的“从头开始”发育过程是必要的。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影响胚胎着床的诸多不利因素,提示胚胎着床失败可能是EMs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EMs患者通常不会出现HOXA10表达水平在黄体中期上升的现象,可以解释EMs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以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位于子宫腔外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通常见于腹膜和卵巢。EMs导致女性不孕的因素包括:盆腔粘连、排卵障碍、卵泡生成受限及种植缺陷等。通过体外受精(IVF)技术可解决以上问题使EMs不孕患者妊娠。为调查EMs分期对IVF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特别是研究4个周期治疗后EMs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和活产率。该研究采用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数据将有助于对患者咨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一种常见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可导致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等~([1])。EMs影响6%~10%的育龄期女性~([2]),现全球约有1.76亿女性受到EMs困扰~([3]),EMs患者不孕的发病率是非EMs人群的20倍~([4]),有高达30%~50%的EMs患者伴有不孕,占不孕女性的35%~([5]),由EMs引起的不孕也被称为EMs相关不孕~([6]),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EMs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母细胞质量,影响输卵管功能及精子转运过程等损害女性的生育能力~([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外周血清中neuropilin-1(NRP-1)、neuropilin-2(NRP-2)与病情程度和合并不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EMs患者104例为EMs组,健康体检育龄女性104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生殖协会分期标准(R-AFS)将EMs患者...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盆腔疼痛、不孕、月经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受到人们的关注,2000年Buyalos等首次提出“子宫内膜相关不孕症”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50%伴发不孕。而30%以上的不孕由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为非内膜异位症人群的20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治疗效果至今仍无定论,各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尚存争议。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较不明原因不孕的治疗更具临床意义。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